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防盗章
“真是如此?你可别蒙我?”谢大娘上下扫了顺娘一眼不相信地问,“她为何要平白无故地送你猪骨?”
顺娘答:“不信,你可以问一问你妹子,她要送我,我却不愿收,所以是给了钱的。”
谢大娘于是大声喊在肉铺跟前的谢二娘过来,谢二娘当时在哄弟弟,没见到自己姐姐和姐夫过来了,听到喊声,才见到自己姐姐和姐夫把喜二郎给拦在了街心。于是她抱起弟弟,快步走到姐姐和姐夫跟前,说爹娘都在厨房里忙活做饭呢,专等着姐姐和姐夫一家人来。
“这男子说你要送猪骨给他,他不要,才跟你当街拉扯的,可是真话?”谢大娘指着顺娘问。
谢二娘点了点头。
谢大娘又问:“二娘,你为何平白无故给他猪骨?”
谢二娘就把自己昨日去替弟弟抓泥鳅,结果在柳山下的河边不慎滑下水去,差点被淹死时,家住杨柳镇东头的喜二郎下到河里救了自己的事情对其姐说了。
“原来如此。”谢大娘听完笑逐颜开,重新看向顺娘时不禁称赞起她救了自己妹子,连一些猪骨的谢礼都不肯要,果真是一副侠义心肠,品行高洁。
顺娘听到赞扬却尴尬不已,她瞟了眼一旁抱着谢家三郎的谢二娘,心说,你倒是说两句啊,说我救了你出言不逊,你还跟我急来着。还有啊,谢家大娘怎么就把自己不收只值二三十文猪骨就说成品行高洁呢。你怎么不说你妹子酬谢别人救命之恩,连只值二三十十文钱的猪骨也送得出手,岂非你妹子的身价也就是那几块猪骨。
想到这里,她忽然想笑,觉得小辣椒简直蠢得可爱,她为了报答自己的救命之恩,想都不想就把肉摊子剩下的几块猪骨送给自己,难道她都没想到过人家会怎么想。还真是不谙世事,哎,到底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呀!
“走,走,走,既然你救了我家二娘,就跟我们进去吃顿饭,想必我岳丈和岳母十分欢迎你。”在谢大娘身边的书生突然说话了,还伸手去拉顺娘。
“这个,就算了吧,不是我不愿意去,主要是我家中老母和嫂子等人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天黑了,若是不见我回去,定是要担心我的。”顺娘连忙推辞。
书生道:“这有何难,让二娘去你家里说一声就是,我陆展虽然是一介儒生,可最喜欢结交狭义心肠,品行高洁之人,观兄弟现如今虽是做的樵渔的营生,但有这一份宽宏的胸怀,以及堂堂相貌,来日定当是人中翘楚,堂上丈夫。”
顺娘真怀疑眼前的书生是不是在忽悠自己,这不收谢二娘的猪骨一下子竟然这么高大上了?
“你……”她看着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满脸尴尬。
谢大娘也十分热情地对顺娘说:“奴家官人说得甚是,奴家也是这个意思,喜家二郎,你就别推辞了。奴家这就叫二娘去你家里跟你老母和嫂子等人说一声。”
谢二娘明显没有想到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要请喜二郎这个“厕石”去家里吃饭,一时之间跟顺娘一样尴尬,愣在原地。还是在其姐的催促下才答应了,放下手里的弟弟,转身往镇子东头走去。
顺娘被书生拉着进了谢家肉铺,这谢家肉铺前面是店,后面是平日杀猪的地方,安排有猪圈,杀房,厨房,以及几个肉铺的帮工也住在这后面。至于谢家肉铺的老板和老板娘一家人都住在楼上。
谢大娘抱着孩子,手里牵着弟弟,进了屋就直接往后院去,陆展则是在前面引路,带着顺娘上了谢家肉铺的二楼。
刚在楼上的一间看着像是厅堂的屋子里坐下,木楼上就响起沉重的脚步声,有人上楼来了。
“哈哈哈哈!你就是喜家二郎?就是你救了我家二娘?嗯,瞧着真是一表人才,果真如女婿夸赞的,在下谢乙,不知道小兄弟如何称呼?”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三十七八的壮汉上得楼来,径直走到顺娘跟前向她拱手,接着向她豪爽地问话。
这个男人应该就是小辣椒的爹了吧,顺娘倒觉得他真有屠户的本色,一看,就是干屠宰卖肉这一行的。人家如此豪爽地自我介绍,作为一个晚辈的顺娘便也赶紧站起来,向着谢乙躬身一拱手道:“小的姓喜,单名一个顺字,在家排行第二。”
谢乙点一点头,请顺娘坐下说话,然后自己掇了一张椅子在顺娘旁边坐了,接着问话:“但不知喜家还有些什么人啊?”
