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番外(盛平元年)
秦宽觉得自己想通了一件大事。
他对宗童产生了打宗童一顿的念头。
但是他不敢去——因为他打不过。
他只好将这事情藏在心里, 还叮嘱顾溪桥也别说。
“陛下说不得没那意思,只是亲近些罢了,咱们一说, 反而不好。”
顾溪桥都懒得理他。
他回去忙招生去了。
这届的学生出来,将会有无数的案件等着他们, 一定要教好。
秦宽就哒哒哒回了平安巷子。
回去了,依旧是气啾啾的:气不过跟陛下最亲近的竟然是宗童嘛。
可由于武力值问题, 他不得不暗搓搓的往宗童家门口泼了一盆水。然后一回头,就见着宗童和陛下站在背后看着他。
折青百思不得其解,问道:“阿童得罪你了?”
秦宽一张脸憋红了,道了一句:“没有……我这是见他家门前有了灰尘,替他洗洗呢。”
折青:“……”
你那一脸的咬牙切齿可不像是这么回事。
秦宽:“陛下, 您不是回宫了吗?”
折青:“想着今日也没什么事情了, 最近难得出宫,便来平安巷子里坐坐。”
她说着往宗童的宅子里走去, “阿宽, 要来坐坐吗?”
秦宽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去了。
不过进去了也没用,因为陛下占据了宗童平日里会坐的摇椅, 正躺在上面闭眼静神。秦宽有心要说什么, 便也不好说了。
屋子里静悄悄的,他有心给陛下泡杯茶什么的, 但是一站起来, 走动,就有声音。
就在这时候, 秦宽发觉了宗童的第二个优点。
——他走路根本不发出声音!
——他泡茶也根本不发出声音!
——他把茶杯放在了陛下的跟前案桌处,依旧是没有声音!
反倒是陛下,因着闻见了茶香, 鼻子轻微的嗅了嗅,睁开眼睛,坐直了,捧着茶杯小小的喝着。
然后问他:“阿宽啊,我看你递了折子进来,说是要招三个人进去,怎么,是宣传部的人手不够用了?”
一说起公事,秦宽立马稳重了。
“陛下,我们之前不是还有几位老大人么?再过一两年,他们估摸着就可以退休了,臣想着,得提前教好了人。”
折青就想了想,确实是宣传部有好三个老大人,他们年纪不少了,得让人家退休了。
退休两个字的兴起还是太上皇陛下宣传出去的,虽然如今禹国没有退休政策,不过因是出自太上皇陛下的嘴巴,所以便瞬间流行起来,老大人们自动的将乞骸骨换成了退休。
再者,退休后,京都还专门有一个退休干部养老院。
这个养老院开了很多年了,之前一直没有什么人去住。
折青也理解,毕竟大家都是有家有室的,时人又喜欢多生,这些老大人的妾室都得要几个屋子塞,他们带着人住进小屋子里,那才叫受罪。
所以,一般去养老院住的人,除非是京都买不起宅子的,这种去了,相当于有了不用租赁宅子住了,还包吃。
还有一种便是不喜欢子孙环绕的,带着老妻住进去,配上几个仆人,便能享受晚年的静谧。
不过现在不同了,由于出现了多种老年活动——比如打太极拳。
这种东西,一开始就谣传出来,是给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虽然折青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这句话,不过等她知道的时候,几乎很少有年轻人去打太极,只有老年人学着打。
这种太极,一个人锻炼没有意思,大家拉帮结派的,在养老院里一起才叫有意思。
折青抽空去养老院慰问这些老大人们的时候,就见他们组织了太极拳比赛,还有队服,细细一了解,就会发现,他们这些人,即便是如今打太极,也是按照朝廷上势力划分的。
——再和谐的朝廷,私底下也有小分队。
她当时就觉得哭笑不得,不过也没有说什么,这些年,他们也不容易。比如莫启的父亲,退休后住进养老院里之后,就一直看当初跟着秦宽父亲后面那些大臣们不顺眼。
这是时代的记忆,她插手不了。
只能是去慰问,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跟他们说以后的发展,跟他们说禹国会太太平平。
反正,虽然她只去过一两次,对于养老院的大人们来说,却已经是仁德之君的表现了。
——他们称颂她为几千年来最体恤臣子的皇帝。
