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道教发展由来
那些曾经在陕西河南折损的名将,朱由检一个也不想让他们再去。
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谁知道这群人再去那里会不会出现什么波折。
他正思考着,龙骑侦查团李冲单膝下跪:“启禀吾皇,末将愿往。”
他坚毅的眼神,飘扬的胡须,黝黑的面孔,加上高大的身材,就像一根顶梁柱。
朱由检看着他:“你可知你师父三阳真人在四处寻找你?”
“末将知道。”
“究竟是为何。”
朱由检在历史上并没有听过这个人,把一军主权交给一个这样的人,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
尤其是鬼月曾经借着李冲师父三阳真人的名号企图进入龙骑。
这个男人身上一定和古帆,血莲教,道教,甚至是叛军有什么关系。
李冲看到了朱由检的顾虑,他缓缓开口:“回陛下,卑职年少曾是道人,跟随三阳道人在洛阳老君山上山学道。”
“后因为白莲教起义,我便被师傅要求下山除恶,我便将儿子交给了师傅,那年儿子才四岁。”
“谁知道刚到山东,白莲教便被灭了,可当我回去的时候,才发现儿子丢了。”
“当时师父说是一伙人上山拐卖道男道女,他当时不在场所以被贼人所害,听口音应该是陕西一带的人。”
“我便下山以除恶的名头去寻找儿子,久而久之,也早已经不是道士了。”
“经过我的多方寻找,我儿应该就在陕西,且师父一定在隐瞒着什么。”
“我曾多次询问他,换来的都是毫不知情,无奈当时身单力薄,刚好孙将军的龙骑入陕西,我直接从了军。”
“可惜依旧是毫无线索,所以卑职请求陛下能够给这次机会,卑职一定替陛下解忧。”
原来他是道教的啊。
大明自开国以来,道教可谓就是主教,除了太祖朱元璋不信这个,其它皇帝都和道教眉来眼去。
尤其是嘉靖皇帝那直接变成信徒了
道士的起源是在汉代,刚开始方士、术士和道家的人员都称为道士,直到隋唐时期,才慢慢出现了道教传播的神职人员的专人
关于结婚生子,很多人都搞迷糊了,怎么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还有的可以吃肉。
道士是分派系的,北方的全真派戒律森严,是不可以结婚娶妻生子的,但是江西龙虎山附近的正一派是讲究男女双修和性解放,所以正一派的道士是可以结婚娶妻生子的。
在明代就有道士和普通人相恋的故事百姓和朝廷也不会加以干涉,女道士嫁人的状况也是常见的。
全真派道士不可以结婚,不可以娶妻生子他们为出家的道士,住在道观里面,食素,男的称为道士,女的叫做道姑,是不可以结婚娶妻生子的。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可以娶妻生子,正一派道士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只有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他们可以吃荤菜,有的在道观里活动,有的则是散居的道士可以在家穿普通的衣服不用穿道袍,他们是可以结婚和娶妻生子。
正一派的龙虎山的天师府历代都是由张天师的后裔子孙相传的。
一般正一派的道士比较多,毕竟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
实际上和尚也是可以结婚生子,吃肉喝酒的。
但是在南朝时,被禁止了,公务人员的领导带头信教不亡国才怪。
西游记里道教非常坏并不是子虚乌有,明朝道教盛行,不是每个人都是真心真意为老百姓服务的。
很多道士圈地赚钱,强迫和尚干过,有些时候还拿着棍棒敲和尚的头。
牛逼一点的道士更是直接被选进了宫里服务。
道袍也是明朝人最喜欢穿的衣服,他们的大帽韩国人至今还在留着。
并且非常强硬的说大帽就是他们的。
这点谁也争论不过,毕竟我们的都被清朝这个可恶异族人给毁了。
从发型到衣服到学问,彻彻底底,这世间什么都没有了。
韩国人能留下来也是他们的本事。
清朝入关后,颁发剃发令,其实也包括道士的,他们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顽强抵抗。天籁小说网
清初有些地方的道士也剃过发,说明清朝入关之初剃发易服的对象包括道士,而之后却废除对道士的这一政策。
史料上的记载也是模糊不清的。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初民间政策十从十不从中的“儒从而释道不从”。
规定道士可以保留发式衣冠。二说是清初的张天师和道士王常月觐见顺治帝以后恳求而来的。
因为道士不像和尚,你颁发剃发令正符合他们的心意。
和尚恨不得把你后脑勺那一点点毛也给剃了呢。
面对剃发易服,当时的儒家圣地孔府,还有道教圣地龙虎山的张天师的做法皆是顺从,毫无疑问这两大圣地经过数次改朝换代,膝盖已经很软了。
当时明朝册封的衍圣公孔胤植在清军入关以后,上表清庭《初进表文》,文中称赞顺治帝为“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同时极尽巴结的说道“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在接到剃发令以后第一时间摆香案宣读圣谕,举行了隆重的剃发仪式。
而明朝册封的天师张应京在顺治三年南明还没有灭亡之际,就急不可耐的请江西巡抚李翔凤进贡清庭正一真人符四十幅。结果当时清庭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并没有将天师符瑞看在眼里,下了一道手谕:“致福之道,在敬天勤民,安所事此,其置之”。意思说既然你已经送来了,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当然这两大圣地皆是不甘心,孔府是偷偷的留下了不少汉族衣冠,清朝灭亡以后得以重见天日,现置于孔府展览。
所以很多道士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和儒家和尚一样,坚守自己的本教。
南朝信教,和尚欺负道士,明朝信道,道士欺负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