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干宋

干宋 任鸟飞 9766 2024-02-07 13:08

  …

  萧仲恭离开东京汴梁城不久,赵桓突然又想起来了救援太原城一事,于是他给种师道、刘鞈、解潜、张灏等河北和河东前线的赵宋将领下圣旨,命令他们立即出兵去解救太原。

  其实——

  关于如何救援太原,前线的将领早有计划,那就是,刘鞈从平定军出发,王渊从辽州出发,解潜与折彦质从威胜军出发,张灏与折可求从汾州出发,四路军分别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向太原进军。

  此事还是在种师道北上之前,刘鞈、解潜、张灏等河北和河东前线的宋军将领跟赵宋朝廷定下来的计划。

  如今,赵桓催促了,刘鞈、解潜、张灏等河北和河东前线的将领立即按照这个计划前去救援太原城。

  对此,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种师道,竟然完全不知情。

  ——各路宋军的将领全都直接受赵宋朝廷的直接指挥,而赵宋朝廷也事事都管,这使得种师道这个宣抚使徒有其名。

  种师道觉得这样不行,因此他给赵桓上书说:“宣抚司虽有节制之名,特文具耳,节制不专,恐误国事。”

  赵桓接到种师道的奏章了之后,哪能不明白,种师道的意思是:朝廷既然什么都管,那还要我这个前线总指挥干什么?

  见种师道埋怨朝廷什么都插手,把他给架空了,赵桓有些犹豫不决!

  从思想上来说,赵桓也明白,得将指挥权下放给前线总指挥,他和一众宰执只要给前线总指挥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就可以了。

  可赵桓又担心给种师道的权柄太重了。

  要知道,河北和河东现在可是聚集着赵宋王朝的大部分人马,这种情况下,万一种师道带着这些人马去投大乾王朝,那赵宋王朝不就凉凉了?

  犹豫再三,赵桓下了一道并不严厉的圣旨,要求各路军马都听从宣抚司的指挥。

  然而,赵宋王朝的诸将,都想在赵桓这位新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为自己的仕途铺一铺路,而赵桓又很勤勉,对前线诸将的奏请全都给于积极的回应。

  就这样,根本就没有人把种师道这个前线总指挥放在眼里,各军仍就直接受赵宋朝廷的直接指挥,甚至是接受赵桓这个皇帝的直接指挥。

  如今赵桓严令各军立即出兵去解救太原城,前线的一众将领,不敢怠慢,他们也不说跟种师道这个前线总指挥商量一下,就分别组织出兵。

  吴璘探得宋军又来救援太原城了,立即收缩兵力,诱敌深入,准备对宋军实施各个击破。

  而第一支被吴璘盯上的宋军主力就是解潜部。

  吴璘将一众乾将组织起来,说:“解潜自威胜军北上,必先趋南关,待他到后,我军则伪遁……”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吴璘的预料,解潜率领本部人马北上了之后,取道南关,想要通过这进入太原的必经之地直奔太原。

  解潜此次解救太原城准备得十分充分。

  ——其军中带有大量的粮草,他准备运到太原城那里,支援粮草肯定短缺的太原城,甚至做好了长久据太原城作战的准备。

  解潜派游骑去南关打探过后得知,南关这里只有少量的乾军将士守关。

  于是,解潜亲率大军直取南关。

  因为有吴璘事先下得命令,守南关的乾军将士见解潜部宋军到来,立即假装逃跑。

  解潜没想到这是吴璘的诱敌深入之计,以为乾军真的遁逃了,因此派人回去将粮草全都运了过来,准备继续北上。

  不久之后,解潜部押运着大量的粮食继续北上,结果被早已埋伏多时的乾军,突然冲出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进而阵脚大乱。

  亲自指挥这一战的吴璘,见宋军这么轻易就被己方给打乱了,果断下令鸣鼓大进。

  乾军三线同时出击,马军在前,步军在后,越战越勇。

  而宋军越来越抵挡不住,最后全线崩溃,连解潜所在的中军都被乾军给击溃了,解潜身边最后仅剩下数十骑亲兵,保护着解潜从山间小道一路逃奔隆德府。

  从此,解潜所部宋军的战斗力基本丧失。

  吴璘留下一支军队打扫战场,随即迅速率军兵临威胜军城下,知威胜军张尧佐不战而降。

  解潜部宋军超过五万人马,是救援太原的三大主力军之一。

  吴璘将解潜部击溃,影响很大。

  ——闻听宋军主力被击败,大量的亲宋民众(主要是河东地区的官吏豪绅),扶老携幼渡过黄河,前往中原,甚至是前往陕西。

  与此同时,李存派赵立迎战邦阳的刘鞈。

  如同猛虎出笼一般的赵立,将能使用上的手段全都给刘鞈使用上了,一战就将刘鞈部七万宋军给打得大溃而逃。

  ——要不是赵立还没拔掉河北三镇这三根钉子,不敢孤军深入,刘鞈部的主力恐怕也会荡然无存。

  还在怀州的种师道得知解潜和刘鞈大败了一事之后,干着急,却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各支军队根本就不听他的,他因此无法掌控全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建议上奏给赵桓,并指出节制不专之弊。