折青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在举行太极拳比赛,第二次去的时候,就见他们聚集在大树下下象棋。
见了她来,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所以并不惊讶,倒是想让她出个彩头。
彼时,折青穷的很,正在修路搞建设呢,一文钱都不愿意出,便让养老院的人取了笔墨纸砚来,在纸上写了“常胜将军”四字,给赢得象棋比赛的人。
因着这四个字,得了冠军的原刑部侍郎老大人手都是激动的。
反正,老大人们都喜欢去养老院住了。
莫启有一次还跟她解释过。
“像太极拳这种,父亲要是想有人陪着,也是有人的,但不是管事就是巴结上来的,他不喜欢。”
“再者说……莫家到了臣等这里,陛下给了臣等无上的荣耀,可是莫家并不是只有臣与父亲,父亲也不只有臣一个儿子。”
折青明白了。
这是躲清闲去了。
莫启就看着她道:“陛下说举亲不用避嫌,却也说过不能任人唯亲。莫家不会辜负陛下的隆恩,但是对于父亲来说,到底也是血脉相连,不如就直接住到养老院去。”
莫老大人就带了老妻一个人,然后养了好几盆兰花。
如今京都的人有银子了,都随着流行搞起了养兰花。
兰花养的好,是奇品,能卖出上千两银子。折青听闻的时候,惊讶的不行。
她其实一直都是穷人。上辈子是个孤儿,努力的打工赚钱养自己,没有想过什么奢侈品,她有时候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有钱人愿意花银子去买古董。
到了禹国,她依旧是个没有受到上层社会熏陶的女皇陛下。因为太穷了,她的所有银子都有明确的去向,所以殿内的摆设,她几乎十年来都没有换过——众人说她念旧。
她不爱穿特别贵重的丝绸衣裳,一年到头衣裳也就那么几件,即便是绣娘做了来,她见够穿了,也让暂时不要做了——所以后来绣娘们就留了几个,有些出宫接私活去了。
要说她这十三年来最折腾宫里人的,就是御膳房的膳食太监们。
她喜欢吃。
这让御膳房的人成功一跃成为宫内新宠。
在宗童这里,折青也喜欢吃。秦宽一边说到宣传部这几年遇见的困难和成就,折青一边吃宗童递过来的藕饼。
她吃完了,秦宽说完了。
他看向宗童:“还有吃的吗?我也饿了。”
宗童没有说过。
折青:“给他一个藕饼吧。”
宗童去厨房里拿藕饼了。
秦宽:“……”
所以说,不为其他,也就为了一个巷子里住了多年,自己难道一个藕饼也得不了?
眼看天色黑了,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在巷子里的人一个个的来宗童屋子里拜见她,要留她一起吃饭,折青摇头。
“今日听闻安河里有许愿灯活动,朕想去看看。”
这个罗玉松知道。他抱着孩子,熟练的一边拍一边道:“是阿香办的活动呢,不过那花灯贵,陛下,臣家里还有几盏花灯,您拿去吧。”
这批花灯是之前工部预算多了的。
当时为了庆祝封臣大会,所以孙香主动掏出了银子,跟工部联合,定制了一批花灯,是准备早上封臣,吃了晚宴后,就邀请众臣去放。属于惊喜活动。
结果太上皇陛下突然宣布要退位,这还让人怎么去放花灯,于是神秘的花灯活动临时取消。
后来事情又多,一时间忘记了,花灯便堆积在了库房,孙香跟工部一商量,便决定将这批花灯办成月末花灯节。
“今日是五月十五,正好是周末,人多,阿香便说做成一个花灯节,到时候人肯定多,花灯肯定能卖出去。”
所以本来是送的花灯,瞬间就成了卖品么?
很好,这很孙香,而且从罗玉松的说辞中,她能肯定这花灯一定贵的离谱。
她就从罗家带了两个花灯走——当然了,肯定是宗童拿的。
做陛下就是这点好,虽然辛苦,但是什么重活都不用自己做,通通交给宗童就可以啦。
她兴致冲冲的带着人去,然后发现此时虽然时间还早,掏出怀表看看,才晚上六点,可百姓们已经来了很多了。
因打的是花灯节的宣传语,所以很多人都去买花灯。
第一次花灯节嘛,大部分人是没有准备的,来都来了,买一盏两盏花灯也没什么。一打听价格,有不同的花灯等级。
“这个,这个是工部大人们为了给陛下祈福造出来的,这个贵,五两银子一盏灯。”
“真是给陛下造出来的?”
