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郭戎,带着一帮禁军中的年轻军校在柳城看了一场大戏,进行了一场再难以复制的实兵推演,而同一时间,李愬也在襄平完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元和五年,五月下旬,大唐官军和辽东叛军在襄平附近展开大战,同时渤海国大军重新进入辽东腹地。

  六月中旬,在李愬一系列疑兵和诱敌的策略之下,渤海国的十几万兵马抵达襄平城下并开始进攻。

  相比较元和四年在陈宏志的指挥下第一次进入辽东,这一次失去了陈宏志指挥之后,入寇辽东渤海国兵马失去了之前的锋芒和锐气。

  表现出来的就目标异常的模湖,战略判断和指挥更是烂的一塌湖涂,整个渤海大军就如同没了头的苍蝇一般乱飞乱撞。

  从表面上看,第二次入寇的渤海军是土鸡瓦狗一般的存在,但是,郭戎、李愬、莫灵均等辽东唐军的高级将领们却知道,如果因为看起来混乱无序,就把对手当成废物,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混乱、无序、野蛮,本就是渤海国的常态。

  黑水靺鞨出身的他们,本就不以秩序、组织、谋略为为长,他们纵横于白山黑水所依靠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强壮的身体和悍勇无畏的勇气。

  对于他们来说,野蛮的程度,几乎可以等同于战力的强弱。

  这就导致了一个看起来很尴尬的结果。

  在战略上,渤海国的大军不值一提,对于李愬这种战略大家来说,渤海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在战术上,有着完整战术,完整传承的的唐军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不用李愬、不用莫灵均,不用林宇,甚至一名合格的营级的折冲都尉都可以吊打渤海大军。

  但是,在真正硬碰硬的实战中,这种无序化,却将渤海大军本身属于靺鞨人最大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相比较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的渤海大军,刚刚和第五轮的十几万大军一番大战的李愬可就不一样了。

  李愬手中的王牌左威卫和第五轮主力的八万人鏖战了整整七天,损失过半。

  莫灵均所率领的骑兵,六天里面行军近千里,随后又一路尾随,战损的数量不大,但是人员和马匹极度的疲惫。

  剩余的四万步卒除却一万安东军属于一线战力之外,剩余的三万多都是海防卫所的卫军。

  这些卫军的战斗力不能说弱,但是海防卫设立之初主要针对的就不是陆战,而是为水师配属的战兵。

  在人员的选拔上,禁军和都护府的战兵往往是从良家子中选拔,或者从征募的兵员中选择身强体壮之人。海防卫主要从渔民、岛民、归顺海盗、海贼中征募、选拔,在条件选择上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不高,但是对于水性却有极高的要求。

  在作战任务上,海防卫平时负责辖区海防,水师出征之时登船随水师出征,临时停靠海港负责警卫,海战之时作为跳帮战主力,登陆之时则作为步卒登陆承担战兵职责。

  在装备上,海防卫不配属战马,不配属驮马,不配备长兵,步卒以适合跳帮战的轻步兵、刀盾兵和以远程为主的弩手为主,配属少量的重步兵,少量工兵。

  用后世的标准来看,大唐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上,六个海防卫的卫军,可以看成是郭戎给水师预留的海军陆战队。

  在训练上,海防卫的成军的也时间太短,不仅训练的方向不同,训练的强度和程度无法和禁军、都护府辅兵相提并论。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们更擅长都是海战和两栖作战,而不是阵地战、城市的攻防战。

  成军期间又处于北伐期间,整个大唐的资源都在向河北战场倾斜,海防卫本就轻装的装备也没能百分之百到位,这就使得他们在陆地上的作战能力要再打一个折扣。

  对于海防卫卫军的战斗力,李愬是最为了解的,如果说海战,说起两栖战,说起登陆战,海防卫的这几万人冠绝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说起陆战,李愬就只能呵呵了。