  同时,种师道向赵桓指出朝廷部署的问题,也就是分路进兵,实际上就等于是孤军深入,因为分开后的各军之间缺乏协同,很容易被兵力并不多但机动能力非常强的乾军给集中全力各个击破。

  种师道建议赵桓立即将各支宋军集中到怀州来,由他统一部署,然后从一个方向去救援太原城。

  种师道还在给赵桓上的奏章中表示,若是朝廷采纳他的建议,等到大军集结完毕,他必定亲自率领集结起来的宋军开赴前线,与乾军决一死战。

  可种师道怎么也没想到,前线局势如此危急,也丝毫都没有影响到后方赵宋王朝高层的政治斗争。

  ——就在前线战局最紧张的时候,赵宋王朝的两位宰相太宰徐处仁和少宰吴敏被赵桓一并罢免,还有原来支持种师道的许翰也被赵桓免去同知枢密院职务。接着,唐恪被赵桓升为少宰(在没有安排太宰的情况下,唐恪就是赵宋王朝唯一的宰相)、何栗被赵桓升为中书侍郎、陈过庭被赵桓升为尚书右丞、聂山被赵桓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赵宋王朝的高层几乎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

  徐处仁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考中甲科进士,然后成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后来,徐处仁又曾在北京大名府担任留守,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他代理开封府事时,裁断判决如流,狱中囚犯常空。之后进封户部尚书,继拜封中大夫、尚书右丞。

  可以说,徐处仁是一步一步升到宰相的位置上的,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望。

  在徐处仁当上宰相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徐处仁比较老成,性格刚廉,又富有政治经验,可以说,赵宋王朝上下全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然而,徐处仁真当上宰相了之后,却一事无成,根本没有贡献出什么嘉谋良策。

  因此,从赵桓往下,全都对徐处仁很失望。

  而徐处仁是三月初当上的宰相,到他被赵桓免职,正好五个月。

  这五个月是赵宋王朝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政治,军事,外交,一切的一切,都急需赵宋朝廷做出英明的决断。

  可徐处仁虽然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却严重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睿智和政治远见,加上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一股脑的砸过来,将徐处仁彻底给搞蒙了。

  这使得徐处仁对于事关赵宋王朝国运的一系列问题,要么处置得很不及时,要么就出现重大的失误。

  比如,种师道断定了李存今年秋冬肯定会率军再次伐宋,建议赵宋朝廷将全国的兵力集中起来,并沿黄河天险布置防线,绝不让乾军过河。

  可徐处仁却觉得这样太过劳民伤财,又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李存不一定会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所以不予采纳。

  由此可见徐处仁的能力一斑。

  徐处仁是吴敏推荐给赵桓的。

  原本徐处仁和吴敏还算和睦,什么事都能充分沟通。

  可后来徐处仁和吴敏为了争夺权力,关系越来越糟糕。

  而且,徐处仁无能,吴敏也无能,当别人拿着政务军务来找吴敏时,吴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依旧例可也”。

  吴敏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期竟然还给赵桓上奏建议读书人都要增加一门《春秋》课程,又说王安石《三经新义》都是邪说,等等……

  总之,吴敏所主张的很多事全都不是当务之急的事——他把这个危急之时当成太平盛世了,要么净搞那些没用的,要么争权夺利。

  吴敏绞尽脑汁夺权、揽权,严重触犯了徐处仁这个正宰相的权力。

  这使得两人开始相互拆台,相互诋訾,不停的内斗。

  不久前,吴敏向吏部推荐他的亲戚当官员。

  徐处仁在审查吏部报上来的名单时,毫不客气地将吴敏亲戚的名字一笔勾掉。

  吴敏得知此事了之后,气冲冲地来都堂找徐处仁,质问徐处仁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忘了他这个宰相是怎么当上的了?