顺娘就把家里的一些情况简略告诉了谢乙,谢乙听完便说:“一家人要靠着你吃喝,必然艰难。”
“还好,素日砍些柴,钓些鱼去汴京城里卖,倒还能应付。”顺娘道。
说话间,谢家肉铺帮工的伙计就端了茶上来,谢乙亲自给顺娘倒茶,请她吃茶。
顺娘谢了他,接了茶吃起来,一面听谢乙和陆展说些闲话,从两人的嘴里,顺娘知道了原来这陆展家里是以教书为业的家族,从祖父到他父亲都是教书为生,现今他家里有兄弟两人,他是老大,虽然如今是个秀才,有了州试的资格,但毕竟还没取得功名。对于这个时代的科举,顺娘倒是知道一二,知道这个时候的秀才并没有所谓的功名,他们往往是地方上挑选出来的获得了考取举人资格的比较好些的读书人而已,并且就连考上举人的秀才,也还没有做官的资格,只取得了省试,考取进士的资格。如果举人考不上进士的话,每隔三年还需要重考一次,合格者才能继续保持举人资格。这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卖肉的谢乙能够把长女嫁给陆展的原因。
谢乙拥有谢家肉铺的产业,生意兴隆,在杨柳镇的坊户里面属于上等户,而陆家虽然是以诗书传家的家族,但是在以财产来区别上等户和下等户的这个时代,他们显然还不如谢家。再说了,陆展虽然是个秀才,可却跟明清时候的秀才不一样,他没有功名,娶个上等户的谢乙家的女儿也没有埋没他。甚至,顺娘猜想,谢家嫁女给的嫁妆一定也十分丰厚,陆家便也不嫌弃给长子娶了个屠户之女了。
陆展还说到他有个弟弟叫陆全,跟顺娘年纪差不多,不爱读书,最喜欢打拳蹴鞠,乡邻都把他当做浮浪子弟,十六七了,没有人家愿意把自家女儿嫁给他。提起这个弟弟,陆展就头疼,怕他年纪大了娶不上媳妇,还怕他惹事生非。他还说,若是将来顺娘认识了他弟弟,就帮帮忙,劝一劝他,他弟弟最喜欢跟顺娘这种心胸宽广,有侠义之气的男子打交道。
顺娘不自觉抽了抽嘴角,心道,这种劝说泼皮闲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情,你还是真看得起我啊。她这会儿竟然有了来谢家吃饭,如同赴鸿门宴之感。
然而在面上,她还要展现出笑容来,微微点头,算是应承了对方。
又说了会儿话,楼梯上又想起了纷沓的脚步声,这一次上来了几个女人,还端着酒菜,谢二娘也上来了,她对顺娘说她已经去了镇子东头的喜家,把话捎给了顺娘的娘,说顺娘在谢家吃了晚饭才回去。
顺娘点点头说声知道了,接着一个身材圆滚滚的健壮妇人过来笑着对顺娘说话,感谢她救了她家二娘,还说谢二娘昨日回来没有说这个事儿,不然她早就和自家男人一起提着谢礼登门拜谢了,还有今日请顺娘这个救命恩人务必喝好吃好,不然谢家人会过意不去。
在谢乙等人频频劝酒之下,顺娘喝了几碗,好在这个时代的酒是黄酒和米酒,度数不高,她并没有吃醉。在屠户家吃饭,桌子上当然少不了肉,顺娘放开肚皮吃了个饱,解了馋。自从穿过来,她还没有吃过这么多肉呢,连穿前不吃的肥肉居然也吃了几块,可见顺娘的这副身体是多缺油水。
自己吃饱了,顺娘想起了家中的老娘和嫂子,她们也是很久没吃过肉了,明日就花些钱给她们买几斤肉吃好了。
她跟陆展和谢乙一桌吃酒吃肉,另一张小桌子上则是坐着谢大娘和谢二娘,以及她们的娘吴氏,以及谢三郎,还有谢大娘手里抱着的娃儿。
吃喝之余,顺娘有个奇怪的感觉,就是旁边那张小桌子上的女人在频频地看自己,不知道这是不是她喝了酒有些微醺的原因。
酒足饭饱之后,顺娘被谢乙和陆展亲自送出来,提了鱼篓,扛着柴棒回家去。
紧接着陆展和谢大娘抱着儿子也回家去,他们住得不远,在镇子中间的一个院子里,这院子平日隔出来一半用来做学堂,教这个镇子到他们陆家学堂念书的儿童。
谢乙上楼回到他跟妻子吴氏住的屋子,吴氏一把扯他过去,低声问他:“官人,你觉着那个喜家二郎怎么样?可配得我家二娘?”
宋玉姐故意含笑问她:“那么喜二郎,你说,奴家该给你多少呢?”
顺娘一听她自称奴家,立刻说使不得,宋玉姐却眼中含情,轻声对顺娘说:“怎的使不得,难不成你就不是男子了么?”
