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车行进了不长的一段距离后,就停在了诸葛亮的府邸之外。
当马车停下后,知道已经到达目的地的诸葛亮,便从车厢中走了下来。
府邸内的下人都知道诸葛亮晚归的习惯,所以府邸外的梁柱上,依然点着几盏灯笼。
借助着灯笼散发出的点点光亮,诸葛亮示意护卫他回府的羽林军,可以先回宫歇息了。
十数位羽林军在得到诸葛亮的示意后,他们尊敬地对诸葛亮施了一礼,然后才不舍地从诸葛亮府门外离开。
本来以诸葛亮当今在大汉的身份,护卫他的人至少得在百人以上。
像那糜旸出行就至少要有百余精骑开道,再有百余虎士拱卫车驾。
糜旸之所以要安排如此大的排场,倒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他纯粹是怕死。
毕竟糜旸数年来征战四方,死在他手中的人不计可数。
加之三国时期也是有着浓郁的刺客文化的,这让糜旸不得不小心。
当然以糜旸的身份,他出行时安排那么大的排场,倒也不算违礼就是了。
可身份比糜旸更高一线的诸葛亮,他身边护卫他的人,往往就只有十数人。
而这十数羽林军,还是刘备之前为了保护诸葛亮安全,“强制”安排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不想有太多护卫,一方面是他个性低调,不喜欢铺张,这与他的爱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一方面诸葛亮当下是在成都城中。
成都城在刘璋执政时期,治安是十分混乱的,世家豪族违反乱纪之事时有发生。
可在诸葛亮执政后,成都城在他的治理下,治安情况得到了极佳的改善。
或许尚未达到夜不闭门的程度,但一些心思叵测之徒,也断然无法在成都再掀起风浪。
无须太多护卫随从,正是诸葛亮对自己执政成果自信的一种表现。
若这点自信都没有,他又怎么会自称为“汉之管仲”呢?
在看着十数名羽林军离去后,诸葛亮便在一旁老仆的陪同下,朝着府内走去。
当诸葛亮刚刚进入府内后,他便见到于院内的一处偏房内,他的妻子黄月英正在等着他。
见黄月英为了等他这么晚还没睡,诸葛亮的脸上流露出几分歉意。
他自出山以来,行事一向俯仰无愧。
可对黄月英,他心中却是有几分愧疚的。
一直在等候诸葛亮的黄月英,也很快察觉到了诸葛亮的归来。
看见那抹熟悉无比的身形后,黄月英脸露笑意地朝着诸葛亮走去。
在来到诸葛亮身前后,黄月英也顺手递上了她早就准备好的糕点。
四下并无外人,诸葛亮也就少了几分端重。
他自然的从黄月英手中的木盆上拾起一块糕点放入嘴中品尝,当糕点的美味刺激着诸葛亮味蕾的时候,诸葛亮的神色变得舒适了起来。
只是诸葛亮并未忘记关怀黄月英:
“入夜晚睡,于身体无益。
还望夫人下次无须枕月等我。”
听到诸葛亮的话后,黄月英先是伸手为诸葛亮解下身上的披风,然后自然的回道:
“数十年来,妾何曾有一日不等君归来?
若想妾早些入睡,夫君下次早些归来便好。”
黄月英的回答,让就算有天人之智的诸葛亮,也一时接不上话来。
第一,黄月英说的是事实。
第二,黄月英言语中也在劝诸葛亮要保重身体。
毕竟黄月英只是入夜不睡,可诸葛亮却是熬夜办公,两者哪一个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贤人共知。
若诸葛亮想继续劝黄月英注意身体,那身为夫君的他,是不是要先做出表率呢?