“自然,是前阵子孙香大人和工部大人们立的项目。不过这个做工精致,用料不俗,又有好意头在,自然是贵些,我们一般不推荐这种。”
五两银子!
没见识的女皇陛下戴着面纱混在一堆买灯的人中间惊呼出声,“这也太贵了吧。”
五两银子,能抵乡野之人一家几口半年的收入了。
但是在城池里,只能买一盏花灯。
不愧是孙香,心太狠。
但是京都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多少穿着丝绸的人开始掏银子,就怕出手晚了花灯没有了。
因着她刚刚惊呼出声太贵——一般人不会出声,要面子的嘛。
即便是觉得贵,也不会直说。
所以卖灯的少年就道:“这位姑娘,您要是手里没有余银,便可以选择我们这种便宜的花灯,才五文钱。”
五文钱,确实不贵了。
花灯也不是天天放,偶尔拿出五文钱出来买一盏花灯,也是可以的。
不过,我们的女皇陛下前几天刚刚了解到祝氏豆腐坊员工一家三口每日只花三文钱银子吃三个馒头,便觉得依旧有些贵。
“还有更加便宜的吗?”
卖等少年:“……”
好在他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对客人如同对待神仙老爷,绝对热情,连忙道:“有,还有一文钱的,就是做的小,没有小蜡烛了,不能点亮,就是放在河里面,也是不好看的。”
折青点头,这种其实就很好。
果然,就有人开始掏银子,“我要一文钱的。”
一文钱的准备了不少。但是那少年还是问了一句:“姑娘,您要来几个吗?”
折青立马摇头:“不用了,我们自己带了呢。”
卖灯少年随着她的目光一看,果然看见了后面男人怀里抱着两盏花灯。
卖灯少年:“……”
合着您一毛不拔啊?
他努力维持住笑脸,心中道了一句:看衣裳穿的也还可以,怎么越有银子越抠门呢?
好在其他人买的多,他立马收银子去了。
一毛不拔的女皇陛下已经到了安河边。
这里聚集了不少人,到了这里,她发现众人又围在笔墨摊子前面买花笺纸张。
这种花笺纸好看的紧,要是有祈愿的人,就买了花笺,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愿望。
自然也要收银子了。不过买了花笺纸之后,便笔墨砚都是免费的,写字是免费的。
这下子,身上没有带笔墨纸砚的陛下也没法子抠门了。
宗童递过去两个铜板,两人排着队,买了两张纸,折青写了自己的:繁盛安平。
她催宗童也写,“就写你希望自己怎么样怎么样。”
宗童摇头:“属下没有什么可写的。”
折青便不得不代笔了。
她想了想,写下了:宗童安康。
然后将花笺折好,放进了花灯里面。
再将蜡烛点燃,闭着眼睛许愿,慢慢的走到河边,将花灯放到河里面去。
折青放了自己的,跟宗童说:“你快放啊。”
宗童:“……”
已经放了。
折青:“什么时候?”
宗童就指了指她花灯的旁边,“在那里。”
折青:“……”
好叭,是她许愿太全神贯注了。
他们在一边放花灯,旁边也有一个人在放花灯。
这人沉默的很,旁边有欢声笑语,他没有。买的是一文钱的花灯,没有蜡烛,没有花笺纸。
将蜡烛放出去,就有人喊他:“郑兄——”
还有人喊:“长隆兄——”
郑长隆。
折青记得这个名字,还见过他的画像,如此就对商量 。
她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是原晋的战报上。
郑长隆,可以说是很悲催的一个人了。之前是少城主,然后全家抵抗齐国,全部战死了,就留下了他一个。
然后又去了外祖父家,随后燕晋大战,外祖父家全部死光了。
他南下西行来了禹国。
刚来的时候,就有隐卫报了上来,说他被一个参州(原晋国)的商人收留了,如今在夜校自学小学高中的东西,想着通过成人考试考进大学。
这个人,能活下来就不容易。
家破人亡好几次,如今还在努力的考试。
她不由得停下来看了看他。
然后见喊他的几个人带来了一个妇人样貌打扮的妇人。
郑长隆朝着四人打了招呼。
折青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相亲。
郑长隆今年也有二十八岁了吧?
妇人看着也像是三十左右。
她落落大方,朝着郑长隆点头致意。
跟她一起来的三人是她的兄长和两个弟弟,如此见了人,兄弟们便要离去。
如此,就只剩下了两个人独处。
妇人道了一句:“你可放了花灯?”