“……”顺娘不自觉抿了抿唇,仿佛觉得宋玉姐的话里别有一层意思一样,又或者说是她自己心虚了,总之,此时她心跳失衡,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然后用低如蚊蚋的声音说,“自然是的,只是姐姐在小的心中……”
“奴家在小官人心中是……是甚么呢?”
“是小的姐姐……”仿佛怕宋玉姐会错意一样,顺娘又补充道,“小的家中只有一个过世的兄长,并无姐姐,故而……”
宋玉姐咯咯娇笑两声,压低声问顺娘,“喜二郎,你真是这样想的么?你可别哄奴家……”
她问这话,含娇带俏的,而且还故意往站在柜台旁边的顺娘这边凑过来些,一股浓浓的包含着宋玉姐的体香的脂米分味儿朝着顺娘扑面而来,直钻进顺娘的鼻中……
顺娘嗅到这股子香味儿,竟然觉得说不出的舒服。同样都是脂米分味儿,她就不喜欢昨晚那个进来陪酒的刘香儿身上的,就喜欢宋玉姐身上的,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心又跳得快了些,顺娘垂眸下去,嘴|巴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分明宋玉姐的话里有所指,她也不傻,当然听得出来,自己当然不是把宋玉姐真当成姐姐的,可是呢,在顺娘心里,又觉得宋玉姐像姐姐那样亲切。
看到顺娘又露出腼腆的样子来,宋玉姐非常满意,她就喜欢这个喜二郎实诚,不油腔滑调的,而且在跟喜二郎调笑说话的过程之中,宋玉姐发现自己真得有点儿喜欢上他了。
“好了,好了,姐姐不逗你了,且放过你这一回。”宋玉姐见到顺娘嘴笨,说不出来话的样子,莫名心软了,拿手中的水红帕子一扫顺娘的脸,娇笑道。
顺娘给她扫得心颤,脸一下子就发烫起来,更觉得窘迫了。
正不晓得如何下台的时候,后厨的伙计来拿顺娘今日送来的鱼,那伙计看了顺娘鱼篓里的鱼说顺娘送来的好大鱼正合适拿来做鱼生。顺娘忙借着他的话说这鱼是今早才钓上来的,新鲜着呢。
伙计拿了鱼下去,宋玉姐让人给顺娘端了一碗冰雪甘草汤来给她喝,并且数了六百文钱给顺娘。
顺娘死活只要五百文,不然以后她再也不好意思来宋玉姐的店里了。
“你呀……好吧,既是你如此坚持,那姐姐也不难为你了。”宋玉姐用无奈的语气说道,然而她心里却是颇为欢喜的,一百文钱对她这个拥有一家大酒楼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可对于眼前这个砍柴卖鱼为生的喜二郎来说就是不算少的钱了。他死活不肯多要,必定是觉得自己已经很优待他了,这说明他知恩图报,不贪小便宜。这样的人,不枉自己对他青眼有加。
顺娘哪知道宋玉姐一眨眼功夫,已经想了那么多呢,她只是快活地把那一碗冰雪甘草汤给喝了,觉得大大地解了渴。
收起宋玉姐给的五百文钱,顺娘向宋玉姐道了谢,刚想顺嘴问一问宋玉姐的店里有没有卖用豆芽做的菜,店门口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大声喊她,不用转头去看是谁,顺娘也知道这是石头。
石头在喊了顺娘后,跟个猴子一样地蹿进来了,然后进来先是装出正经样子来向宋玉姐躬身问了好,这才踮起脚一拍顺娘的肩膀说:“喜二哥,又进城来卖柴卖鱼呢?”
这话不是明知故问吗,顺娘怕石头在宋玉姐跟前乱说话,宋玉姐多精明的人,要是听出来什么,以后大家见面难免尴尬。所以,她顾不上再问宋玉姐关于豆芽的事情,而是忙拿了自己担柴的木棒,提了鱼篓,向宋玉姐告辞,接着拉着石头往外走。
宋玉姐让顺娘慢走,改天再来。
顺娘大声答应了,拉着石头快步走出宋家正店,走出去好远才松开了石头。
石头真跟顺娘肚子里的蛔虫一样,顺娘松了他的手后,他才嬉皮笑脸地问顺娘:“宋玉姐没叫你去楼上么?这一回生,二回熟的,你是不是怕我晓得什么,才把我从宋玉姐的酒店里面拉出来了啊?”
顺娘抬手在他头上拍了一下子,咬着后槽牙说:“你个小兔崽子,少胡说!宋玉姐是个好人,不像你说得那样腌臜。”
石头被顺娘拍得歪了下身子,差点儿摔倒,不由得抱怨顺娘的力气越来越大了,这要是给自己一拳,自己吃不消。
顺娘道:“你晓得我膂力大,就别胡说,不然,哼!”
