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有个小孩跑了,所以有两个人贩子去追他,这让他们无意中躲开了警察的抓捕。而等他们回来时发现警察出现,自然便躲在了暗处。
可能是缫丝厂主人回答李四的话被他们听到了,也可能是他们自己推断出来的,总之他们认定是缫丝厂主人出卖了他们,所以心怀恨意。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既然恨上了一个人,又怎能善罢甘休,于是便半夜潜入了缫丝厂杀人。
之所以知道人是他们杀的,是因为当夜有人听到缫丝厂主人在不断求饶,辩解并不是他出卖了他们。只是那两个亡命徒怎么肯听,一刀刀砍在缫丝厂主人身上,当时惨叫声将夜色都搅浑了。
主人死后,缫丝厂自然树倒猢狲散,很快便荒废了。李四心中一阵阵发凉,同时也有些后怕,告诫自己以后少同这些亡命徒往来。而就在此时他又得知了一件事……原来那两个被警察解救的孩子,并没有被送往缫丝厂。
这两个孩子都已经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无法被遣送回原籍。但是警察所也不能将他们一直留着,所以便放出风来,希望有人能够领养他们。然而那个时期谁家都不富余,况且多数人家中都是孩子一堆,自然不会对这些被拐卖的孩子感兴趣。
无奈之下,警所内一个警察认领了其中的一个孩子,正是当时在缫丝厂调停的那位。另一个孩子则被另一个人领养,而李四在得知此人时,心中的惊讶真是无以言语。因为这人竟是一个蚕茧商人,正是当初与缫丝厂起了争执的那个!
他心中隐隐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便在那个蚕茧商人离去前找到了他,向他求证一件事。果不其然,那个商人告诉他,其实出卖人贩子一事确实与缫丝厂无关,是他向警所报的案。
至于他为何知道缫丝厂准备向人贩子买孩子,那是因为他当时被缫丝厂压了价,又听到李四说“货”已备好,以为缫丝厂又向别人订了货,所以才刻意压他的价。他心中恼怒,便躲在暗处跟着李四。
他的本意是想找到那个供货的“商人”,揭露缫丝厂的刻薄本性,从而搅黄这一单生意,谁知最后却意外得知李四去找的竟是人贩子,于是便向警所报了案。至于后来又发生的事,那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却害得缫丝厂主人惨死,心中顿时也很过意不去。所以等警所放出风来,希望有人领养被拐卖的孩子时,他便去了警所领养了一个。
“所以赵一、钱二和孙三,就是当初那三个被拐卖的孩子?”我和季明媚听完李四的讲述,都是目瞪口呆。原来他们三个竟真的从小就认识,只是后来分散了十几年,再见面时已经认不出彼此。
“是啊。”李四笑着点头。
“孙三被警察收养,钱二则被那个商人收养。”我迟疑了一下,“那赵一呢?当时钱二和孙三不是拼了命让他逃跑吗?”
“要不怎么说造化弄人呢?”李四有些感慨,“当时孙三和钱二拼了命帮助赵一逃跑,谁知最后赵一却被追他的人贩子找到了,而留在原地的钱二和孙三却被警察解救了。世事之可笑,真让人说不出话来。”
死命逃跑的再度落入魔掌,坐以待毙的却意外逃出生天。这是何其的荒谬,我和季明媚听得都是苦笑连连,同时也心情沉重。
“他们三人,当年不是已各奔天涯了吗,怎么竟又同时出现在那里?”季明媚问。
“所以我说他们都算不上坏人啊。”李四答,“你们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时,他们在说什么吗?”
我凝神想了想,便道:“他们当时在约定,既然都已经举世无亲,那便将彼此当作亲人,等各自可以自由行动时,便到说这话的地方来相聚。”
“所以啊,他们是来寻亲的。”李四道,“只是赵一当时逃跑了,不知钱二和孙三后来的下落,而钱二又早孙三一步被蚕茧商人收养,也不知孙三的下落。至于留在那里的孙三,他这些年来敲诈勒索,早就忘了这回事了。所以等相见时,他们竟然谁也认不出谁来。”
我闻言有些默然,不管那些年赵一和钱二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可是心底却始终牢记少年时的约定。他们是没有过去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慰藉,就相互约定了一段亲情。很多年过去了,即使这段亲情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他们也还是来到了那里践约。
“赵一说他生平最恨人贩子,你们觉得很可笑吧?”李四砸了一下嘴道,表情严肃起来,“他是三个孩子中,唯一没有逃脱人贩子魔掌的。人贩子将他再次抓住后,并没有将他卖了,而是一直留在身边。”
李四说,那些年赵一跟着人贩子做拐卖人口的勾当,再怎么不愿也只能入伙了,否则他一个孩童脱离了他们,能上哪去呢?这个被人贩子拐卖的孩子,终于也变成了人贩子。他心中一直憎恨这些人,甚至包括他自己。
所以那些年来,只要是与他相遇的同行,大多数都被他弄死了。但是他又脱离不了这个行当,因为在那个年头,一无所长的他不做这个就只能饿死。
“你说这是谁的错呢?”李四声音低沉,“如果没有被拐卖,他或许是富家子,或许是农家子,可绝不会是人贩子。这些年来他亲手拐卖过许多人,他自己是受害者,可是最终却制造出了更多的受害者。”
