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大明1805

大明1805 王子虚 16572 2024-02-07 13:15

  太明太上皇朱简炎再次把朱靖垣叫到了自己的寝宫:

  “明日为父护送你爷爷的棺椁北上顺天府。

  “这次我离开之后,短时间内就不回来了。

  “现在我把光武皇帝的遗篇正式交给你。”

  朱靖垣明显一愣,然后又瞬间恍悟了,世祖光武皇帝他老人家果然留了小册子。

  “世祖皇帝的遗篇——”

  朱简炎带着儿子进了寝宫的地下室。

  安康末年新修的新宫殿都有地下室,能够与地下综合线路交通管道相连。

  上下两个出入口都有多重复杂的封锁结构,同时从地下通道进入比从宫殿进去更加的麻烦。

  地下室还有专门的小秘密储藏室和固定的保险柜。

  朱简炎从自己专门的保险箱里面拿出了一个传承百余年的小箱子。

  摆在地下室中间的桌子上,用随身的钥匙打开箱子的锁:

  朱简炎掀开箱子的盖子,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丝绸包裹,满怀着感慨对朱靖垣说:

  “这是世祖光武皇帝陛下留给后世子孙的东西,只有历代大明皇帝才能阅读的世祖遗篇。

  “其实我登基满一年之后,你爷爷就把它传给我了。

  “但是我却没有在你登基一年后就给你。

  “首先是因为我登基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四十五岁了,已经过了容易冲动的年龄。

  “二来我和你爷爷觉得,世祖皇帝留下的这些知识和指点,对现在的你而言意义不大。

  “三来我和你爷爷也都觉得,你本来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以算是自成一体了。

  “当时你也已经在专心应对泰西大陆的局势变化并准备战争。

  “为了避免世祖光武皇帝的某些观念打乱你的思维,我们当时决定暂时不把这份册子直接传给你。

  “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我也要到顺天府去了,现在把它正式传给你。

  “按照世祖皇帝的遗命,此物关系到咱们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定,所以只有大明皇帝可以观看。

  “不可泄露给任何人,包括你的妻妾和儿女。

  “原本要自己小心妥善封存,你自己手抄一份日常阅读。

  “为避免抄写和记忆出错,不得以抄本为正本传给后代,只能将原本作为正本流传。

  “当继承人继位之后,将自己的抄本焚毁。

  “不得有两份遗篇分别留存于任何两个不同的人手中。

  “这是世祖皇帝的要求,不过我觉得你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以后怎么处理,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吧。”

  朱靖垣带着几分好奇轻轻点头答应了:

  “儿臣明白。”

  然后在朱简炎的注视下,朱靖垣小心翼翼的打开丝绸包裹,露出了四本手工编订的书籍。

  书籍整体上已经泛黄了,封面上没有任何字迹。

  朱靖垣带着瞻仰前辈遗物的心态,颇为好奇的翻开了第一眼,看了看里面的内容。

  然后很快就忍不住皱眉了。

  朱靖垣本来以为,自己应该会看到一份穿越者前辈的日记,可能会看到大量自己前世熟悉的字句。

  结果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份“皇明祖训-世祖新篇”。

  这些东西似乎确实是大明世祖光武皇帝朱慈烺亲自写的。

  但是他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所有的篇章的遣词用句,都完全没有现代人的特点。

  而且开篇部分,他就直接给自己上了一道“神化”。

  说他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京师城破,社稷倾覆的时候,突然获得了天帝祖宗提醒,获得了古今明外的知识。

  然后才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的。

  对面的朱简炎看着儿子的反应,忍不住就追问了一句:

  “是似乎有点失望?你爷爷也觉得你可能会失望,他觉得这上面的东西你已经都知道了。”

  朱靖垣没办法解释自己感觉错愕的原因:

  “也不能说是说是失望,我现在也没有时间仔细看,以后说不定会有感悟的。”