  别说最精锐的长安禁军,彷照长安禁军组建的都护府战兵,就连藩镇军的水平都达不到,虽然不至于沦落到新罗、百济、高句丽的程度,但是战斗力真的高不到哪里去。

  没办法,海防卫优先考虑的是海战,其次是防御战,野战只能看做是海防卫的兼职。

  一个海防卫确实有整整八千卫军,但是这八千人中,没有骑兵,没有长兵,陌刀不过百柄,重甲的数量不到三百……

  重弩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那都是为了配合海战和防御战的增加的,收拾轻甲或者无甲的海盗还凑合,但是在没有重步兵的掩护,在野战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如果不是知道海防卫实在不适合野战,李愬何必要把左威卫放在前面硬抗,而让几万步卒在两边挖陷阱呢。

  渤海军因为野蛮和无序,使得他们的实际战斗力接近巅峰,

  在战略上,李愬可以把渤海军当傻子耍,在战术上,李愬可以吊打渤海军,但是在战场上,尤其是需要硬碰硬的时候,无论是在兵力的数量上,还是实际的战斗力上,李愬都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这就使得面对渤海大军的时候,李愬会陷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纵然有千般谋略,万般战术,最终却因为战力的不足而无法实施。

  好在,李愬也不是固执和迂腐之人,更没有所谓的完美主义情节,

  所以,李愬选择了一种看起来最笨,最有效的战术,也是郭戎最喜欢的战术:

  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

  李愬的坚城就是襄平,

  依托襄平,消耗渤海人的士气、锐气,同时等待郭戎派出的援军。

  抄后路的,则是莫灵均率领的骑兵以及董嘉根据郭戎的命令从柳城带来骑兵。

  元和五年,六月十六,渤海大军抵达襄平城下,没有任何停顿和犹豫,在没有任何其他攻城器械的辅助下,凭借简陋的竹梯开始攻城。

  勐攻了接近一天,扔下了近千具尸体之后,进攻停止。

  六月十七,渤海人并没有如同第一天一样着急进攻,而是分出两个万人队,在襄平的西北和西南位置各设置了一座营地,从而将襄平彻围围困在了中央。

  在分兵包围的同时,渤海人仍然不着急,反而派出大量人手去伐木取材,很显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襄平城楼之上,看着围绕襄平忙的不亦乐乎的渤海人,李愬不禁在心中轻轻的叹息:

  渤海人是真的上道。

  六月二十四,由郭戎派出,由董嘉率领的整整三个骑兵团整整一万八千骑兵,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了襄平外围。

  董嘉的抵达,使得李愬手中骑兵的数量达到了整整四万两千骑。

  四万两千骑兵加上五千人的左威卫,一万人的安东军,三万的多的海防卫卫军,李愬手中实际的兵力也超过了九万,逼近了十万。

  比起渤海人近十五万人的兵马,李愬手中的九万兵马还是少了不少,但是差距不止于两倍以上的悬殊比例,可以称得上大致相当了。

  比起数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质量。

  无论是原有的骑兵,还是董嘉带来的援军,这四万两千骑兵要么来自振武、朔方,要么是禁军配属的精锐骑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组织力都属于唐军中一流的水准。

  再加上损失不轻,但是骨架尚在的左威卫,和李愬直属的一万安东都护府战兵,李愬已经有了正面和渤海人死磕的底气。

  只不过,骑兵们还需要休整,而左威卫和安东军的配合也还需要进行最后的磨合。

  六月二十七,莫灵均、董嘉所部的四万两千骑兵完成了修整,恢复了巅峰的状态,经过安东军补充之后的左威卫也已经恢复了满编的状态。

  此时此刻,李愬所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敌军出现懈怠,自己可以顺势发动反击的机会。

  到这一天,渤海人对襄平的进攻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天,整整十天的勐攻之下,渤海人已经至少战损了超过六千战兵。

