第233章 帝国内斗10
安临渊命弟子带着郎中令、大将军到几处准备修建行宫的地点考察过,带着诱导性质,现在就等着他们两个表态。
“云天城内宜居的地段人口密集,迁移工作艰难。不过为了迎接陛下,我不惜多花费些。”安临渊表示,看中哪里尽管开口。
“我们比较下来,认为连堡城最合适不过。”郎中令先开口道。
奉常和廷尉不负责安全问题,所以干脆不发言。
安临渊调出了连堡城的地理资料。
“连堡城原名连城堡,由十二个相临的平顶丘陵悬崖组成。”
“十二座平顶丘陵高低不一,山顶部平坦,四周都是倾角八十度以上的峭壁,高度在三百米到六百米之间。顶部修建有铁索桥,将十二座平顶丘陵的山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最大的一个悬崖平顶,面积十平方公里,悬崖高度六百米。由于这片丘陵区年降雨量一千五百毫米,每个丘陵悬崖平顶上都有因雨水富集形成的若干处水源。”
“目前连堡城有人口十万,平顶总面积七十平方公里。”
安临渊读完连堡城的地理简介,抬头说道:“郎中令好眼光!就在连堡城最大的那处平顶上修建行宫,如何?”
安临渊又调来绘画师画的临摹图集,给未到现场看过的奉常和廷尉看。
“地形险要,而且风景美,山顶面积也够大。”奉常和廷尉忙不迭地点头同意。
“与最大的这座平顶丘陵相邻的是一座面积五平方公里的较小面积平顶丘陵。我准备把它作为太尉掌控的御林军驻地。有了御林军挡在唯一的通道上,可以确保行宫安全。”
四人都没有意见,一致赞道:“云天王考虑极为周到!”
安临渊拿过图纸,与奉常就细节问题进行了询问。
“建行宫、祭坛之事就交给我办理了。迁移连堡城黔首还需要一些时日。安置这些黔首还要一些土地。待我上奏陛下,再划些封地给我,好安置这批黔首。”
“众位同僚先住进临时行宫,在云天城好好游玩一段时间。”
安临渊接着上奏,请求扩张封地。
“臣启陛下,云天城内已经选好行宫。云天城内土地均已分配完毕,并无多余土地再分给从建行宫之地迁出的黔首,恳请陛下赐臣扩张封地。”
“云天城已经扩建到相邻封国边境,请求陛下准许臣之云天城再向外扩八十八里。新扩封地有一部分土地将用于安置陛下从京城带来的随从家属。”
新皇在朝堂之上令太监宣读了云天王的奏折。
“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准备跟随新皇到行宫的重臣们纷纷表态支持!
而封国与云天王相邻的重臣们则有苦说不出,云天城此次扩张将吞掉他们差不多六万平方公里的封地面积。但他们不敢反对啊!
这就是当初支持新皇,领军进攻云天王封地的代价,云天王要割他们的封地了。
“众爱卿都赞成,朕就同意他了!下旨,将云天城外城墙之外八十八里的土地全部封给云天王。与云天王封地相邻的封国即刻交接相关土地给云天王。令云天王即刻修建行宫,不得延误。”
安临渊奉旨,在云天城进行新一轮扩张建设,在距离第十一道城墙之外八十八里处新建第十二道城墙。各兵营也向外扩张,士兵们看到又有新的土地圈进兵营,都摩拳擦掌,准备立下新战功!
连堡城上的十万黔首被迁移到扩建的土地上。连堡城上行宫、祭坛按照图纸一毫不差地建起来。建造对于安临渊来说,是件极其简单的事。
安临渊只需集中三十万小五行阵队员,列出蓝拳大阵,利用大阵聚级,之后释放阵属技能“石墙壁垒”和“铁墙壁垒”即能随心所欲制造。
为了让行宫和祭坛不显得那么冰冷,安临渊只是使用“石墙壁垒”技能,将行宫、祭坛的基础地基、墙体、天花板建好。也只是几盏茶的功夫,主体工程就完工。
接下来就是内部装修工作。安临渊请旨从帝国各地运来木料、玉石料,从云天城内采购各种装饰物品,装点行宫内部大殿、房间。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堪比皇宫的崭新行宫就建设完毕。
奉常、廷尉、郎中令、大将军常驻云天城,顺便做着监工的活。经手遇每位大人手中的银钱无数。四位大人脸上洋溢着收获满满的幸福光芒。
光是行宫内部装修就耗光了帝国十年税收。安临渊没有关心过帝国拨来的装修经费。所有朝廷拨来的经费全部交到四位监工手中,他们如何用度,安临渊从来不过问。
朝堂之上治粟大吏都快哭了:“陛下,国库中没银子了。”
新皇每次听到治粟大吏哭诉,都装做听不见,顾左右而言他。
“你来了。”白小哀淡淡地道。
“我来了。”安临渊每天都要到上城最顶层见小哀。
“你表哥的行宫已经建好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我对他已经死心了。自从在他脸上留下两排牙齿印后,再不理他了。”
“他毕竟是你表哥。我准备在连堡城的一座平顶上建一个玉女宗试炼场。保持一点联系。至少脸面上看得过去。”
“随便你吧。反正我是不会去那里。宗里的事我也不想多管,你派些得力的弟子来做宗门长老。我只练剑。”小哀眼里似乎除了练剑,再没其他的事情可以提起兴趣。
“师兄,拿剑,看你今日剑术是否还是生疏?”
两人说着就对剑拆起招来。
经过一年的练习,安临渊的玉女剑法已经很熟练。如果覆盖上灵力,估计又是一招大杀招。与小哀对招,不能用灵力,否则小哀手中剑一碰就断。
白小哀双目脉脉含情,但是手上却施展出一招“一剑断水”!
安临渊手中剑迎着小哀刺来的剑尖,手中一抖,双剑合璧,同往一处刺去,接口道:“水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