这世间恶事的可怕之处便在于此。它就像瘟疫一样,也许开始时只荼毒了一个人,但是这个人会替它将疫情传播出去。那些被赵一拐卖的人,或许在人生遭遇巨变之后也会像他一样,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恶事之中不得脱身,然后再一传十十传百……
我想得心中一阵阵发冷,季明媚也沉默不语,脸上露出同情的表情,显然也对赵一的境遇有所触动。
李四瞥了我们一眼,然后道:“三人中境遇相对较好的是钱二。他跟着蚕茧商人走后,便接手了蚕茧的生意。但是你们也知道,这数十年来世道越来越差,饭都吃不起了,谁还有心思穿丝绸绫罗。”
那个蚕茧商人在钱二长大后就死了,死前叮嘱他,一定要有一间自己的缫丝厂。因为在这样的世道里,蚕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只有将蚕丝织成丝匹才能保值。他还告诉钱二,在古代以前,丝匹是直接可以当钱用的。
这个商人家中数代从事的行业都与桑蚕有关,所以对蚕与丝有一种异常的执念。钱二听了他的话,所以也一直执着于要有一间自己的缫丝厂。
钱二一路收买蚕茧,孤注一掷,只等着将蚕茧出手后便筹措开一家缫丝厂,谁知蚕茧却死活出不了手。他忧心如焚,所以知道有机会将旧缫丝厂据为己有后,便铤而走险,直到最后杀了人。
“你们说,他算是坏人吗?”李四幽幽地问道。
我和季明媚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便沉默着没有回答。李四也不以为意,自顾说了下去,“还有一个孙三。他跟着警察长大,但是由于曾被拐卖的经历,所以性情既暴戾又懦弱。对了,你们听他在讲述时,是不是经常说自己饥肠辘辘?”
我和季明媚同时点了点头。
“其实他自从被那个警察收养后,就再也没有饿过肚子,但是不知怎的,就是对食物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渴望。我猜测,可能是那一段被拐卖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严重的心疾,只有食物才能带给他安全感。”
孙三跟着警察养父慢慢长大,养父渐渐发现了他性格中的缺陷,为了防止他走上歧途,所以将他也弄进了警所。警察制度其实从清末便开始设置,后来民国成立,便承接了这一制度,所以警所里大部分都是熟人。
养父活着的时候,在大家一起帮衬下,孙三一直老老实实地当他的警察。直到不久后养父去世,孙三又忽然变得极其没有安全感,不但时常饥火旺盛,而且对钱财也极其贪婪。于是他便凭借自己的警察身份,开始敲诈勒索一些有钱人。
警察所里的其他人对此都心知肚明,也劝过他,却无甚收效。大家碍于他养父的脸面,也都不好对他怎样,只是那身警服却是再也不肯给他穿,怕他穿了警服出去越发为所欲为,给警所抹黑。
但是他们又怎能知道,孙三拼命想穿那身警服,并不是为了更好地敲诈勒索,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因为他的养父生前是一个正直的人,对孙三也一直言传身教,希望他能够从当年的被拐阴影中走出,成为一个好人。
孙三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养父那样的人,但是他没有办法,他遏制不住心中的不安。所以他一边干尽敲诈勒索的恶事,一边又拼命想给警所立功,希望自己穿上那身警服后,就能成为养父那样的人。
“这当然很可笑。”李四淡淡地道,“不过与其说可笑,倒不如说是可悲。”
那三个被拐卖的孩子,曾经向这世道展示过自己的善良和勇敢,拼尽全力帮助同伴逃跑。但是在长大后他们却各自沉沦,他们的稚子之心哪里去了呢,是世道吞噬了他们的良善,还是良善本身就容易夭折?
李四见我们各自都陷入了惆怅的情绪,微微一笑道:“你看,我早就说过,他们都不是坏人。”
“不,他们是坏人。”我摇头道,“虽然他们有着可悲的经历,但是评判坏人的唯一标准,就是他是否做过坏事,而不是看他的境遇是否悲惨。”
李四一怔,想了想便点头道:“说得也有道理。所以,他们也只是有着悲惨经历的坏人罢了。”
“想必这些年来,他们都过得不安与自责吧?”我望着滚滚流逝的河水,感叹道,“他们三个都杀过莞尔,即使当时她没有死,但是想来后来的死也与此脱不了干系。所以他们才会自愿上这艘船来,在讲出自己的罪孽后跳入河中。他们其实是在赎罪对吗?”
“不错。”李四答道。
“可是快二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他们会忽然聚齐在这里?”
“因为是我找他们来的。这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各地周转,就是为了找到他们,让他们到这里来。”
李四看了船夫一眼,船夫面无表情,他便对我们说:“关于缫丝厂的事,你们应该还有很多疑问吧?”
“不错,当初曾有人在缫丝厂门口应允钱二,说会收购他的蚕茧,但是赵一那伙人中却没有这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莞尔说她看见了一条巨蚕,这是怎么回事,她又为何屡次被杀而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