可这对公忠体国的诸葛亮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诸葛亮当年面对江东数十名儒,皆可驳倒之,可没想到今夜他却在自家夫人面前,吃了不善言辞的亏。
见诸葛亮语噎着回答不上话来,黄月英不免得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她是真的希望诸葛亮,能够多多爱惜一下自己的身体。
只是如劝有用的话,数十年来,黄月英不知道劝过多少回了。
而在黄月英的目光中,诸葛亮之所以语噎,实则还有着一个缘由。
看着诸葛亮一块又一块地往嘴里塞着糕点,黄月英不由示意一旁的老仆快去端水来,然后对着诸葛亮提醒道:
“慢些吃,还有许多呢。”
黄月英的劝解,没有让诸葛亮停下食用糕点的举动。
经过大半宿的办公,他的确感到饿了。
提醒诸葛亮后,黄月英在怜惜的眼神之下,主动伸手为诸葛亮擦去嘴角边的糕点碎末。
也许在世人眼中,诸葛亮是旷世奇才,他战略思想的预见性几可与神明比肩。
从当阳之战时的全军覆没,到占据荆益两州威震天下,刘备不过在短短十年间就做到了这一点。
而这一个奇迹的背后,有着诸葛亮的倾力付出。
凭借这一个奇迹,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便不知令多少世人折服,又如何不能以“神”之一字赞之?
可不管世人如何赞誉诸葛亮,黄月英却是知道,他的夫君只是一凡人。
诸葛亮也会感到累,也会感到饿,在家人面前也会不顾仪态,这都是凡人的象征。
诸葛亮一直便是以凡人之躯,来做可以比肩神明的事而已。
等连续吃了几块糕点,让肚腹不再有饥饿感后,诸葛亮见天色已经很晚了,他便想带着黄月英一起回房歇息。
只是就在诸葛亮朝着寝室迈动脚步的时候,黄月英提醒诸葛亮道:
“公琰两个时辰前,就在偏厅内等着夫君了。”
黄月英的话,让诸葛亮陡然停住了脚步。
他原本有些困倦的眼神,渐渐变得富有光亮起来。
他可是一直在等着蒋琬的归来!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诸葛亮顿时放弃要歇息的念头,转身朝着偏厅走去。
看到诸葛亮这兴致勃勃的样子后,黄月英发出了代表着不出预料意味的一声叹息。
可叹息之后,黄月英却看到方才离去的诸葛亮又快速回归。
黄月英本以为诸葛亮是有话对她说,可让黄月英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回到她身前快速地再拿了一块糕点后,便又急切地离去了。
原来诸葛亮的返身,为的只是再吃一块糕点。
诸葛亮的这个行为不仅没有让黄月英生气,反而让她笑了出来。
她想起了数十年年前在隆中的那一日。
那一日她隐于帷幄之内,看着父亲黄承彦与一位丰神俊朗的年轻人畅谈天下大势。
而那位年轻人在滔滔不绝的时候,还不忘往嘴中一块块塞她亲手做的糕点。
只是那一日的年轻人,可就显得拘谨多了。
只能在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才敢伸手往身前的食盘上取糕点。
那个年轻人正是诸葛亮,而那一日正是黄承彦考验诸葛亮是否能成为他女婿的日子。
恍惚之间,她与诸葛亮相濡以沫的时日,竟有了数十年之久。
本来黄月英可以在诸葛亮刚刚回来的时候,就告知他蒋琬等候一事,但黄月英却有着私心想诸葛亮能够歇息一会。
本来黄月英可以在诸葛亮不在的时候,不让蒋琬进入入内等候,这样就不会让诸葛亮现在有离开的举动,但黄月英的公心却不会让她这么做。
无论于公于私,黄月英的行为都无愧一个贤字。
黄月英知道她一直有尽到贤妻的本分,也许有些本分她并不喜欢。
可一切不都是那一日她亲自选择的吗?
既然已经选择,那黄月英便无悔。
想到这黄月英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还有个好消息,未来得及告诉给诸葛亮呢。
诸葛亮站在偏厅外,先是吃完了手中的糕点,然后略微整理了一副妆容后,方才踏入了偏厅内。
在踏入偏厅的那一刻,诸葛亮一下子又变成了那位举止皆有仪态的大汉丞相。
而都快等得昏昏欲睡的蒋琬,在见到诸葛亮终于回来后,他连忙抖擞精神,起身对着诸葛亮一拜道:
“臣拜见明公。”
蒋琬是诸葛亮的幕府之臣,他称呼诸葛亮可以更亲近一些。
面对蒋琬的参拜,诸葛亮微微点头回应,伸手示意蒋琬坐下。
随后诸葛亮也来到蒋琬的对面入座。
待入座后,诸葛亮语气有些起伏的问道:“公琰可带来了,前线最新的战报?”
