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宫

第一百一十三章:交换

陈宫 春梦关情 8430 2024-02-07 19:08

  ,最快更新陈宫最新章节!慈宁宫的正殿之内,一众奴才们皆是屏气凝神的,连春喜都未曾例外。

  因元邑进了门来,寒暄客气的话没两句,开口就提九门提督的事情。

  高禄算得上高家这一辈里头得意的一个了,又是长房嫡出,那是高太后嫡亲的侄子。

  当初卫国公府身退,九门提督这个职出了缺,高太后几乎是毫无犹豫地,就把高禄提了上来。

  这会儿元邑一开口,就说九门提督在任上失察,实在是有负所托……

  高太后似笑非笑的望着他:“你的意思,明说吧。”她顿了一回,“从小教你的,就不是支支吾吾。你想做什么,想说什么,总得挑明了,藏着掖着,不是你该做的。”

  元邑倒没有应声,眼一横,扫过了春喜与喜鹊等人。

  春喜立时会意,忙把头低下去,纳了个福,就跟喜鹊几个领了小宫女儿往门口而退去。

  等人尽数退了,元邑才开口道:“这时候提起高禄,您应该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才对的。”

  “你把人都打发出去,看样子,是想跟我好好谈一谈了?”高太后一挑眉,下巴也冲着他昂了昂,“说吧,拿下了高禄,你想叫谁顶上去?当年卫国公府的人退下来,我压着你,把高禄提拔了上去,风水轮流转的也挺快啊,这就轮到你来同我做这个交易了。”

  “您这话,是言重了。”元邑嘴角上扬着,“高禄在其位却不谋其政,郑恪在太医院这么多年,尽心服侍,从没有一刻敢怠慢了的,他官品虽算不上高,可好歹是朝廷的官员,如今横死街头,高禄这个九门提督,无论如何难辞其咎的。京兆府查案子,能查清楚,就当是功过相抵,儿子也不再追究。”

  高太后嚯了一声:“你这是想赶尽杀绝啊。掀翻一个高禄,还想再办一个韦兆?”

  元邑始终笑着,眼中精光闪烁了一回,反驳回去:“京兆府还得韦兆挑大梁,儿子没那么糊涂。至于高禄――这位置,当年他是从卫国公次子手上接下来的,如今,还是还回去的好。”

  高太后嗤了一声:“卫成姜?你可别忘了,当年是他自个儿要辞官的。”

  那还是得从三年前说死了。

  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她算计的来着。

  庆都也好,卫国公也好,这样的人,她不能叫他们留在朝堂之上,时间久了,早晚会成她的绊脚石,就一如如今的徐家。

  算计来算计去,国公府吃了亏,一家子退离了朝堂。

  卫成良是尚主做了驸马的人,在仕途上没了什么前景,至于卫国公的那个次子……

  在她的记忆里,那是个有野心,也有雄心的人。

  后来估摸着也是卫国公放了话,他才自请离朝而去了。

  想到这里,高太后一斜眼,睨了他一回。

  她其实能猜到,他这回不会轻易放过高禄,不过他是为了谁,这可就得两说了。

  于是她扬声问:“你费尽心思想把卫家拉回朝堂,先是送让哥儿往公主府去,如今要把卫成姜重新提回九门提督的位置上去――皇帝,你在为谁铺路,又是为谁提拔卫家?”

  元邑的心便立时沉了沉。

  她果然都知道的。

  慈宁宫中一番话,却是一语成谶。

  他做了个深呼吸状,保持着平静,面不改色道:“儿子为的是大陈江山,更为京城安稳,您以为呢?”

  “那你就是说,我看走了眼,错信了高禄。实则高禄当不起这个重任,而我任人唯亲,当年不顾京城安定,非要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去了。”

  元邑一抿唇:“看样子,您是不愿意点头了。”

  “皇帝啊,你想办成一件事,我也想办成一件事,你叫我点头,你自己,去的愿不愿意点这个头呢?”