  朱简炎也没有多说什么,让朱靖垣先把世祖遗篇收起来,然后跟自己去给大明真宗桓皇帝道别。

  朱靖垣跟着朱简炎去了皇室的车站。

  朱靖垣带着朝廷上现有的大臣,带着朱仲梁孙辈的近支宗室。

  目送朱仲梁的棺椁被送上专用列车车厢。

  目送自己的父亲带着一群垂垂老矣的退休老臣们一起跟着上了送行列车。

  等到列车离开应天新城之后,朱靖垣返回乾清宫。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耐着性子仔细翻看世祖皇帝留下的文章。

  朱靖垣开始的时候,看着朱慈烺写的那些字句,怀疑朱慈烺就是朱慈烺,只是得到了某些来自现代的记忆。

  翻了一部分之后,又慢慢的开始觉得,可能是一个现代人与朱慈烺本人融合了。

  但是基本看完了之后,朱靖垣又再次开始怀疑了,这个朱慈烺到底是不是现代人穿越来的?

  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站在自己前世的现代人的身份角度,去评估朱慈烺的所作所为,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比如说,他把世祖遗篇写成皇明祖训的形式,是为了照顾子孙后代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故意掩饰了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的情况。

  现在这份遗篇就算是真的完全公开了,也不会让人直接想到他可能是个穿越者。

  跟古典时代那些给自己造神迹的皇帝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既然没有本质区别,自己还怎么确定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同乡”呢?

  如果他写的获得信息的过程,不是自己瞎编的而是真的呢?

  穿越者的知识也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

  最后,这份遗篇对自己和现在的大明而言,似乎也已经真的没有太大的用途了。

  世祖遗篇里面,确实用神神叨叨的方式,预测了大量的事情。

  包括世界各地主要势力的情况,以及未来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然后是世界各地的主要资源,用途和分布范围以及储量级别。

  最后是各种技术升级思路和发明创造的想法等等。

  但是首先,他自己已经大规模的改变了历史。

  在自己出现之前,他的预测和实际历史发展,就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偏差了。

  自己再次将历史改的更加一塌糊涂了。

  他在将近两百年前,根据另一个世界历史对本世界做的预测,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了。

  世祖皇帝提到的各种资源矿藏,现在也已经被基本探明了。

  世祖皇帝对主要矿藏的细节本来就说明非常的模糊。

  大概只是提醒某个地方会有什么类型的矿,至于矿区的范围和储量,就是类似“适量”、“大量”、“海量”这种非常笼统说法了。

  可能是世祖皇帝本来就不知道细节,也可能要是故意表现的不像穿越者。

  比如对于大食地区的石油,世祖皇帝只是说那里有石油,然后空洞的说明这种资源重要。

  在技术层面上,提到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但是却根本设计细节。

  甚至对于可能存在的需求和应用规模也是模糊不清的。

  里面也有飞机和航母,但是同样没有什么细节,是不关心军事的普通人的水平。

  这就导致遗篇的内容并不多。

  朱靖垣时不时的停下来思考,也就只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看完了。

  然后朱靖垣下意识的想把这份遗篇烧掉。

  遗篇本身的存在太敏感了,上面有很多秘密本身已经没有意义,但是公开却可能会有不好的影响。

  无论世祖光武皇帝是不是穿越者,他应该都不希望世祖遗篇本体永远流传。

  只是担心后世皇帝不能领会他的意图和经验,不能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技术实现出来。

  才不得不留下了这份显然非常敏感的东西。

  不过很快就放弃了直接烧掉的想法。

  虽然遗篇上对历史的直接预料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上面还有很多社会学层面的思考和分析。

  自己在这方面本身有所欠缺,关键是没有人可以直接讨论和思考。

  遗篇上的相关内容正好可以参考。

  预知未来和未来技术设想相关内容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朱靖垣准备有选择的抄录,然后毁掉世祖皇帝留下来的原本。

