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恭这次去县城以后,还带回来一个人。那就是和吴世恭一起,结伴来到归德的行商袁行山。
吴世恭当时为了讨要自己丢失的马,用那虎蹲炮吓唬了侯恂的庄子一下。在事后,吴世恭是拍拍屁股跑路了。可是,侯家却打听到,在吴世恭一行人中,还有个归德本地的行商袁行山。既然不能够奈何吴世恭,难道还不能够奈何袁行山吗?
于是,侯家一张帖子送到了归德府府尊这里,那归德府的府尊肯定已经知道,那侯恂将会被起复重用,现在来了个这么好的机会,来拍侯恂的马屁,那又怎么会不抓住呢?
袁行山回到了归德府以后,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接到了有人来报信。
袁行山也是归德府的老商人了,自己的关系多少都有一些。所以,还没有等到归德府府尊动手,袁行山就得到了通风报信。
得到消息以后,袁行山宛如晴空来了一个大霹雳。这真是祸从天降啊!也不用多说什么了。袁行山知道:如果自己被抓进官府,就算是自己花钱打点得再狠,那结果也是,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没奈何之下,袁行山根本顾不得自己的商栈和货物了,只是收拾了些细软,带着家人逃出了归德府城。
还好,袁行山在来归德的路上,在和吴世恭的交谈中,已经知道了吴世恭要去上任的千户所的位置。因此,袁行山带着家人就赶到了齐县令那个县城,想打听好去千户所的路程后,再去千户所找吴世恭。
没想到,袁行山在县城里就恰巧遇上了从县衙里刚谈完协议的吴世恭。因此,袁行山立刻上前来拜见。
按照袁行山的意思,他最好让吴世恭出面,把这件事情向归德府府尊说清楚。这样的话,就可以免去袁行山的责任了。万一吴世恭不肯,他也希望吴世恭看在一同结伴而行的缘分上,庇护住袁行山全家的安全。
在县城里遇见袁行山以后,粗粗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以后,吴世恭就把袁行山全家带回了小镇。等到把袁行山全家安顿好,吴世恭就把袁行山找来,一开口就很坦白地和袁行山说明白:“要本官为你这件事出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接着,吴世恭就向袁行山说明了自己的苦衷:吴世恭也是刚到归德府,完全是一个外来人。连归德府底层的人都不认识几个,不要说归德府官面上的人了。
再说,吴世恭所处的这个县城,离归德府城有一天的行程。就算是吴世恭想出面,那也是鞭长莫及的。
不过,吴世恭也向袁行山保证:既然袁行山来找自己寻求庇护了,那只要袁行山住在小镇上,吴世恭就绝对会保护袁行山全家的安全。
而且,吴世恭还给了袁行山一个选择:吴世恭让袁行山把他的商栈折价,吴世恭自己再拿出一些银子来,俩人合股开一家商栈。袁行山就作为这家商栈的大掌柜。
这提议让袁行山有些喜出望外。袁行山扔在归德府城的商栈和货物,袁行山已经对保住它们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没想到现在还可以折价给吴世恭,而且自己也将成为和吴世恭合股的商栈的大掌柜,有一份干股可以拿。所以,袁行山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下来。
最后,吴世恭和袁行山商议定,吴世恭拿出两千两银子折股八成五,那袁行山在归德府城的客栈和货物折股一成五,共同组建一家商栈。袁行山就是这家商栈的大掌柜。
从表面上来看,吴世恭好象吃了一些亏。而且,吴世恭也明白,袁行山在归德府城的商栈和货物,一时三刻之间,自己绝对拿不回来。可是,吴世恭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一方面,吴世恭也不想在归德这个千户所里坐吃山空。吴世恭所在的千户所这个地方,并不是和京城一样商家林立,多少都榨的出一些油水来。这些天,吴世恭已经大动干戈了,才让这些商户从嘴里吐出每年七百五十两银子来。
如果吴世恭再相逼下去,那就是和当地整个士绅群体要直接对抗了。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吴世恭的利益。
而吴世恭这个千户所的农田,也只能够勉强维持千户所人员的温饱。连明年,要上缴给李兵备道这里的钱粮,也不一定拿的出。根本没有什么余粮。
因此,成立一家商栈,做生意赚取一些银子,多少都是对自己的军费是种补贴。
但这还不是吴世恭成立商栈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想通过这个商栈,为千户所堡垒购买大量的储备物资。尤其是需要购买大量的粮食。
吴世恭对崇祯年间的事情是记得不多,但是,他却知道李自成造反的主要原因,就是天下灾荒连连,农民都要饿死了,所以才会造反。所以,吴世恭就想购买大量的粮食,储备在千户所堡垒中,起码可以让自己人在这个千户所堡垒里挺过这个灾荒的时期。
在吴世恭的想法里,他起码要在千户所的堡垒中,储备一万石的粮食。这样的话,万一发生战乱,吴世恭只要把千户所所有的军户和自己招收的兵丁和他们的家属,收缩到千户所堡垒中,就算是那时候有三千个人住在千户所堡垒里,只要严格进行粮食分配,完全可以在这个千户所堡垒中挺过三年。