她朝着石头扬起了拳头。
石头搓一搓鼻子,小声说自己不敢胡说,并且说顺娘是个傻瓜,那个宋玉姐是个奇货可居的女人,这汴梁城里的男人可不少打她的主意。若是能娶她,那可是财色双收。
他凑近一些顺娘,又建议顺娘打蛇顺杆上,既是那宋玉姐有心兜揽顺娘,顺娘也大着胆子试一试,要是真能赢得美人心,那以后成了宋玉姐的官人,顺娘还砍什么柴卖什么鱼,靠着宋玉姐,一辈子可以吃穿不愁了……
顺娘还没听完,就又给了石头的头上一巴掌,说自己不是那种靠女人养活的闲汉,这种主意自己从来没打过,她叫石头以后都别说这些了,否则自己不认他这个小兄弟。
石头嘟囔:“喜二哥,你还真是傻,那宋玉姐真看上你了,你还不信……这近道儿不走,你非得去绕……等着吧,宋玉姐哪天跟别的男子在一起了,你想后悔也来不及……”
顺娘朝他举起了拳头,作势要打下去,石头缩脖子不敢说了。
此时已经到晌午时分,到了该吃饭的时候,顺娘花了十文钱买了三个炊饼,扔了一个给石头,两人在街上边走边吃。
刚才没问成宋玉姐关于豆芽的事情,顺娘这会儿就问石头,因为石头从小在汴梁城里长大,走街串巷的,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石头听顺娘说是用豆子发出来的菜,想了想才告诉顺娘那叫种生,也有人用黄豆发出来卖的。
原来在这个时代豆芽叫种生,怪不得她说豆芽,老娘和嫂子都没听过呢。
顺娘问他为何自己平常没看到菜摊子上卖,石头说那个种生是在街边搭起来的棚子里卖的,街道上尘土多,种生沾了土,又叫日头一晒很难看,就会没人买。
原来是早就有人发豆芽来卖了,于是顺娘问石头,绿豆发的种生有卖么?
石头摇头说这个不清楚,他只知道那些种生是用黄豆,黑豆发的,绿豆倒没有看见过。
顺娘便叫石头带自己去卖种生的地方看一看。
她知道在镇子西头有一家杨柳镇最大的方家米面铺,所以,从家里跑出来之后就兴冲冲地直接快步往方家米面铺去,到了方家米面铺的时候,米面铺的伙计正在上灯,屋子里点上油灯,屋外摆上类似于现代的灯箱,灯箱上是方家米面几个字,当然灯箱里面用于照明的是油灯或者蜡烛。
见到顺娘来,曾经接待过她的一个店伙计就迎上来殷勤问她可是要买米买面。
顺娘说自己想看一看店里面都有些什么豆子卖。
店伙计就带她进去看,在店内摆放的一大排陶制大罐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豆子,黄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
看到绿豆那一刻,顺娘惊喜起来,立即问伙计这个绿豆怎么卖的。
店伙计告诉顺娘,这个绿豆是最近几年才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种的人还不多,而且这个豆子多半是用来磨米分做糕饼。
顺娘点了点头,问店伙计这个绿豆多少钱,伙计告诉她最少也需要十五文一斤,这可比此时的米价贵三倍不止。她又指一指黄豆怎么卖的,店伙计告诉她,黄豆三斤半十文,算下来就是三文多一斤,而米价要比黄豆的价格贵上差不多一文。
这个比率,跟穿前的顺娘所处的时代的米价和豆子的价格比率相差无几,所以,顺娘判断方家米面铺的店伙计告诉她的是良心价格,并没有坐地起价。
于是顺娘指了黄豆和绿豆,要他各样给自己称上一斤,而且,她还问店伙计,如果要得多,他能否给自己少算些钱。
店伙计道:“这是自然,若是每样要上五十斤以上,按鄙店的规矩能比零卖给您的少上两成的价。”
顺娘道好,从腰间的钱袋里面摸出了十八文钱递给伙计,伙计接了钱,给她称了今年新出的黄豆和绿豆各一斤,因她爽利,没有拿十七文就叫伙计各称上一斤,所以店伙计在给她称绿豆的时候就给她称了一斤一两,这样算起来还是顺娘稍占便宜。
这就是宋人做买卖的时候普通店家和客人之间的进退之道,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会做买卖的店家都会跟店伙计讲这个,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得罪客人,你稍微大方些,那么客人下次还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如果他来十次,绝对会比你第一次就克扣斤两赚的钱更多。而且开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有回头客,才会客似云来。在古代,口碑不是靠打电视广告拥有的,而是口口相传。并且,古代的百姓流动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往往来一家店里买东西的人,都是在此地住了几代的人,所以,完全不可想象,一家店铺若是没有口碑,能够把店开久,能够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