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前事,刘氏的面色渐渐黯淡了下去,无情无绪地捧起茶盏,又饮了一口茶,旋即便皱起了眉:“这是什么茶?”
“回老夫人,这是从天水茶庄新进的老君眉,送了两匣子来给夫人尝味儿的。”一个模样颇为秀气的大丫鬟恭声说道。
“难喝。”刘氏心头正烦,只觉这茶水苦涩不堪,“笃”一声搁下茶盏,冷着脸道:“回头告诉采买上头的,往后天水茶庄的茶,一律不许再往府里进。”
见她神色不虞,那丫鬟忙应了个是,召来两个小丫鬟,快手快脚将茶撤了,又小心翼翼地问:“老夫人,要不要换上今年新出的春茶您尝尝?这是梅氏百货新到的货,奴婢听说很好喝。”
刘氏淡淡地“嗯”了一声,算是同意了,那丫鬟忙吩咐了下去,不多时,新茶便送了进来。
而随新茶同来的,还有常氏与许妈妈。
“母亲,儿媳回来了。”进屋后,常氏立时屈身行礼。
刘氏忙叫起,命人倒上新茶,又将服侍的都遣了出去,方问:“你这是从慧娘那里直接过来的?”
“是的,母亲。儿媳是亲眼瞧着慧娘睡下了才回的。因耽搁了些时候,回得晚了点儿。”常氏垂首立在她座前,一面说话,一面便拿帕子拭着额角。
这一路紧赶慢赶,她早出了一身的汗,衣裳粘在身上,怪不舒服的。
见她脸都热得红了,刘氏心疼儿媳,忙拉她道:“你先坐下喝口水,歇一歇,让许妈妈说着便是。”
那许妈妈生得一张四方脸,五官平平,唯一双眼睛透着两分精明,闻言便躬身道:“回老太太的话,慧姑娘这事儿委实是有些险的……”
她三言两语将慧娘落水、红药施救之事说了一回,那厢常氏也缓了过来,便接口道:“余下的还是儿媳来说罢。”
刘氏点了点头,面上看不出喜怒:“成,那就你说。先说那两个丫头,她们那时候去做什么了?”
芙蓉与芍药分明有问题,刘氏自是当先问起她们。
听了这话,常氏尚未开言,便先叹了一声,低低地道:“唉,这事儿说起来,真真是……孽缘。”
刘氏闻言,面色微变:“这话是怎么说的?什么孽缘?”
言至此节,心头忽地一动。
常氏又叹了一声,面上神情变幻,有不忍、有难堪,亦含着一丝心有余悸,声若蚊蚋地道:“母亲,儿媳这话您听着便罢,万莫多想。”
她说着便将身子往前倾了倾,道:“慧娘亲口告诉儿媳,说是章大姑娘的丫头突然跑了来,将她的帕子给扔进了湖里,芙蓉和芍药便说去找会水的人来捞帕子,也都跑没了影儿。慧娘等不及,就自己跳进了水里。”
刘氏霍地抬头,满脸愕然:“章大姑娘?你是说……兰心?怀恩侯章家的……兰心?”
“是的,母亲。慧娘一口咬定就是兰心。儿媳问了好几次,她也没松口。如今江妈妈正审着那芙蓉她们呢,约莫再过半刻,也就有消息了。”常氏低声回道,神情很是复杂。
最初听殷巧慧说起此事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是,只消稍加思索,便能明白,殷巧慧这话,九成九是真的。
一则,这孩子根本不会也不懂撒谎,二来,怀恩侯与国公府乃是世交,章兰心只比四爷萧戟小了三岁,两个人从小玩到大,称得上青梅竹马。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刘氏原本属意的四儿媳,就是章兰心。
章兰心乃侯府嫡长女,生得花容月貌,性子亦是娇憨可人,刘氏可以说是看着章兰心长大的。她原就喜欢小女孩,从小拿章兰心当半个女儿疼着,比对自己的儿子还上心。
平心而论,国公府与怀恩侯府这椿亲事,实是天作之合,两家门当户对,又知根知底,萧戟与章兰心更是情投意合,且婆媳间也处得极好,真真是美满姻缘,满京城打着灯笼也难找。
原本依刘氏的意思,早些成亲也好,可侯夫人曹氏只章兰心一个闺女,疼得跟眼珠子也似,不舍她早嫁,便说再等一等。
可谁也没想到,这一等,萧、章两家姻缘未成,却多出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便在三年前,国公爷突然接了一封信,匆匆出了一趟门,回来的时候,就领来了这位殷姑娘。
直到那时,国公爷才说,萧戟与殷巧慧,早就定了亲,还找出了婚事。
这门亲事是他老人家喝醉酒定下的。
说起来,那还是二十一年前之事,这殷巧慧之父原是国公爷麾下一员猛领,骁勇善战。
当年,国公爷率部征战辽北,打了胜仗,饮酒庆功时,那殷将军正好接到家信,得知夫人产下一女,国公爷便开玩笑地道,若是国公府再添一个老四,就与他的女儿定娃娃亲。
两个人皆吃得大醉,竟趁着酒意写下了婚书,不但画了押,还互留了信物,殷将军留的是一个荷包,国公爷则留了一枚玉珮。
而到了次日,前方军情吃紧,殷将军领兵而去,国公爷则根本将这事儿忘得干干净净。
直到二十一年后,病重的殷将军来了封信,国公爷才想起这一茬来。
而当他带人赶到殷家之时,那殷家居然遭了一场大火,全家老幼葬身火海,只活下了一个殷巧慧。
算算殷巧慧的年龄,国公爷便知道,这便是当年定下娃娃亲的那个女孩,便将人领了回来。
再然后,他才在书房的犄角旮旯里,翻出了那份落了灰的婚书,并用作信物的荷包。
见到这两样东西时,刘氏险些没晕过去。
国公爷其实也有些后悔。
二十一年前,刘氏已经过了三十,且也生了三个儿子。他怎么也没想到,刘氏会在三十一岁那年,老蚌含珠,竟当真生下了老四。
只能说,这一切皆是天意。
而如此一来,怀恩侯府那一头,便只能不了了之了。
因两家就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刘氏不得已之下,只得将事情透了个底,虽不曾言明,章家也约略知道了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