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糜汉

糜汉 酱油拌历史 10561 2024-02-07 13:17

  刘备是开国之君,当下大汉的朝臣,大多都是刘备的从龙之臣。

  再加上刘备在世时,对他的大臣们可谓是至情至性。

  故而无论是从公、私两方面来说,今日参与大朝会的汉臣们都没理由拒绝为刘备上庙号。

  相反的,他们的态度都是颇为积极热衷的。

  可今日大朝会的难点不在于,该不该为刘备上庙号,难点是在于为刘备上什么样的庙号。

  在两汉之际,帝王与臣子大多是要脸的。

  要脸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两汉无论是官方或者民间,对帝王上庙号一事都抱着相当谨慎的态度。

  就拿个比方来说——孝景帝在死后并未获得庙号。

  本来按道理来说,论文治,孝景帝有文景之治这等含金量十足的盛世功绩打底。

  论武功,孝景帝在位时平定七国之乱,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为后来“一汉当五胡”的盛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孝景帝都可圈可点,完全算的上一位有作为的帝王。

  这要是放在隋唐后面的朝代,孝景帝死后不但能上庙号,上的定然也是“高”,“宣”这类一等一的庙号。

  但实际情况就是,孝景帝连最普通的庙号都没有。

  不止孝景帝,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孝武帝,他的庙号也并非是死后就获得。

  孝武帝的“世宗”庙号,是孝宣帝继位后,为了标榜自身血脉的正统性,才为他上的。

  从孝景帝及孝武帝的事例可以看出,在西汉帝王获得庙号是一件多难的事。

  当然了随着皇权的加强,在西汉的后世帝王中,庙号后来的确也出现了滥觞的迹象。

  孝宣帝死后获得中宗的庙号,这一点没有争议,作为将西汉国力推上鼎峰的帝王,他实至名归。

  可元、成、哀这三位逗比,在死后竟然都被上了庙号

  只能说一句不要脸。

  只是若是这样的话,反正有先人不要脸了,今汉的大臣当然就可以“顺势而为”,想出一切好的庙号往刘备身上安。

  可惜的是,随着汉室一位新的要脸的帝王出现,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这位帝王就是汉世祖刘秀。

  刘秀在称帝后,得知元、成、哀三位先帝不要脸的事迹后,气的他直接下诏免去了这三位先帝的庙号。

  无独有偶,将刘邦及刘秀封为偶像的刘备在称帝后,亦将东汉的孝平帝刘衎、孝和帝刘肇、孝安帝刘祜、孝顺帝刘保、孝桓帝刘志五位帝王的庙号给免了去。

  这五位帝王就不说有啥功绩了,平均都没活过三十五岁,这样的帝王都有庙号那不纯纯搞笑么。

  特别是作为将汉室带入深渊的汉桓帝,他的庙号竟然是威宗?