郑长隆:“放了一个无灯无纸的。”
他道了一句:“我还买了两个有烛火的,放在了前面不远处的卖灯处,可要去取?”
两人便走了。
折青很是感慨:“他如今应该是准备在京都安家了。”
她刚说完,就见着两人背后有两个孩子贼头鼠脑的跟了上去。
孩子大概十来岁的模样,一男一女。
男孩说:“倩倩,你觉得那个男人可以吗?”
小姑娘道:“看着是正正派人,小胖,你尊重你阿娘的选择就好了。”
唐小胖自然是尊重的。只是他害怕阿娘被人骗了。
这个男人他也打听了,是个英雄,但是他跟阿娘也没有相识多久,要是根底不干净怎么办?
这个根底,又指三妻四妾。
刚刚的妇人便是唐小胖的阿娘李迎春。
当初,唐小胖的阿爷抠门的要死,小胖的阿娘跟阿爹析产分居,去了徐州纺织厂,后来提倡和离自由后,便回来跟他阿爹和离了。
再之后,李迎春跟着罗婉月在纺织业内做出了经验,便辞工自己出来开厂子,倒是将生意做大了。
如今,还有个称呼,叫做:“西崔东李”,说的便是西边禹州的崔明桐跟东边徐州的李迎春。
做大了生意之后,迁都的时候,她想了想,也跟着来京都做起了奢侈品衣裳路线,专门跟一些世家夫人打交道,倒是将成衣铺子做出了品牌。
唐小胖跟王倩倩是青梅竹马,小胖跟着阿娘来了京都之后,王家也做出了迁移的决定,在李迎春的帮助下,两家又成了邻居。
小胖早就已经不胖了,他沉稳的很,道:“我想,他要是跟我阿爹似的,左一个右一个,阿娘还不如不成婚呢。”
倩倩就道:“你阿娘自来就聪慧,她一定比我们看的明白。”
但是小胖还是担心,牵着倩倩的手跟上去,为了不被发现,还从旁边的摊子上买了两个面具戴上。
人渐行渐远,折青兴趣盎然的看着两个人走远,道了一句:“两个都是好孩子。”
宗童没有答话。
折青也不用他说,她已经熟悉了他的性格,道:“咱们也去买个面具吧。”
这样既不突兀,也可以不用带面纱了。
面具也要花银子。
真是何处不花银子啊。
掏了十个铜板,买了一个猫猫面具给宗童,一个老虎面具给自己。
那摊贩主见了两人分配的面具,还道了一句:“错了,错了,这个是老虎,那个才是猫猫。”
这是对着折青说的。
意思说折青应该带猫猫的。
折青摆了摆手,“没错,我就是要老虎的。”
等到人走了几步,这摊主才嘀咕了一句:“——也没见过女子是老虎,男子爱猫的。”
今日是花灯会,普通的灯笼也不少,折青戴着面具后,深觉空气都好些了。
嘴巴鼻子可以露出来了嘛。
即便面纱再好,还是觉得跟空气隔了一层。
她想着想着,突然跟宗童道:“长的太好也不行,总是能一眼被人认出来,要是我长的普通些,不就连面具和面纱都不用戴了么?”
她说完,觉得自己实在是嘚瑟,笑起来,肩膀抖动,可见是自娱自乐的紧了。
宗童已经很适应这般的陛下了。
刚开始他不是很明白陛下一个人为什么能笑成那般,后来她发现陛下是一个人也能活的很好的人。
有些人天生喜欢凑热闹,喜欢交朋友,若是没有朋友,一个人会很无聊。但是陛下不是。
从宗童跟着陛下的时候,就发现她是个很能给自己找乐子的人。
她努力的写书,写书的时候,除了他,不喜欢有别人在,就是他,也是坐在房梁上,角落里,不能被她发觉。
她一个人,做着一个人能干完的事情,有时候风吹进来一片树叶,她能将叶子折来,折去,然后撕拉撕拉,撕拉成小碎片,玩的不亦乐乎,又或者像是突然想起一个笑话般,笑的前仰后仰。
宗童很喜欢看着陛下笑。
陛下笑起来很好看。
他只是有些不明白,明明是皇家公主,陛下这种性子是怎么来的。
不过陛下自小到大都喜欢安静的看书,常人说起陛下来,都没有什么印象。
应该是性格使然。
就像他一般,也是喜欢一个人。
他走在陛下身后,戴着猫猫的面具,亦步亦趋。
“阿童,那边有乘船的,我们去乘船吧?”
