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吐蕃人出人意料的从大散关破关而入,这消息传递到关中,使得关中震动,消息传到长安,整个长安的人心开始动荡。

  虽然如今的太上皇和皇帝都说过绝不会退缩,虽然禁军看起来比昔日还要强大,但是长安城内依旧人心惶惶!

  毕竟,自玄宗以来,长安已经不止一次被攻破了!

  此时此刻,吐蕃人突然攻破散关进入关中,一下子就唤醒了百万长安百姓对昔日长安几次沦陷的恐惧之情。

  就在这种背景之下,整个长安城内风云突变,各种势力,各种力量,各种派别粉墨登场。

  毕竟,长安城内什么都缺,唯独不缺聪明人!

  在如今李纯和李诵共同构建的朝廷之中,主战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妥协、投降派也并没有消失。

  随着吐蕃人破关而入的消息传入长安,平素压制了许久的那些软骨头的妥协派终于找到了机会,一个个甚嚣尘上,开始在整个长安城内疯狂的串联。

  作为整个大唐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聚集了大量的勋贵,一部分勋贵投靠了太上皇李诵,成为了大唐这艘战船上的一片木板,但是不是所有人选择的都是这条路。

  剩余不太安定的勋贵们,因为几次不安和骚乱,被太上皇抓住机会狠狠的收拾、敲打了几次,无论是声誉还是实力都大幅度降低,但是为了避免矛盾冲突的计划,使得对方鱼死网破,李诵终究没有下令将他们彻底铲除。

  和以前一样,在发现吐蕃人来袭之后,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不是慌张,而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因为吐蕃人的进攻表明着,那陈宏志所说的东河北、西吐蕃、南南诏、北回鹘共同发起的举世攻唐已经彻底开始。

  当其他人忧心忡忡的时候,他们在长安疯狂的上蹿下跳,公开的挑衅李唐的权威的同时,已经兴致勃勃的调集私兵、整饬军备。

  由各地藩镇派驻在长安城,公开,或者不公开的密探,开始集体离开长安,向他们的主子传递如今长安的变化。

  兴庆宫叛乱之后,地位一落千丈的老派宦官,心中充满了愤满;因为郭戎编练新军,从禁军中被裁撤出去的老旧军人,看着新编禁军显得格外落寞。

  】

  这两类人慑于兴庆宫之战后李诵的做派,在几次李诵设置的陷阱中选择了潜伏,然而,这一次,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会让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让他们畏惧的太上皇李诵如今不在长安,而是在吐蕃大军首当其冲的关口陈仓。

  在他们看来,不论太上皇李诵是真的想要西狩也好,还是希望消除隐患也好,但是只要吐蕃人大军大举进攻,此时此刻停留在了陈仓的李诵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哪怕是主战派的朝廷大老们,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信心守住长安,其中一些人在或许吐蕃人从大散关入寇之后,劝说皇帝李纯离开长安,前往山东避难。

  长安城内的各路胡商,一方面小心翼翼的收藏自己的财货,一边开始打磨他们防身的各种兵刃,同时也漏出他们小眼睛,贼眉鼠眼的盯着任何有可能让他们兴奋的横财。

  大散关虽然是“关中四隘”之一,但是大散关的位置可不是位于边境,而是处于大唐京畿道和山南西道的分界线上。

  事实上,大散关距离剑南道和吐蕃人的边境线足有三四百里,中间间隔着剑南道、剑南北道、山南西道三道,六、七个州郡,那是妥妥的远离边关和战区的大唐腹地。

  这中间的距离和州郡也就算了,关键整个关中的西南方向山南西道、剑南道可是蜀地,那是标准的蜀道,李白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正常情况下,如果不会飞,吐蕃人能从剑南道一路打到到大散关则意味着整个西南部已经全部失守!

  吐蕃人或许能在高原行走,但是他们显然是不会飞的,从剑南道一路打到散关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虽然离奇,但是也只能是最后的真相,剑南道或者剑南北道出问题了,也只有唐人,真正的唐人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这种偷天换日的行动。

  唐人主动投降吐蕃人,成为吐蕃人的带路党和走狗……

  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宝应二年(763)吐蕃大军在带路党泾州刺史高晖的带领下,吐蕃大军直奔长安而来,一路上都不用开导航。

  先是攻陷了奉天,直逼都城长安,吓得刚刚即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逃到了陕州避难。

  吐蕃在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阻碍的情况下顺利进入长安城以后,吐蕃人将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随后开始各种烧杀抢掠,持续了足足15天之久。

  而这十五天虽然比不上安史叛军占领长安的时间更长,但是这种不加底线,不加顾虑的烧杀掳掠给整个长安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面对困境,代宗李豫在逃亡之前,将儿子李适立为关内元帅,将郭子仪立为副元帅,代宗随后自己就跑到山里躲起来了。

  一没有兵马,二没有粮草,除了一纸副元帅的任命之后,手头就只有二十个骑兵,就郭子仪接受任务的时候的条件以及李唐半死不活的状态来看,能够夺回长安,几乎就是一个炼狱级别的任务。

  只不过,郭子仪的声名太盛,号召力实在太强,竟然在短时间内将那些四处逃窜的士兵和官员收拢,随后用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计谋,成功的将吐蕃人逼退。

  问题是,当时大唐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一对帝国双壁的存在,而现在的大唐可没有第二个郭子仪。