  直接把刘备气笑了。

  刘秀与刘备的行为,无疑都大大再一次维护了庙号在两汉帝王中的权威性。

  可这亦让今汉的大臣们,有点没办法“随意发挥”了。

  毕竟免去五位搞笑帝王庙号的是刘备,他们身为刘备的心腹之臣,总不可能太过随意,从而打了刘备的脸吧。

  作为太常,孟光试着提出了为刘备上“高祖”庙号的建议。

  据《孔子家语·庙制》所言: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毀。

  刘备作为今汉的开国之君,刘备若上庙号,自然可以称祖。

  可“高”这一庙号,却并未得到大多数臣子的支持。

  与后世人所知不同的是,汉高祖这个庙号,并未在两汉帝王中用过。

  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孝高帝。

  称呼刘邦为汉高祖的,基本上都是误称。

  要是从这一点来说,刘备用“高祖”看起来好像也可以。

  功高者曰“高”,刘备复兴大汉,的确称得上这个美称。

  可反对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庙号一事,不单单是为了称颂先帝。

  庙号讲究的还是“盖棺定论”。

  意思就是当下所议的庙号,要符合刘备生前的作为,不然就是张冠李戴,只会给后世遗留下笑柄。

  “高”一字自然是极好的,可“高”的庙号大多用在承继祖宗基业且王朝鼎盛时的帝王身上。

  而刘备不是后继之君,他所在的时代更是汉室沦丧之际,从这一点来说“高”就不适合刘备了。

  在这点的事实之下,“高祖”一称很快被大多数臣子否决。

  而当否决了“高祖”一称后,有些奇奇怪怪的庙号就开始出现在大殿中。

  如布德执义曰穆,德化肃和曰穆;称“穆祖”。

  如蓄义丰功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称“仁祖”。

  如温和圣善曰懿,爱民质渊曰懿;称“懿祖”。

  好家伙,今日参与大朝会的大臣有多少,糜旸就听到了多少种各式各样的庙号。

  这也不能怪那些大臣们。

  与后世不同的是,两汉的礼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在帝王庙号这方面。

  因为比较稀少,所以根本没多少案例可以参考。

  无法参考,只能自己去摸索开创了。

  而在祖前面加上一个美谥,成为一个帝王专属的庙号,是两汉帝王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例如刘秀的世祖庙号。

  其实在从先秦流传下来的顶尖庙号中,一开始并无“世”这一庙号。

  “世”初始与今日众臣口中所说的,穆、仁、懿都在同一档次,都是一种常见的美谥。

  之所以在后世人心中,“世”之一字会成为与太、高并列的顶尖庙号,纯粹是一般用这庙号的帝王,功绩都过于顶呱呱了。

  例如孝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

  “世”是典型的,字因人而伟大的成例。

  而从那些庙号的释义来说,都不得不说是一等一的美谥,也能在某方面表达出刘备生前的为人。

  但糜旸却总觉得美中不足。

  “中祖”被你们吃了吗?

  望着不断争论的众多大臣,望着默默无语的诸葛亮,糜旸知道是身为义子的他,为刘备争取荣耀的时候了。

  随着糜旸的缓缓起身,殿内嘈杂的讨论声渐渐有着停息的态势。

  而当糜旸轻咳几声后,整座大殿立刻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看着糜旸的起身,坐在御座上的刘禅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刚才第一次以天子身份临朝的他,快被众臣激烈的讨论声,给吵得头快炸了。

  刘禅现在只希望糜旸一锤定音,他好早点下朝回去为他的父皇守灵去。

  待殿内恢复安静之后,糜旸先对着御座上的刘禅微微一拜,然后转身看向殿内众臣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孤以为,先帝当上“中祖”之尊号!”

  身为军人的糜旸,语气很是淳厚,借助着大殿内特殊的回声装置,他的话可以清晰地落入每一位大臣的耳中。

  可就是在听到糜旸的建议后,大殿内的大臣脸上却纷纷有着别样的神色。

  啊?

  这?

  有点过了吧?

  寂静,没有赞成或者反对,大殿内只保持着寂静的气氛。

  不过尽管嘴巴上没说什么,但许多大臣脸上的神色,却清楚的暴露出他们当下内心中的想法。

  今日能参加大朝会的大臣,要么是熟知礼仪的名士,要么就在昨天晚上恶补过关于庙号的知识。

  故而他们对“中祖”这个庙号,又岂会感到陌生呢?

  在从先秦流传下来的庙号中,有三个庙号是最为至高无上的,这三个庙号便是——太、高、中!

  若从单单尊奉刘备的角度来说,糜旸提出的“中祖”庙号自然是极佳的。

  但问题是虽说定位一致,可“中祖”的庙号是这三个庙号中,最难获得的一个。

  中是中兴的意思。

  而当中一字遇上祖后,要想获得这个庙号,那位帝王要做的事就是:

  在祖宗基业沦丧的时候,重新一统天下,再次广大祖宗基业。

  本来按这个要求,汉世祖刘秀是配的上这个庙号的,可刘庄为了向天下人彰显世系转移,并未给他的父亲刘秀上这个庙号。

  而无论从刘备的志向,还是从他一生中所做的事来说,本来中祖这个庙号,的确是很适合刘备。

  想来刘备地下有灵,得知自己能获得这个庙号,定然也是颇为欣慰的。

  但重点是,刘备生前并未一统天下。

  在这点遗憾的情况下,为刘备上“中祖”的称号,可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这也是方才孟光,宁愿建议“高祖”而不建议“中祖”的最重要原因。

  让后世人服气,是今日为刘备定庙号的一个重要标准。

  也正是有着这个标准在,哪怕许多大臣心中都想赞同糜旸的提议,但他们现在明面上都不能发声。

  扭捏又期待,就是当下许多大臣的想法。

  当糜旸看到许多大臣那复杂的神色后,就知道了他们的想法。

  而糜旸亦不是政治小白了,他自然敢主动提出“中祖”这个庙号,心中定然有着一番说辞。

  在沉思了一会后,糜旸先问了在座的大臣一个问题:

  “今朝,大汉能统一天下否?”

