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里灯火昏暗,却已经聚集了四百多人,大部分是妃嫔嫱御,还有一些寝宰宫女,二玉的心腹寝宰周寝宰合在两边维持秩序。
淳维带着堪离尞樊希孟皋鸣四位王子,还有曹彦干放斯仲斯伯跂踵广等人,三百兵丁围绕着。
淳维焦躁地在众人面前来回地走动:该说的本世子都说完了,你们都得跟本世子走,没什么意见吧?
众女听了,一阵骚动,有的还抽泣起来,但是没人敢说反对。
这时,突然中间有个女声说话了:对不起世子,臣妾不想跟您走。
啊?谁?出来!淳维说。
一个女子从中间的队列里走出来,淳维一看,长得真不错,挺漂亮,问:你是谁?
回世子大人,臣妾贱名霞依,君上的女嫔。女子很从容:小女子也给世子侍寝过,当然当时很多女子一起,您可能不记得我。
那么,你也是本世子的女人。
可妾身实际上是君上的女人,本来给您侍寝已经是大罪,如果跟您走了更叛君大逆之罪,妾身身为女子,不想背这个罪名,否则族人不保,所以妾身不能跟您走!
霞依这么一说,又有三个女子站出来,表示不想走。
你们想好了,别后悔!淳维恶狠狠地说。
世子,想好了,大不了是个死,死在这里,反而落得名声清白!霞依非常坚定。
淳维对曹彦一挥手,曹彦和三名军士过来,拔出刀剑就刺,霞依等四名女子一齐倒在血泊里。
下面传来一叠声的惊叫。
还有谁不想走的?淳维恶狠狠地问。
一片肃静,连哭泣声都没了。
这时,二玉带着金槌急急忙忙跑进来,把金槌交给淳维:世子,得到手了。
淳维接过金槌,高高举起,兴奋地狂笑起来:哈哈哈哈,金槌,有夏君权的象征,我拿到了,拿到了,你们都睁大眼睛仔细看看,仔细看看,现在我就是夏后!谁敢不听从,就与此同类。
他用金槌一指地上躺着的四名女子。
曹彦等人急忙给淳维行礼:恭喜君上,贺喜君上!
哈哈哈,走!淳维狂笑着一挥手。
士兵挟持着众人,趁着黑夜鱼贯从后宫的偏门走出了牧宫后宫,门前已经停了五十多辆特制的大蓬马车,每车可以乘坐十多人,众女都被赶到车上,拉着就走。
一直走到夏邑的北门,那里已经聚集八千多人,大车数百辆,但没掌灯没点火,都在黑影里。
淳维等人来到,祉秀等人迎上来:世子大哥,怎么样了啊?
成了,都在这里。
哟哟,金槌也拿到了,太好了!祉秀大喜。
都是二弟计谋高明,这还在话下!淳维一挥金槌:开城门,放吊桥,开拔走人!
北门在黑夜里缓缓打开,军队夹着大车,出了北门,沿着大道迤逦而行,消失在黑夜里。
淳维等人逃出夏邑,真的和妺喜预料的一样,过了一两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被风雨,犯寒暑,还不断遭到土人的袭击,当然他们也袭击剽掠别人,居无定所,直到他们辗转到达山西。
根据古书的记载来看,淳维他们是一路北行,北渡济水(今黄河下游一段),逆流而上,进入山西,先在后来的安邑一带驻扎下来,与早已经到来的仲贡的敢方汇合。
在这里建立了城邑,仍自称下土方,也就是夏方,不过商人为了和他们立异,称他们为土方,也就是殷墟卜辞中的土方。
为什么在这里呢?因为此地离商人的势力范围较近,便于找机会反攻,重新打回故土。
淳维在这里以新任夏后之名发布诏令,要求所有夏属方国都到这里来汇合,结果就造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方国大迁徙,有近千个夏属方国部族都抛弃故土,开始向北和西北迁徙,围绕着安邑形成了一片新的有夏势力范围,成为商周时期北狄和西戎的主干,这里就成为夏朝灭亡之后夏人的主要聚居地,实际上是夏人方国联盟的延续,可以称为后夏联盟,史称西夏。
其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淳维领导的土方,也就是夏方,是这个后夏联盟的盟主方国,淳维被推为夏后;其次就是夏耕之子仲贡的敢方,还有晋方唐方苟方马方龙方等无数大大小小的方国。
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安定了数年之后,淳维调动了八万之众大举进犯商朝,屡战屡胜,几乎打到了黄河边上。
商汤亲自帅兵反击,在崇石原一战,商师联军把淳维领导的夏师联军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淳维身中数箭,差点没了命。
后来又连续几次作战,夏人一败再败,商师直逼安邑。