而吴世恭在过年之前,粗粗建造了一下千户所堡垒以后,在明年,也将大动土木,将完全把这个千户所堡垒打造成为一个要塞。再加上吴世恭让杨狗蛋打造的火铳,吴世恭还要购买储存一批火药。
按照吴世恭的估计,没有三万人马攻打,不死个五千人,那就绝对攻不下这个千户所堡垒。说到底,吴世恭现在的所有战略思想就是――乌龟流。而且是完完全全的缩头乌龟流。
而吴世恭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需要一家商栈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更需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商人来协助自己来采购。
在这之前,吴世恭其实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郑真采购的那些建筑材料,价格都有些偏贵。这里面虽然也有吴世恭采购的数量太大的缘故,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本地人欺负外乡人,欺负他们不懂当地行情的缘故。
这时候,这个袁行山送到了吴世恭面前,那吴世恭就当然不会放过他了。所以,吴世恭也就在表面上好象吃了一些亏,几乎是送了袁行山一些商栈的股份来笼络他。要不然,吴世恭又不是好好先生,他最多也就是庇护住袁行山全家的安全就行了。
得到了袁行山果然就是不一样。他立刻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当吴世恭把自己想采购粮食的想法和袁行山说了以后,那袁行山马上付诸行动,而且他采购的粮食的价格远远低于吴世恭的心里价位。
吴世恭在京城里的时候,知道一石粮食的价格大约在五钱银子左右。可是,袁行山却纠正了吴世恭这种错误的观点。
袁行山告诉吴世恭:京城因为地处北方,又加上了漕运的运费,所以,粮食的价格比较昂贵。而在河南本地,现在正好在秋收以后,过年之前。所以,粮食的价格也正好是一年中最低的时候。
现在,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话,价格也就是在每石二钱八左右,在粮商那里采购,最多也就是每石三钱银子。不过,这里有个问题,粮商在这个时候并不愿意大量的发卖粮食。
袁行山的话引起了吴世恭的好奇,他连忙询问原因?
袁行山接着说:那些粮商要把粮食储存到明年四月左右,那时候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包括是一些农民家里都会缺粮,这时候,粮食的价格也许真会涨到每石五钱银子。
而且,这些粮商也会把粮食借给那些缺粮的农民,他们当然不是在做善事,因为这些借出去的粮食都是高利贷,等到秋收以后,那些农民要连本带利地还回去。如果还不回去的话,那就要卖地,或者卖儿卖女的去还债。这也是这些粮商牟取暴利的两种手段。
吴世恭这是听明白了,他心中想道:“原来这白毛女的故事是这么来的啊!”
于是,吴世恭立刻决定,在现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立刻购粮。他对外开出了每石三钱银子的收购价格。当然,为了照顾千户所的军户,吴世恭给那些军户的价格就是每石三钱二。很快,吴世恭就从附近的农民和军户手中,陆陆续续地收购了一千多石的粮食。
得到了吴世恭在收购粮食的消息以后,那个姚员外也找上门来。那姚员外既是一个大商人,也在当地是个大地主,他家中的存粮肯定很多。因此,他也希望在吴世恭这里,把自己的粮食卖个好价钱。对于这样的好事,吴世恭当然不会拒之门外。
最终,吴世恭和姚员外商定:吴世恭从姚员外这里采购一万二千石的粮食,价格就是每石三钱一的银子。而这些粮食将在明年二月之前全部交付到吴世恭手中。
姚员外对这笔交易相当满意。他当然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可是,只要他到附近的士绅地主这里去凑一凑,拿出这些粮食就完全没有问题。而姚员外还可以从中赚取一些差价。
除了赚取银子以外,那姚员外更满意的是,把自己家中的粮食换成了现银。姚员外家中,有这么多的粮食,自己吃肯定是吃不完。只能够放在家中的粮仓中发霉损耗。而把粮食运到外面去卖,还要自己贴上运费。
现在,能够在自己本地找到个买家来买粮,这样的好事谁不喜欢?
而吴世恭也对这笔交易很满意。虽然他买粮的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却省去了吴世恭零散买粮和买粮后运输的麻烦。能够尽快地做成功这笔交易,吴世恭也算是在心里放下了一个大包袱。
另外,现在的吴世恭手中的现银已经不多了。而那个姚员外因为也经商。所以,他肯接受吴世恭手中的,那些只能够在济宁提取现银的银票。这也让吴世恭感到少了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