  在文献电子化之前,对于非大众化的文献,比如日常记事和各种档案文件,最简单的“修改”方法就是销毁。

  朱元璋曾经写过一本《御制纪非录》,记录了自己主要的儿子和侄子们的荒唐事。

  这种东西是朱元璋自己写的,也没有在市面上广泛流传。

  最终朱靖垣前世和这辈子看到的版本,都只有秦王、晋王、周王、楚王、鲁王、靖江王等人的事情。

  打厨子、役使犯人、随意杀人、夺人未婚妻、专门安排人去扬州买瘦马等等。

  但是里面完全没有朱棣的内容。

  朱棣年轻时候也不可能都是个老老实实的乖孩子。

  显然是在朱棣登基之后把自己的内容删了。

  在相同或者更早以前的时代,很多常规文献都是“孤本”。

  直接烧了可能就什么都没了,后世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过。

  比如说秦始亲王时代的王后,当了始皇帝之后的皇后,以及秦皇后宫的情况,正史上全都一字未提。

  后人对相关的情况自然也是一无所知。

  有人想要搞事情只能完全瞎编,所有人也都知道相关内容是纯瞎编。

  如果有人真的去“改史”的话,想要把坏的改成好的,把一件事情改成另一件事情,就会非常的麻烦。

  因为“改”意味着会有结果,要把改过的成品留下来,还要让后世的人看到。

  那后人就可以从中寻找蛛丝马迹,比照同时代或者相近时代的其他记录,去分析改过的资料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如果一定要改的话,也尽量改私密的事情。

  比如历史上各种阴谋的细节,很多史官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详细的记录下当事人的密谋过程。

  这种东西大部分应该都是编的,但是却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细节,所以也无从纠正。

  但是不要去篡改已经公开的众所周知的事情。

  李世民没办法把大哥李建成抹除,没办法把宣武门这档子事本身删掉。

  没办法把自己改成嫡长子和正统太子直接继位。

  只能用皇帝和家族宗族的身份,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开除出了宗籍族谱。

  “诏除建成、元吉属籍”。

  这种族长开除兄弟族谱的大事,也会理所当然的被记录下来。

  至于宣武门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细节上李世民怎么安排的宣武门的计划。

  可能没有人能够完全说清楚。

  但是宣武门这件事情本身的发生,以及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当时和后世都是明明白白的。

  明朝初年很多夹缠不清的事情其实也是类似的。

  朱棣登基之后,让解缙给皇家重新编写族谱,也就是《天潢玉牒》。

  解缙的第一版天潢玉牒上说,只有成祖朱棣自己和周王朱橚他们哥俩,才是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子。

  老大懿文太子朱标、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是其他妃子生的庶子。

  打的主意显然是当时朱标、秦王、晋王都死了,朱棣这边兄弟五个就剩下他自己和老五周王了。

  反正死人不能说话,正好可以恭维一下朱棣。

  但是朱棣觉得解缙写的的过于离谱,周围还活着的明初将领和臣子又不是瞎子。

  自己老爹当皇帝之前,自己哥哥、母亲他们也不是住在深宫内苑,经常跟下面的将领和谋臣打交道。

  自己老爹还有一大群干儿子……

  一群老臣子和干哥哥们都知道,自己老娘当皇后之前就生了五个儿子了。

  自己就算抛开大哥这一家人不谈,二哥、三哥的后代也都还健在,都是一大家子人。

  自己凭空抹掉父亲的三个嫡子,母亲的三个亲儿子,自己的三哥亲哥哥,他李世民都做不到。

  所以朱棣最终否决了最初版本,让解缙按照正常情况重写了一版。

  恢复了马皇后有五子二女的正常记录。

  与此同时,虽然后世经常有人质疑朱棣的出身,也有很多人质疑朱允炆不算嫡子。

  但是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两个当事人,却都没有公开质疑过对方的出身。

  最起码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录,留下来的额都是正常记录。

  朱允炆作为失败者,没有留下对朱棣是马皇后亲子的质疑,还可能存在记录被删减的可能。

  但是作为胜利者的朱棣,也没有留下对朱允炆嫡长孙身份的质疑。

  甚至于,明清两朝六百年,官方和民间都基本没有质疑过朱允炆的嫡长身份。

  朱棣当然不认朱允炆的皇帝身份和年号,就像李世民开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族谱一样。