  两人随即激烈争吵起来。

  徐处仁在盛怒之下,将手中的毛笔猛地扔到了吴敏的脸上,使得吴敏唇鼻皆黑。

  没多久,这一幕就传了出去,而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唐恪、耿南仲、聂山等人早就想取徐处仁和吴敏而代之,因此他们抓住此事不放,指使御史中丞李回弹劾徐处仁和吴敏。

  赵桓觉得,徐处仁和吴敏对他的帮助确实不大,于是将徐处仁和吴敏一块免职。

  此时,东京汴梁城流传“十不管”,即: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礮石却管安石,不管东京却管蔡京……

  徐处仁和吴敏对边防之急,重视不够,措置无方,白白浪费了赵宋王朝的大好时机,让东京汴梁城的平民百姓都跟着着急,进而编了段子来讽刺他们。

  而如果说在政治和军事上,徐处仁和吴敏毫无作为的话,那么在外交上,他们简直就是蠢笨如猪了。

  外事无小事。

  可徐处仁和吴敏不仅在赵宋王朝弱势的情况下不谨慎对待与大乾王朝的外交,还支持甚至鼓动赵桓通过大乾王朝的使臣萧仲恭去策反旧辽大臣和旧宋大臣起来反抗大乾王朝,这简直就是视外交如同儿戏。

  ……

  萧仲恭一从东京汴梁城回到燕京,就在第一时间将赵桓给他的誓书和御笔上交给了李存。

  萧仲恭对吴敏所说的话,不能说全都是假的,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水分。

  比如,萧仲恭对吴敏说,有大量的辽人在乾军当中。

  这并不是假话。

  不过,问题是,大乾王朝统兵的大将中,目前可是连一个契丹人都没有。

  ——乾军的统兵大将,全都是汉人,契丹人根本就不可能拿到真正的兵权。

  而且,李存始终在控制乾军中契丹人的数量,使其在任何军队中,都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至于其他的奚族、阻卜、女真、室韦、渤海等族。

  接受大乾王朝的统治和接受辽朝的统治有什么区别?

  不。

  有区别。

  被辽朝统治的时候,这些人颠沛流离,饥肠辘辘,甚至都快活不下去了。

  而被大乾王朝统治,这些人可以安居乐业,再也没有冻饿的时候。

  关键,只要接受大乾王朝的统治,大乾王朝真对各族人民基本上能做到一视同仁。

  这种情况下,其他各族人民有什么理由反抗大乾王朝的统治?

  而且,乾军中虽然也有不少契丹、奚族、阻卜、女真、室韦、渤海等族的人,但李存始终要求,不论任何一支军队,哪怕是马军,也必须让汉人占到七成以上。

  更为关键的是,那些不稳妥的人,比如辽国的皇室、宗室,早就被李存给迁去南方安置了,还能在燕云地区混的原辽国的人,几乎全都是对李存百分百臣服的人。

  不夸张的说,现在大乾王朝在燕云地区的统治,可谓是稳如泰山,根本就不是谁能反得了的。

  另外,赵桓、徐处仁和吴敏所不知道的是,萧仲恭的一个妹妹、两个女儿都进入了李存的后宫,要是算上远亲什么的,萧仲恭得有几十个亲属在李存的后宫当中。

  换而言之,就是在大乾王朝,萧仲恭也妥妥的是皇亲国戚,他又何必非要去复那根本就不可能复的大辽王朝呢?

  李存看完赵桓的誓书和御笔之后,不屑的一笑,然后下旨赏赐了萧仲恭,并给萧仲恭的妹妹和两个女儿各升了一级。

  将萧仲恭打发走了以后,李存直接就将李纲叫来,然后将赵桓的御笔交给李纲。

  李纲看过之后,很坦然的说:“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李纲这是用他自己的诗《病牛》的后两句来说,他为了众生都能够吃饱饭,即使病卧于夕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还说,哪怕这条道路艰难,他也不会改变这个志向。

  李纲并没有跟李存解释此事与他无关,他也没想到赵桓会派人来策反自己,更没有向李存保证他肯定是大乾王朝的绝对忠臣,他只是借此机会跟李存说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他希望人人都能吃上饱饭,安居乐业。

  李纲相信,他只要跟李存说清楚了自己的志向,以李存的英明睿智,一定会懂他这个人的。

  果然!

  李存听了李纲此言之后,说道:“材大古难用,功多忌更多;忠怀冲日月,谗口肆风波。”

  李纲听言,一拜在地。

  君臣二人一切皆在不言中。

  次日,李存下诏:二次伐宋,以李纲为燕云宣抚使、燕云留守,掌燕云守卫、修葺、弹压,及燕云地区内钱谷、兵民等事务……

  ……

  ……

  求月票!

  我应该是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胃肠感冒,恶心,肚子疼,拉肚子,昨晚还打颤了,当时没量体温,我估计我应该是发烧了。

  吃了诺佛沙星,喝了藿香正气水,还做了艾灸,中药、西药都用上了。

  应该说,我现在的情况好了不少,可我还是肚子疼,难以集中精力,不在状态。

  说了这么多,我实际上想说的是,答应今天给大家的加更,真是写不出来了,这章,我都是好不容易才在1点前写出来的。

  抱歉!

  本章完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