  虽然渤海人本身较之唐军更为野蛮,但是他们混乱的结构,零散的组织却使得他们承受伤害和损失的能力更差。

  六千人的损失已经超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他们的士气、状态、战斗的欲望,都已经达到了围攻襄平以来的最低点,可以说,渤海人已经来到了连续十天的勐攻之下的第一个临界点。

  李愬很清楚,随着渤海人达到了进攻的临界点,自己的机会每一天都可能来到。

  当天晚上,襄平城的西门被悄悄的打开,两千重骑兵从渤海人两座营地中央的无人地带悄无声息的进入了襄平之中,完成了李愬的最后准备工作。

  李愬做好了自己的准备,然而哪怕是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机会来的是如此的迅速。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八,清晨,太阳照例升起,城内的炊烟依旧升起,城内的海防卫士卒依旧在坚守城池,但是城外,吹响了整整十天的号角却没有如同之前十天一样,在辰时吹响。

  同样没有出现的是擂动了十天的战鼓,还有那数以万计,披坚执锐的战兵。

  确定了敌军没有如同平常一样进攻之后,李愬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已经到来,立刻下达了属于自己反击的命令。

  随着李愬的命令下达,城内的战兵辅兵迅速忙碌了起来,喂马,披甲,上刃,短短一刻钟的时间一万五千战兵,两千骑兵,六千海防卫辅兵已经完成了战斗的准备。

  紧接着,紧紧关闭了十天的襄平城门被打开,一队又一队精锐到极点,武装到牙齿唐军从城门中开出。

  猝不及防之下,渤海军也被迫出击,然而相比较准备就绪的左威卫和安东军战兵,渤海人要狼狈太多。

  正做着美梦的渤海人被一个个唤醒,然而睁开眼睛之后,既没有饭食,也没有汤水,更没有梦中的美人相随,等待他们的只有冷冰冰的命令,以及火辣辣的马鞭和碗口粗细的木棍。

  虽然极端的不情愿,但是在军棍和马鞭之下,渤海人依旧纷纷起床,饿着肚子,扛着怨气穿衣,披甲……

  当渤海的兵马出击的时候,左威卫和安东军早已经集结完毕,被补全之后的左威卫在前,安东军在侧后,结成了一前两后,三个以陌刀兵为核心的标准唐军战阵。

  在左威卫和安东军战阵的后方,准确说是在襄平东侧瓮城的校场之上,整整两千身披重甲,手持马槊、长矛的重骑兵静静的站立,随时等待出击的命令。

  面对打着哈欠,颠三倒四,盔歪甲斜,以各种姿势扛着兵刃出现的渤海人,负责指挥一线步卒的左威卫代中郎将林宇立刻下令进攻。

  伴随着隆隆的战鼓声,弓箭手在前,重步兵在后,刀盾和轻步兵在侧,弩兵在后,一个标准的八千人的庞大战阵缓缓前移。

  正常情况下,面对这样整齐划一的唐军步卒战阵,所有的敌军第一反应应该是撒腿就跑。

  然而,此时此刻,进攻整整十天总是功败垂成之下,渤海人的心中早就被不满充斥。

  之前,唐军死守城池,坚守不出,攻坚能力不强的打起来是既吃力,又憋屈,此时此刻,看到唐军竟然自己跑出来送死。

  除却少数聪明人,绝大多数渤海人的脑子瞬间被点燃,至于剩下的已经不需要渤海人的军将们进行指挥。

  气势汹汹的渤海人手持兵刃,以各种在唐军看起来不伦不类的阵型,朝着补全之后的左威卫战阵冲去。

  随着双方的距离拉近,在林宇的号令之下,八千战兵组成的战阵停止了进行,战阵中前部分的陌刀兵站住位置,形成整个战阵的基准点。

  其余所有的弓箭手,弩手,长枪兵,长矛手,步槊手,刀盾兵,八牛弩依次就位。

  很快,一声高亢的命令出现在了战阵的最前方。

  “标尺八十,三轮速射!”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