  但是朱棣也没有否认过朱允炆这个人的存在,没有否认他是自己嫡亲大哥的嫡长子。

  朱雄鹰如果成年了,那当然是嫡长子,但是他夭折了,按照传统不入族谱,也不入祖坟,只能单独安葬。

  所以在朱棣当时的人的普遍认知之中,朱允炆确实是朱元璋正儿八经的嫡长孙。

  反倒是后世网络上的历史爱好者们,喜欢变着角度的质疑朱允炆的嫡孙身份不够纯。

  另外,在明朝的时候,大明的宗庙陵寝都是国家机构,实际上半公开的。

  平时有专门的人维护,皇帝会定期带着百官拜祭。

  明孝陵享殿里面的布局和设施,此时也可以算是半公开的。

  有一定级别的官员,以及相关机构的官员,都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

  这不是什么秘密。

  明朝的绝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流传过马皇后子女的秘史。

  实际情况大家都知道,瞎编的说出去也没有意义,有人能够比较容易的验证。

  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

  明朝的宗庙陵寝成了敏感设施。

  身份足够高的官员,为了避免朝拜前朝宗庙陵寝的嫌疑,不会主动到明朝宗庙陵寝去调查。

  低级官员和人员则是没有机会进去。

  大清虽然宣称要保护明孝陵,但不是自己的祖宗不可能真心保护,只是为了笼络江南的人心。

  实际上孝陵很快就沦为的周边百姓的菜园和旗人的跑马场。

  孝陵内的地面设施很快就大面积被毁了,享殿的牌位自然也很快就不知所踪了。

  这时候是想要确定内部牌位刷摆放方式都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在明末清初,开始有文人笔记煞有介事的传说,有人在孝陵看过朱元璋和后宫妃嫔们的牌位。

  “我跟你们说啊,朱元璋和马皇后旁边的排位是‘李淑妃’。

  “这个女人是朱元璋三个最大的儿子的母亲。

  “也就是太子朱标、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是她生的。

  “另一边是一个叫‘碽妃’的,这个女人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那个马皇后其实是没有儿子的!”

  这个传说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民间史学家,以及清代以后的现代明史研究者。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钱谦益之类的文人应该是相对靠谱的,最起码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直到后世发现了李淑妃父亲的墓志铭,才知道李淑妃父亲李杰只比朱标大二十四岁。

  朱标出生了一年之后,李杰才投到了朱元璋帐下的。

  除非李杰十二岁就生了李淑妃,李淑妃十二岁就偷偷跟了朱元璋。

  李淑妃生了朱标之后,才把事情告诉父亲李杰,并让父亲去投奔女婿朱元璋。

  这样让实际情况对上那些文人笔记的记录。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很多文人编排马皇后没有儿子,却都因为时代局限性,忽略了马皇后的两个女儿。

  马皇后有女儿说明她能生育,同时所有人都知道马皇后和朱元璋关系极好。

  朱元璋不可能在最亲爱的正妻能生育的情况下,火急火燎的把十二岁小妾生的第一个儿子立为继承人。

  朱标作为储君,却与皇帝老爹公用一套班子,这种超规格待遇,也侧面说明他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真正的嫡长子。