宗童默默的掏银子。
乘船就贵了。
一条船要三十文银子。
折青努力讲价,“不能十五文吗?”
租船的人:“……”
呵呵。
他努力解释,“姑娘,这是朝廷的船,我们不讲价的,且你租船去别处看看,哪里能三十文就能租上?这船大的很哩。”
折青:“但是我们只有两个人啊。”
“这样,我只租船的一半?”
租船的人:“……”
呵呵。
他招呼后面的人:“租船吗?”
折青:“……”
她乖乖的交了三十文银子。
不得不说,这三十文银子是真值得。
五月的天,不热不凉。
河上船也不多不少,能行船的人,都是富贵人家的,有些彼此认识,在船上就呼喊出声,于是,不少船开始聚拢在一处,倒是显得折青这船冷清。
宗童站起来用船桨划船,陛下坐在船上,弯腰用手去将靠近木船的花灯拨开,一盏两盏的灯跟手交相辉印,即便是像宗童这般从隐卫里突围出来的人,也有了一腔诗意。
——满船清梦压星河,
星河……难敌陛下素手拨弄。
他转开头,深吸一口气,继续专注的划船。
折青一手将花灯拨开,清澈的河水被搅的涟漪四处散开,荡起一圈一圈,还挺好看的。
她又在水里搅和了好几圈水,将身边的花灯都拨弄走了,这才满意的坐直。
折青:“我还没有晚间在这种花灯满载中行过船,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她的生活过于单调了,除了折子还是折子。
作为一国之君,难得划一次船,她决定继续往前面划去。
一般的人,再往前面一点就要被拦住了,后面的河水部分是不能去的。
折青不是一般人,她是女皇陛下。
于是宗童掏出牌子,守在那里的人就诚惶诚恐的放行了。
折青认得这个今天值日的小将,他之前是禹州皇宫里的侍卫,如今升职了。
便道了一句:“你们辛苦了。”
一个好的陛下时刻记得跟臣子互动。
小将军激动的不行,他也记得陛下,但是他不在宫里当值之后,就没见过陛下了。
等到陛下船行走了,他才想起来一件事情。
“糟了,不知道孙香大人跟陛下说过花灯回收的事情没。”
于是,当折青看见前方不远吭哧吭哧努力打捞花灯的人时,还是瞬间惊讶了一下。
“这些灯,你们都收回去吗?”
小衙役就紧张的点点头,“孙香大人说,这次的花灯会很成功(赚了很多银子),以后每周六都要举办一次(赚更多的银子),花灯……也不能浪费了,所以在这里放了一些玻璃瓶子,将花笺放进瓶子里,满了就埋在树下,至于花灯,拿回去维护一下,还能卖呢。”
折青:“……”
嗯,很好,很孙香。
一点儿也不浪费。
正要说什么话,就听见砰的一声,天上散开了烟花。
折青仰起头,瞬间被烟花迷了眼。
烟花不断的在天上散开,还有了花式。
虽然有些抽象,但还是能看出来,是花灯的形状,一朵两朵交缠在一起,倒是好看的紧。
烟花业已经进化到如此地步了么?她记得很多年前,雪生为她制造出烟火的时候,还是只能小小的一簇在空中散开。
不知不觉,烟花已经可以做出花灯的形状了。
这一年内,进步不少。
宗童见陛下被烟花惊艳了,划着船,准备带着陛下去河中间看烟火,那里的位置是最好的。
谁知陛下叹了一句:“哎,这么多烟火,孙香可花了大价钱了,明日脸准臭的很,不知道哪位大人载她手上。”
她又笑起来了。
幸灾乐祸的。
宗童划着船,抿唇道了一句:“陛下,咱们该回去了。”
夜深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更嘤嘤嘤。
感谢在2021-07-23 23:30:04~2021-07-24 21:14: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46777507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何所 40瓶;小城故事 30瓶;12345、微阳下乔木 20瓶;风辰狐 15瓶;凌無忻 10瓶;46777507 9瓶;酱酱酱酱酱酱、卓月禾日 5瓶;Quinn 4瓶;寻常巷陌 2瓶;海獭不恰辣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