对于诸葛亮的询问,蒋琬丝毫不敢怠慢。
他马上从怀中掏出一份自己亲笔书写的战报交到诸葛亮身前。
当看到蒋琬手中的战报后,诸葛亮脸上流露喜色。
在诸葛亮还未取过战报观看的时候,蒋琬就开口解释道:
“明公或许不知,就在不久前,大将军在街亭重创曹彰所部。
街亭,是我军的了。
在街亭一战成定局后,臣本想快速返回成都,可南郑有着庶务要处理,这才耽搁了几日。
臣今日回到成都后,得知明公正在与列位公卿议事,不敢冒昧前往尚书台叨扰明公,故选择留在府内等候。”
说实话蒋琬也不想这么晚还打扰诸葛亮的。
只是在离开成都前,诸葛亮曾吩咐了他一件私事,并特地嘱咐他返回成都后,要尽快向他私下复命。
在解释完后,蒋琬看着诸葛亮的脸色,想从他的脸上看出满意的神色。
不过蒋琬失望了。
诸葛亮压根没注意到他说的后半段话。
诸葛亮的注意力,现在全在手中的战报上。
成都与陇西相隔何止千里,这导致了陇西的战情传到成都,会有不少时日的延误。
除此之外,就算有战报从前线传回,内容也大多是简略的。
毕竟当下刘备与糜旸都在前线,给他二人写的战报详细就好,传回大后方的战报,实在无须过多赘言。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诸葛亮想及时、详细地了解前线战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可心中一直有乐毅之望的诸葛亮,又怎么会对前线的战情不好奇呢?
于是在糜旸向他要人转运诸葛连弩时,诸葛亮便派了蒋琬前去。
蒋琬这人有个好处,那就是文笔非凡,能将事情记录的相当清楚。
而本来就对前线战情十分关注的诸葛亮,在得知糜旸竟然奠定了街亭战局的时候,他的兴趣一下子被勾到了最大。
没记错的话,糜旸赶到街亭与魏军对峙,不过才两个月左右的事。
街亭的魏军战力不凡,糜旸又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一举奠定街亭战局的呢?
在心中的强烈好奇之下,诸葛亮取过蒋琬手中的战报,快速的看了起来。
蒋琬的文笔的确没话说,他在描绘那一日亲眼所见的糜旸指挥详情时,用上了许多华丽的词汇。
那些华丽的词汇,加上糜旸本就令人惊艳的指挥方略,更是让诸葛亮看的津津有味。
“合该如此!”
情不自禁的诸葛亮,不由得发出了这一声赞叹。
虚虚实实,以势压人,曹彰这一仗败的不冤。
而诸葛亮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看到糜旸出奇计,让姜维绕后夺下略阳县后,他更是难掩喜色,抬头对着蒋琬感叹道:
“数万魏军,皆成瓮中之鳖也!”
一声赞叹,一声感叹,表明了诸葛亮现在激动的心情。
诸葛亮忍不住站起身,来到偏厅内挂着的那副关西舆图前,仔细看着上面的每一座城池,每一道河流。
最后诸葛亮将目光定格在渭水河道旁的陈仓城上。
“街亭既破,子晟下一步会做什么呢?
是直接奇袭长安城?还是分兵或占据河西或阻断曹真归路?
不,不,子晟不会那般无智!”
“他一定会往上邽亲掌大军!”
听到诸葛亮的这句话后,蒋琬惊讶的抬起了头。
他离开街亭时糜旸还在军中,后来他又一路南下回到了南郑,这件事他在南郑时是听说了。
可在他于街亭写这封战报时,他是不知道这这件事的,因此他就不可能将这件事写在战报中。
也就是说诸葛亮远在千里之外,准确判断出了糜旸的下一步行动。
要知道在糜旸出现在上邽前,整个陇西战场是没人看出这一点的!
这是该说诸葛亮与糜旸心有灵犀呢,还是
就在蒋琬还在震惊的时候,诸葛亮看向陈仓的目光又渐渐暗淡下来。
纵使他能烛照千里又有何用呢?
他又去不了前线。
若要是他能提兵与糜旸一起北伐,那该多好呀!
想到这,诸葛亮深深的发出了一声叹息。
可诸葛亮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一刻,有一骑来自前线身怀诏书的信使,正在成都内的街道内疾驰着。
这名信使的目的地,正是他的府邸。
遥遥领先实在太难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