淳维不得不放弃安邑,继续北迁,又迁到翼城一带,据说还曾经迁都到今天的太原(但是这个太原应该不是河北的太原,而仍应该在山西境内的某地)。
从此直到商汤去世,淳维都没敢再兴兵伐商,老实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商王雍己时期,因为商政没落,诸侯不至,国力衰微,后夏联盟觉得机会又来了,又开始兴兵侵伐大商,可惜一直没成功,后来征伐商朝的战争变成了以掠夺资源人口为目的的掠夺战争。
此后,西夏和商的战争就一直持续不断。
到了殷商时期,土方敢方联盟危害殷商特甚,商王武丁和王后妇好联合大举兴兵西北,征伐土方及其联盟,经过多年的苦战,征服消灭了八十多个方国,终于把土方灭掉,占据了他们的都邑唐邑,把少部分投降的夏人被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建立城邑居住,那地方就是杜邑,其实就是土邑,也就是夏人的城邑,形成了后来的杜国——从此殷商西北的夏人威胁被大部分消除。
大部分土方遗民继续北迁,到殷商后期,夏人在受殷商人压迫的同时,又受到周人的威胁,所以只好再次北迁,进入今蒙古甘肃等地,并逐渐与敢方合并,又融合了许多当地的土著部族,成为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形成了猃狁的主干,也就是后来让周秦汉人头疼无比的匈奴。
所以,后来匈奴人在追述自己的祖先时,就是以淳维为初祖,比如《史记匈奴列传》里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汉书音义》也明确地说:淳维,匈奴始祖名。乐产《括地谱》的说法更详细些:
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即淳维)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从现实上来讲,淳维要开创一片新天地建功立业的目的完全达到了,夏朝灭亡之后,他又让有夏联盟存在了数百年,其后人也没断绝,一直纵横西北,危害中原。
夏人在安邑翼城太原等地聚居的时间较长,留下了大量的夏文化遗迹,所以自殷周以来,人们多以为夏人的故国是在山西,并把夏遗民聚居过的地方称为夏墟了。
古书还记载禹都安邑阳城等等,其实是误解,那只是夏亡后夏朝遗民聚居之地,因为他们仍然称自己为夏,所以其地仍称夏墟,严格地说那是后夏墟,而非夏王朝的故国。夏朝遗民把有关祖先的传说也带到新地,所以山西一带也有有关夏人先王禹启的传说,这都是不奇怪的。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周人。
周人也随有夏联盟的其他方国向西北迁徙了,在不窋和伯鞠的带领下,到达了豳地,也写作邠,在今陕西彬县旬邑县一带,《史记·周本纪》说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犇戎狄之间,其实是打败了迁国,并且变成了戎狄的一支,因为后来周人又投靠了商人,和戎狄开战圈占地盘,不肯自认为戎狄。
他们经常参与夏人侵犯殷商的活动,所以自然也常受到商人的征伐,殷墟卜辞中就记录了不少伐周方的卜辞。
到了古公亶父之时,大概被商人打得在豳地呆不住了,只好向西迁徙到了岐山周原,当然周人自己不会这么说,因为商被他们灭了,不能说是被商人逼得迁国,而是说为戎狄所逼,只是一种打马虎眼的说法,因为他们其实本身就是戎狄,和戎狄是一伙儿的。
周人一直野心勃勃,觊觎殷商的天下。
在周王季历的时候,他们投靠了殷商,并依靠殷商的支持,在西戎屡兴征伐,开疆拓土,发展势力,势力飞速壮大,就开始谋划征伐大商;商王文丁发现了季历的野心,把季历召到商囚禁在塞库,并把他杀死,从此商周结下冤仇。
季历的儿子昌即位,就是周文王,为了为父报仇,更是积极地谋划伐商。后来在文王武王父子的努力下,终于灭商成功,得了天下。
得天下之后,周人仍自称夏,《尚书周书》里周公经常自称我有夏区夏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夏人,所以周人灭商,实际上也相当于夏人复国。
以上是叙述了一下淳维出走之后的一些故事,不是本书正文,大家粗略了解一下即可,下面继续说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