  抱养的长子都不可能有这是离谱的待遇。

  至于朱棣是元顺帝遗腹子,或者朝鲜女所生的说法,分别来源于蒙古人和朝鲜人的记录。

  但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在江南厮混,此时元大都的皇帝和后妃安稳的很。

  八年后徐达才攻破元大都,此时朱棣都已经八岁了。

  要么朱元璋在江南经营地盘的时候,偷偷潜入元大都去入了元顺帝的妃子,还直接留下了一个孩子。

  要么徐达攻破元大都的时候,抓了元顺帝一个带着八岁儿子的妃子,还把他献给了朱元璋。

  已经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看上这个妃子,顺便把这个儿子封为燕王并镇守元大都。

  野史不一定真,但一定非常野。

  关于马皇后的子女,朱标和朱棣等人的出身,所有的民间野史和笔记的情况,都存在种种无法解释的漏洞。

  反而是按照正史,马皇后和朱元璋夫妻正常生了五男二女,才能让各方面问题都能够找到合理解释。

  在这个世界,应天府始终没有失陷,朱元璋的孝陵始终保护的非常完好。

  马皇后没有子女的说法也没有流传。

  另一边,到了仁武朝的时候,世祖皇帝组织了一次盖棺定论,开诚布公的明辨历史的行动。

  主要是承认了懿文太子、建文帝、景泰帝的地位。

  首先恢复建文帝朱允炆给懿文太子朱标上的帝号,兴宗康皇帝。

  又拿出了前世南明给朱允炆的庙号和谥号,追尊其为惠宗让皇帝,补齐十七字谥号。

  让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说他是主动让位给更加贤德的叔叔朱棣,给了一个他在面子上过得去的说法。

  最后给景泰帝朱祁钰上了代宗的庙号,同样配齐了正式皇帝的十七字谥号。

  历史上的代宗出现在唐代,本来应该是用唐世宗的,但是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才改成了代宗。

  到了明代的时候,虽然不需要避讳世字了,但是世宗也已经给嘉靖用了。

  景泰帝朱祁钰的地位也确实适合用个“代”字。

  虽然景泰帝在后世的风评不错,朱祁镇本身虽然名声很不堪,但大明后世皇帝是朱祁镇的后代。

  所以朱慈烺只能认为景泰帝只是在朱祁镇北狩期间的代理皇帝。

  最后还把皇帝还给了正统的朱祁镇。

  当然,无论是兴宗康皇帝朱标,还是惠宗让皇帝朱允炆,以及代宗景皇帝朱祁钰,

  他们都不入太庙享受祭奠,毕竟不是现在皇帝直系祖先。

  同时世祖皇帝也给了他们正式的评价。

  太祖去世之后成祖直接继位,才是对大明社稷最好的选择。

  代宗皇帝也很好的完成了镇守京师的任务。

  朱慈烺正视朱允炆父子和代宗皇帝实际存在的事实,并给了他们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盖棺定论。

  让此后所有人员谈论之时,不需要规避他们的存在。

  朱靖垣回忆着历史,拿出了自己这些年写的小册子,以及自己准备好的更多的空白书册。

  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选择性的抄录。

  跳过自己的小册子中已经有的各种技术资料和方向,跳过世祖皇帝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判断。

  保留世祖光武皇帝在社会、经济、历史的思考和分析。

  朱靖垣在办公室里面连续忙活了三天,完成了对世祖遗篇的再整理。

  然后将这些已经有着将近两百年历史的书册,与自己记录的技术和想法以及思考的新册子放在一起。

  再次重新对比翻看了一遍,确认有必要保留的都抄下来了。

  然后准备正式销毁世祖遗篇本体的时候,朱靖垣心中忽然又升起了另外的想法。

  朱靖垣再次翻看了自己写的小册子。

  “我这笔记上面的内容,似乎也不需要留给后世了……”

  朱靖垣自己今年三十六岁,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能当二十四年的皇帝。

  应该还能活三十到四十年,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到六十年。

  大明在自己的直接引导下,将自己前世所知道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在四十年内全部复现出来应该不成问题。

  换句话说,自己作为穿越者的经验,可能只有在自己本人这一辈子还能有点用了。

  无论是太空探索还是生物科技,无论是半导体还是移动通讯。

  自己与之相关的记忆和经验,都会在在自己去世前就基本用光,没办法提点后世子孙了。

  自己也没办法对更遥远的未来做出相对合理的预判了。

  现在的大明的情况,与原有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历史时期。

  等到自己去世的时候,整个大明乃至世界的发展程度,应该会远远超过自己前世穿越前的情况。

  自己能够留下来的,应该只是一些思考和理念,而且还是不一定正确的思考和理念。

  所以自己现在写的这些小册子,对于大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

  它已经只能作为自己避免遗忘的笔记了吧。

  虽然觉得这本书的情节应该结束了,但是每天构思的时候却总能发现一些想要补充的细节,或者说是发现想要逼逼的事情还没逼逼完。

  (本章完)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