  两个人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

  她想做的事,无外乎,使高令仪做皇后而已。

  他一直都觉得,高太后实在是个贪心不足的人。

  世人多贪婪,而往往贪念一起,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自己。

  高太后在他眼中,就更甚一些。

  先帝在时,虽然并不爱她,可她贵为皇后,还能够干预朝政,只手遮天,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荣耀了。

  可是她却犹觉不够,从徐娘娘那里抢走了他。

  后来先帝晏驾,他御极称帝,她成了太后,大陈头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

  然而到了这地步,她还是不肯满足于现状。

  她想抱走元让,此一计未成,她就要亲手捧出个皇后……

  高太后主意打的再正没有了。

  高令仪做了皇后,来日生下个皇子,就是她手上最有力的一枚棋了。

  他已经是不服管教的那一个,所以她要选一个新的,且听话的孩子出来。

  元邑深吸了口气,其实早就想到了的,也没什么好愤怒或感伤。

  不只是他,连容娘心里都清楚,只要有高太后在,皇后就出不到卫家头上去。

  他吞了口口水:“儿子明白。这世上从没有什么是不付出就能达成的,虽然此次的确是高禄失职在先,可您这么说了,儿子没有不点头的道理。”

  高太后嘴角上扬,眉眼弯弯:“有皇帝这番话,我也就没什么不放心的了。高禄的事情,你自个儿看着办吧,至于中宫之位,且看看朝臣们是个什么意思,你再拿主意。”

  元邑沉声应了,又与她寒暄一阵,便以乾清宫还有奏折未曾批阅为由,起身离去了。

  ……

  而慈宁宫中,随珠是在元邑离开之后,就捧着一杯茶,近了太皇太后跟前去的。

  太皇太后扫了一眼茶杯――这套杯有五只,是荣昌两年前绘制的花样,叫人拿去照着烧出来的。

  她一个,先帝一个,端献一个,荣昌自己个儿的,再有就是皇帝的一个。

  那时候一切都好好的,荣昌还是陈宫最无拘无束的大公主,待皇帝也还没有那样多的利益驱使。

  太皇太后心中生出无限的感慨来:“时间过的可真快,一眨眼,两年的工夫就没了。这套茶杯烧出来时,荣昌献宝似的,那会儿多好啊。”

  随珠低垂着眼:“主子,奴才总觉着,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万岁爷若是个不成器的,倒没什么说的了,可如今这样……将来殿下怎么自处呢?”

  太皇太后叹息着:“随珠,我前头说过她多少回,你不是不知道的。在我这儿,孩子们都是一个样,没有不疼不亲的。她呢?骨肉亲情,她又何曾放在眼里了。”

  “也许殿下是太信任这份儿骨肉情深呢?”随珠扬声,略抬了抬眼皮,“殿下大概从不会想,将来若有一日,万岁爷不愿意容忍纵容她了,她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却摇着头失笑:“那容儿呢?我这一向不愿意为难昭妃,原也是看在了她姑母的面子上――”

  她提起皇贵妃,眸色又黯淡了几分:“荣昌是在端献跟前养大的,手把手的教出来,怎么成了这么个样子。”

  “人家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殿下是先帝爷的骨肉,养出什么样的秉性,都不奇怪的。”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可是荣昌这样的行事,在她看来,早晚是要吃亏的。

  太皇太后心下暗暗的叹息,许久后才开口:“把她拘在慈宁宫中吧。”

  随珠瞳孔放大了些,大吃了一惊:“您要这时候禁了殿下的足吗?”

  太皇太后嗯了一声:“一味的纵着她,她越发的得意忘形,骄纵的没边儿了。朝廷里的事,她要插手,要过问,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得去也就算了。可是皇帝和容儿的事儿,不能再由着她胡来了。”

  而且,她本来还想着等事情彻底平静下来,再给荣昌指一门亲事,好歹成了家,能够收收心。

  该帮皇帝的照样要帮,可不该跟徐家掺和的,就此打住。

  现如今,这事儿也不成了。

  荣昌这样的行事,在宫里头还想尽办法跟徐家递话呢,真要是出了宫,自个儿开了府成了亲,谁还能管得住她?

