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不用再进宫,确实要比从前轻松不少,可她也彻底断了宫里的消息,甚至是圣上的病情。
自圣上卧榻不起至今已有一月有余,朝中大小事务都是由睿王过手的。
有人管着,也还井然有序。
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狂风巨浪正悄然而至。
十一月初七这天,京城格外冷,虽然没下雪,可这风打在脸上奇冷无比。
辰时,三娘在沈嬷嬷服侍下,将袄子穿好,准备去东恒院请安。
王文胥不用上早朝,三娘去的时候,他正在由着赵氏给他整理领子。
三娘正要上去行礼,府门那方向冲来一小厮,惊恐道:“老爷不好啦,咱们府门前被一帮官兵堵住了去路,说谁都不能再进出入。”
王文胥一愣:“没说是哪里来的官兵?那这街坊邻里都没事么?”
小厮道:“那帮人跟木头似的,怎么说也回你。不过,这帮人好像不光把咱们困了起来,周遭这些人家都被围起来了。”
王文胥暗自思忖一阵,就打算去看看。
赵氏不放心紧跟其后,三娘则也跟着他们。
如小厮所言,这帮人确确实实是跟木头似的,雷打不动。
王文胥跟他们说话,他们就跟没听见一般,也不回应。但只要王文胥想要出府,他们便会出手拦着。
“放肆!你们究竟是何人?竟敢私自围禁朝廷命官?”王文胥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冲那些人吼道。
奈何那些人全当听不见,又站着跟木桩子似的。
王文胥越想越不对,有些急了,说道:“我要见淑妃,你们快快让行。”
听王文胥提起“淑妃”二字,那官兵还真偏过头来看了他一眼:“最好老实点儿,否则别管我等刀下不留人!”
赵氏见他那凶神恶煞的模样,还真怕他们对王文胥动手,赶忙将怒火正旺的王文胥拉住:“老爷别急,咱们先回去。静观其变嘛,搞不好待会儿就会有人过来”
三娘眉头越皱越深,她记得这一幕,只是她想不明白,她明明费尽了心思,为何事情兜兜转转又走上了原来的老路?
因为时隔多年,加上她那时懵懵懂懂,并不记得边南军围城是在哪一天。可此时,边南军就在门前,情形与当年一模一样,恐怕是东窗事发了。
淑妃明明囚禁了齐王、皇后,皇上也在淑妃手里拽着,睿王着手政务,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理成章。她有些不知所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还有边南军,陆亦阳在溢南没有收到粮食,她也完全掐断了陆家粮食来路,这帮人又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如今还在王府门前耀武扬威。
先前有许多事情都改变了的,明明也是可以改变的
三娘想着想着,有了一个她极为不愿相信的假设。
从前改变的许多事情,都是她亲力亲为,自己动手的,所以结果也还让人满意。可最近她似乎有些让人牵着鼻子走,什么都听人家的,什么都依赖着人家。
这个支配着她的人,她真有些不敢相信,正是前不久才轻薄了她的苏钦玉。
说帮她给陆家使绊子的是他,让她安心高枕无忧的也是他,最后那些关于遗诏的事情,也来源于他的口中。
想想都觉得可怕,她竟毫不怀疑的信任了一个她本就知道狡猾无比的人。
如果真是他,她一定要了他的命!
王文胥被赵氏连拉带拽的扯回了院子里,府中一众人都怯怯的,都怕门外的官兵哪天冲进来大开杀戒。
这人心慌慌的,出自本能,府里上上下下都聚在东恒院乃至周遭,想着一家之主在里头,还能求些庇佑。
王祁莲也被交了过来,加上三娘一共四个人,就这么坐在屋里发愣。
就这么坐着坐着,转眼便是午时,丘若隔着门问:“夫人,用不用膳?”
赵氏有些不悦,冲外头吼道:“天塌下来了吗?只要天没塌下来,饭照样做,日子照样过!”
丘若似是听出赵氏的怒意,连连道好,赶忙去备膳了。
王文胥一听说这会儿都午时了,就越发坐不住,站起来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愣在那里站了半天。
“真是急死人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氏见他坐立不安,又安慰:“不会有事的,稍安勿躁。”
他们之中恐怕就算赵氏最想得开了,王文胥想着政局,王祁莲担心睿王的安危,三娘则想着该怎么拯救王家。
一晃便是一天,王文胥什么都没有等来,大半夜又想乘着外头那帮人不注意就跑出去,
奈何边南军换岗守着,丝毫都不松懈,以至于王文胥去外头又闹了一出无功而返。
其实这已经很好猜了,王文胥是淑妃的幕僚,如果说淑妃得势,她必定会请王文胥去共商大计。可如今并没有,王府反而被围了起来。
王文胥是想得明白的,只是他难以相信。
别说他了,就连三娘也觉得难以置信。就在这之前,所有的天时地利都被淑妃母子占尽了,谁曾想到会有这样的大反转?
可王文胥依然不死心,日日跑到崇德堂去等,就怕宫里万一来人了他不能第一时间接触到。
三娘很想劝他别等了,因为他已经等不到宫里来人了,淑妃已然失势。儿边南军也不会一时半会儿的退走,他们会一直守到腊月初,也就是说整整一个月。
三娘把自己关在屋里,因为她既想不出两全之策,现在又没办法带着王文胥一家逃出去。
她觉得自己很无能,还很蠢!她要是早些知道淑妃有意与王家结亲,她就不该去捣乱王祁莲那桩婚事,大不了她下狠手把永安侯世子弄死,也好过如今举步维艰。
这时间确实没有那么多两全之策,鱼和熊掌也确实不可兼得。
第五日,王文胥依旧在承德堂等候之时,外头有敲锣喊唱的声音。说得是:睿王谋乱,欲弑父杀兄,罪大恶极,得吾皇圣旨,将淑妃父母斩杀,首级挂于城楼示众,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