  今朝指的是刘禅在位的时候。

  众大臣看了一眼年轻的刘禅,想到刘禅可能会在位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乎在这个关乎政治正确的问题上,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自然!”

  不约而同的赞同声,响彻在大殿之内。

  谁敢不赞同,可以直接拖出去了。

  而在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后,糜旸接着说出了他支持刘备上“中祖”庙号的缘由:

  “祖者,意为奠基者。

  先帝虽不能在生前亲手一统天下,然来日一统天下之君乃先帝之子,讨伐不臣之将乃先帝一手拔擢。

  此与先帝亲手一统天下,又有何异?

  况今汉室还于旧都,兴复之势已成。

  孝武帝时,董公倡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遂方才有我儒氏一门今日之盛况。

  难道那时圣人亦在世否?

  可为何万千儒家子孙,却还要将孔子奉为儒家圣人?

  概因儒家兴盛之基石,乃孔子一手缔造耳!

  借古知今,诸位又在迟疑着什么!”

  糜旸的话引起了在座众臣的深思,汉代的儒士不迂腐,他们是会变通的。

  只要糜旸说的有道理,他们并非不能支持。

  最重要的是在这时,刘禅来了个完美助攻。

  “纵来日朕在位之时,天下重归一统,朕亦不敢贪父之功,夺父之尊也!”

  当刘禅的这句话,成了糜旸劝说的最后一块拼图。

  刘禅已然明确表达态度,他是不愿在死后被称祖的,那么一统天下的功劳,最终还不是刘备的吗?

  既然如此,那还犹豫什么呢?

  待刘禅的话音落下之后,方才还一直不讲话的诸葛亮,率先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陛下圣明!”

  随着诸葛亮支持的声音传出,想到对后世人也有交代的众多大臣,亦纷纷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大司马之言,善也!”

  至此,刘备“中祖”的庙号算是被彻底定下。

  糜旸的脸上,也终于流露出一丝笑容。

  汉中祖刘备,听起来多么顺耳。

  而当确定好刘备的庙号后,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刘备谥号了。

  对于这一点,众臣的情绪就没方才那般热烈了。

  毕竟相比于稀有的庙号,谥号是每位帝王的标配。

  可不热烈归不热烈,众臣最终在讨论之下,还是为刘备敲定了两个极佳的美谥。

  昭武!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德辉内蕴曰昭;

  克定祸乱曰武;保大定功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恤民除害曰武;

  昭显德,武彰功。

  这两个谥号放在刘备身上,可谓是十分相配。

  至于为何刘备会拥有两字谥号,别问。

  问就是追慕光武帝刘秀。

  别说两个字美谥了,得亏是有着诸葛亮在,不然糜旸都想直接给刘备来个十八字谥号一条龙套餐。

  说到底,糜旸觉得“烈”不错,又觉得“文”不错,再看看,觉得“宣”与刘备也很搭。

  今日糜旸是有些选择困难症的。

  只是可惜,当世还不是后世那谥号乱来的时代,糜旸的建议被诸葛亮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不过糜旸在心中暗暗并未气馁。

  等他亲手一统天下那日,你看他搞不搞帝王十八字谥号一条龙套餐。

  反正就算后世人觉得不要脸,也是说他糜旸不要脸。

  没准还会有后世人因为他的孝心,反而不觉得他不要脸,而是觉得他至情至性呢。

  而当定下刘备的庙号与谥号后,在诸葛亮的诏令下,大汉朝廷正式向天下发布了讣告。

  由长安发出的讣告,亦很快送到了孙权与曹叡的手中。

  面对刘备的驾崩,这两位又会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三国乱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篇章中。

  第四卷完。

  第五卷将是本书的最后一卷了。

  今日一章。

  (本章完)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