  到那时候,她岂不是更随心所欲了……

  但是随珠对这事儿显然不大赞同,稍稍犹豫了片刻,便开口劝:“殿下她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的,您这么拘着她,只怕更要出事了。”

  “她真有本事的,就把慈宁宫闹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太皇太后横下了心,面色沉静,“闹的实在不像话,就叫她给先帝守陵去吧。”

  这话说出了口,就很是了不得了。

  因为当年皇贵妃的专宠,先帝在子嗣上便艰难些,养成了的,拢共就这么几个。

  叫荣昌殿下去守陵……

  她呼吸一滞,不敢再说话了。

  ……

  元清是在傍晚时才察觉此事的。

  彼时她想到乾清宫去寻元邑,可是却发现自己竟迈不出慈宁宫的大门。

  气恼之下,她才反应过来,这是老祖宗的意思,要把她拘在慈宁宫了。

  这么说来,徐家的折子,已经上了,而且老祖宗和元邑应该都猜到了,这是她撺掇的。

  只是她又觉得不服气,老祖宗若为了此事禁她的足,未免也太偏向卫玉容!

  她忿忿不平,甩下宫女儿们,迈开了腿就往太皇太后的寝宫方向去了。

  可是元清并没有能进得去殿中,随珠一直在门口把着呢,一见了她来,立时就把人给拦住了。

  元清当下就黑了脸,只这是随珠,饶是她,也不好冷言以对,便只是沉了沉音调:“姑姑因何拦我?”

  随珠很是恭敬的端了一礼与她,才含笑开了口:“奴才怎么敢拦殿下,是先前太皇太后吩咐了,若是殿下过来,就不必进殿中请安了。”

  元清一怔。

  她几乎很少在老祖宗这里吃闭门羹,今次……

  她秀眉微蹙,眉峰有些耸起:“是因为什么,姑姑总知道吧?”

  于是随珠又轻柔着嗓子喊了一声殿下,继而又道:“殿下做过什么事,自个儿心里也有数,这会子老祖宗这么着,实在也是为您好。”

  她说完了,弓一弓身,做了个请的手势:“殿下请回吧。老祖宗说,殿下若得空,不如到小佛堂去拜拜佛。”

  元清如叫人当头打了一棒。

  果然她没猜错,老祖宗是知道她给徐家送信儿,才把她拘在了慈宁宫中。

  不愿意见她,大约是因为,该说的话先前也都说了劝了,她一概没有往心里去,老祖宗眼下怕觉得说再多,也不如叫她自己静下心来。

  更何况……立后的事情,她也不该再插手了。

  元清喉咙处滚了滚,往殿内方向又深看了一眼,什么都没再多说,转身下了踏朵离去了。

  随珠望着她的背影,长叹了一声,直到元清的身影越行越远,她才撩了帘子进殿去。

  入得内室中时,她往太皇太后的方向步过去几步,蹲了一回。

  太皇太后搭眼瞧见了,语气平和的问:“她回去了?”

  随珠嗯了一嗓子:“奴才瞧着,殿下是不大高兴了。”

  太皇太后似笑非笑的,又冲她摇了会儿头:“她头一回在我这儿吃闭门羹,又是为了徐家上折子的事儿。今次但凡换了旁的什么人,她也不至于这么着了。她不高兴,多半还是为着容儿――”

  她拖长了音调,“随珠,你说这两个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打从什么时候开始,荣昌怎么就这么对容儿了?”

  随珠一咬牙:“奴才不知道,这事儿,怕只有殿下自己说的清了。可是依奴才看,您最好是别问殿下。”

  “是啊,我不问,她还这样针对容儿呢,我要是再过问……”

  太皇太后摇着头,心下是说不出的怅然。

  两个孩子本该是最亲近的,小的时候也是那样的好,后来莫名就成了这样。

  这些日子以来,她试图从中调和,可跟小三的是,毫无作用。

  容儿在慈宁宫住了这么久,荣昌要么是干脆避着不见她的面儿,要么是见了面,三两句话间,就成了针锋相对。

  太皇太后心沉了沉:“你叫人熬一盅汤,送去乾清宫吧。这会儿皇帝该在批折子,你去问一问,高禄的事儿,高氏是怎么说的。”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