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平淡
这事儿要是换做旁人大约会直接退婚,因为他们惹不起尊贵的公主殿下。可刘子骇是什么人他可没把什么毁了容又不得宠生母只是个嫔的公主放在眼里,于是飞快地挑了个黄道吉日写了帖子送来玉家,将婚期定在冬月初十,竟比二哥他们定的还近。
可桓王那种人,他巴不得恶心恶心玉家,顺道给代王找点不痛快,竟提议让安乐与刘昭颜以平妻身份同日嫁进玉家。刘子骇气的够呛,称病大半月没有上朝,户部一堆事儿就这么扔着,桓王一日比一日头大,也不好火上浇油再逼的刘子骇“病重”,于是竟召父亲和三哥一同进宫。
召他们进宫还能说什么,定是要玉家牵头同意这出“双喜临门”,可别说三哥了,父亲就第一个不能同意,玉家从祖上就没这个规矩,妾都不能纳别说是平妻了,这不是逼着他将亲儿子扫地出门呢么更何况三哥根本就不喜欢安乐,强扭的瓜怎么可能会甜
结果就是三哥跪在正阳殿摘了乌纱帽,对着东华宫陛下所在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说自己有负皇恩不能从命,自古忠孝难两全,可玉家众多儿孙都已为国牺牲,自己是唯一能在长辈膝前尽孝的儿子了,断不能为了公主背离家门。且未婚妻喜欢游山玩水,想要在婚后周游列国,于是要辞官回家,等完婚之后带妻子出去走走,他一介白身配不上公主,还请桓王为公主另觅良婿。
事情就这么一下子闹大了,不光太后知道后生了气,民间也是议论纷纷,说桓王乱点鸳鸯谱逼的状元郎辞官,还逼的刘尚书卧病不起,太祖爷不是说男女婚事自主吗桓王这是干什么对太祖不敬还是对谁不满呢朝廷整日那么多事也没见他这么上心,倒对着臣子的婚事指指点点,他有这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功夫为什么不对东郦宣战
提到东郦这桩事儿,本来大家心里就不舒服,更有甚者说会不会是人家北辰将军代管镇海军,桓王对人家嫉恨不满所以才找玉家的茬怎么保家卫国还出错了他该不会是效仿当年的平王又想折腾什么吧该不会又是看皇长子不顺眼了他都监国了还想怎么样人家皇长子这两年被他折腾的不是赈灾安民就是巡防阅兵,在金隅城的日子十根手指头都数的过来,他怎么还不满意
这话一出桓王便闭了嘴没再说话,可安乐哪肯善罢甘休即便是被太后禁止出宫也不消停,几次三番在王公大臣的家眷进宫请安赴宴时与刘昭颜过不去,最后刘昭颜索性以备嫁为借口门都不出了她才作罢,却把一腔嫉恨倾泻在玉家人身上,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和姐姐了。
她对我多少还有些忌惮不敢当众给我难堪,不过她怕的不是我而是孟璃罢了,据说她知道孟璃受伤再也不能站起来时高兴坏了,忍不住喝了一大壶酒,却在当天晚上腹泻不止,第二天都爬不起来了。
因仪妃闭门不出几年,代王又没有监国之权,她觉得人家铁定跟东宫无缘,所以对姐姐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姐姐快生之前特意去了一趟碧尘宫见仪妃,出来时迎面碰上了安乐,这脑袋有病的公主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拦住姐姐的去路,一番嘲讽还不够,竟然上手推姐姐,幸好当时容微容蔷都在,萧淑妃也刚好赶到,没让姐姐出什么意外。
可皇后知道后却生了大气,说这是皇长子的第一个孩子,即便没出事也受了惊吓,可万一导致胎里不足将来有什么不好,安乐就是死十次也赔不了。于是她狠狠地罚了许宁嫔和安乐母女,封了宫门不许她们再出宫半步,直到代王的长子出世。
姐姐生产那日,金隅城下了大雪。东华宫来人传话,陛下说瑞雪兆丰年,便给这孩子赐名为瑞,希望他将来不仅是大虞的祥瑞之子,也是这世间的光明之子,并把他封为太子入主东宫那日先帝赐给他的如意佩赐给了瑞儿,还说等孩子满月,酒宴就在东华宫办。
对比当初生了儿子求陛下赐名却被陛下推到窦相爷那儿取的桓王,可真是肉眼可见的偏颇,桓王大约又要气死了。
开文三十二年春,二哥和任墨晗完婚,三哥也带着三嫂回了家,时哥儿举着三哥带给他的小风车满院子乱跑,桃嬷嬷想追却追不上,只能望着他干着急。
姐姐抱着瑞儿,小不点儿伸着小爪子摸着窗子上的喜字,咿咿呀呀不知道说些什么,我接过他在怀里哄了一会儿,小脑袋在我身上蹭来蹭去,蹭的我一身奶味儿。
大嫂又有了身孕,十分笃定的说这一胎一定是个女孩儿,祖母瞧了一眼勾了勾嘴角没说话,我娘却没心没肺说圆的像个球,一准儿还是个小子,大嫂当时就变了脸,只差哭出来了。
代王哄着祖父下棋去了,这一家子除了三哥也就只有代王能陪他下下棋。可人家忙的很,即便是逢年过节和嫁娶这样的大日子也很难见到代王一面,祖父表示理解,可还是有些惋惜,直到他遇上了孟璃。
不知怎的,世子爷在除夕前突然上门,说九宫山来了消息,滕王的情况不大好,所以想把我跟他的婚期提前,最好是三月初。
三月初有些赶,好多东西都还没有准备完,不过玉家的长辈们也表示理解,毕竟万一滕王不好了,孟家就要守孝三年,那我们的婚事就耽搁得太晚了。最重要的是孟璃如今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这样也好让远在九宫山的武宁长公主放心。是以祖母从我娘手里接过大权,亲自操持着紧赶慢赶把嫁妆整理完,只等着三月初三把我嫁出去完事。
还在找"瀛海录之芙蓉花开"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