  郭戎的趋势确实很好,潜力也不错,但是距离郭子仪那种国之栋梁的差距还不是一星半点。

  以关中的地形,吐蕃人拿下散关就等同于整个关中,八百里秦川彻底对吐蕃人展开了怀抱,吐蕃人西可以包夹秦川,北上可以取泾原、萧关,向东可以肆虐关中,长安的失陷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比起把人算计到骨子里,而且老练精干的太上皇李诵,刚刚真正接手大唐真正权力的李纯无疑是有些稚嫩的。

  镇长安的李纯从来没有考虑过向吐蕃妥协,但是在这种突变的局势之下,坐面对臣子离开长安,到山东躲避的建议,也产生了剧烈的动摇。

  刚刚掌握真正的权力,立刻就遭遇了这样生死攸关的危机,李纯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作为李唐的最高统治者,作为长安城真正的主人,没有李纯的命令,没有人敢于擅自决定,当然,更没有人敢代替李纯下达命令。

  众所周知,无论哪朝哪代,宫中和朝中都不是一个能保守住秘密的地方,很多时候早朝前脚结束,后脚,城中卖豆腐脑的西施就已经知晓了早朝议事的内容,更有甚者卖炭的老大爷已经开始和身边鱼档的卖鱼的汉子交流起了今天早朝的军国大事。

  所以,李纯的犹豫同样通过各种途径传出了宫外。

  于是乎,李纯没有如同他父亲李诵一样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的行为,却在无形之中助长了长安城以及长安城左近各种牛鬼蛇神。

  从正午接到作为信使传来的消息开始,半天的时间不到,昔日繁华的长安东市、西市人流已经减少了九成!

  包括朱雀大街在内,昔日长安城繁华的上,除了一队队披坚执锐的金吾卫,便是一队队匆匆走过的信使,至于长安城的平民,则半个影子都看不到。

  长安城的几座城门依旧打开着,但是人流量明显少了很多,进城的人群中比起平时多了太多身材魁梧、雄壮的汉子。

  随着天色的变化,长安城内的局势变得愈加微妙,在长安城中不断乱窜的各方牛鬼蛇神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已经逐渐合流。

  在直面各种复杂情况的时候,李纯的经验确实不够多,判断不够准确,行动不够迅捷,下手不够果断,以至于给了各种反叛力量勾连的机会。

  但是,此时李诵给李纯留下不再是昔日那个病入膏肓的大唐,不再是昔日那个千疮百孔的长安,不再是那个废物点心一样的禁军,不再是形同虚实的情报体系……

  虽然李纯在掌控实权之后第一次面对危机的时候犹豫了,但是,这一切在李诵为李纯留下的丰厚遗产之下显得不值一提。

  随着夜幕降临,留守长安的大唐军方的情报机构,长缨军军事统计处的主事,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李纯的身边,向李纯禀报了长安城内的变化。

  对方在认真的一点一点的讲述,而李纯在认真的观察眼前这位名叫吕常的臣子。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吕常,是父亲李诵专门留给自己的特务头子、细作首领、真正的阴谋大家。

  “陛下,大概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云集在长安的各方势力刚开始还是各自为政,但是仅仅半天不到,这些家伙就已经开始勾结了,只不过要达成共识还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是的,陛下!”

  “以你来看,最多需要几天?”

  “短则两天,长则三天,最多不会超过三天,他们就可以达成初步的协议,随时可能在长安城内发动叛乱!”

  叛乱!

  听到从吕常口中说出的这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李纯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四年之前!

  父皇被迫退位,自己成为了皇帝,然而,却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

  没有人愿意成为傀儡!

  随后,作为傀儡的他,以旁观者的身份,有惊无险的,身份见证了大唐立国以来,在长安城内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叛乱。

  叛乱和平叛的过程不必多说,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正是那场叛乱,成为了他的父亲,乃至整个大唐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同样是那场叛乱,让李纯再次认识了他的父皇,让他选择了老老实实的服从父亲李诵的安排。

  只不过,李纯没想到,时隔四年,自己真正掌控权力之后,自己首先面临的竟然又是叛乱。

  想想当时的环境,想想现在的处境,李纯一下子就理解了当时李诵的心情,对于父亲李诵昔日做出的决定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轮回吧!”

  轻轻叹息的同时,李纯想起了昔日郭戎劝说自家父亲留在兴庆宫时候的话。

  面对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时候,玄宗选择了弃城而逃。

  面对汹涌而来的吐蕃大军的时候,代宗选择了弃城而逃。

  面对凶悍、暴戾的泾原军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德宗选择了弃城而逃。

  面对精锐、悍勇的神策军叛军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李诵选择了留下,和他所信任的将军、军士死战不退。

  回想这李唐历代君王的决定,李纯也在进行自己最后的考量。

  玄宗、代宗、德宗所面对的情况,说实话,李纯不知道,但是自家的父皇所面对的叛乱李纯可是亲身经历的。

  虽然当时李纯被安排在了最安全的宫城,而不是最危险,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兴庆宫,但是,李纯永远也忘不了在战斗之后自己被引领到兴庆宫的时候的样子。

  看着堆积如山的尸体,闻着着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的气息,感受着血流成河的真实体验,第一次登临战场,准确说是第一次登临战场的遗迹的李纯,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他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一天的时间,兴庆宫到底发生了什么!

  想了想昔日父亲李诵面对的,再想想现在,自己面临的,李纯不自觉的笑了。

  四年前,面对俱文珍带领的六万神策军精锐,父亲李诵的身边只有郭戎以及三千将士,而现在的自己呢?

  跟四年前六万精锐的神策叛军围攻兴庆宫相比,现在的危险算个屁!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