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铁血红色道义

第014章、为革命大业卧薪尝胆

铁血红色道义 老疙瘩 4288 2024-02-09 05:52

  郭松龄回到奉天后还与他的夫人韩淑秀演绎出一幕甜蜜而凄绝的爱情故事,为后人所称道,韩淑秀堪称奉天奇女子。

  韩淑秀是奉天小东关人,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在本校附属小学执教。她思想进步,经常从事社会福利与救济事业。经人介绍,她与刚回奉天的郭松龄相识。郭松龄被她的美貌和才识所打动,她也被郭松龄超拔的军人气质所吸引,两人相见恨晚,可说是一见钟情。当时,韩淑秀与奉天革命党人张榕往来密切,张榕的反清秘密机关就设在韩淑秀家中。在韩淑秀的介绍下,郭松龄与张榕领导的“联合急进会”取得了联系,并积极参与谋划活动,密谋武装起义。

  奉天当局得到消息后,对革命党人进行了疯狂镇压。1912年1月23日,张榕被害。之后,张作霖奉赵尔巽之命大肆捕杀革命党人。郭松龄因为剪了头发,一身时装,并且带有四川新军证件,因而被逮捕,草草审问之后就被押往刑场。郭松龄有口难辩,只好仰天长叹,引颈等死。

  就在此紧要关头,韩淑秀冒死挺身而出,对监斩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喊道:“总督大人,刀下留人!”

  赵尔巽听到韩淑秀的喊声就大吃一惊,谁人如此大胆,竟敢骚扰法场?赵尔巽严厉的目光向人群扫去。

  赵尔巽只见一个俊秀的年轻女子从容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急步走到赵尔巽面前,施了一礼,说道:“总督大人,我是郭松龄的未婚妻,郭松龄是咱们奉天城东渔谯寨人,总督可派人调查以明真伪。他本是四川新军的一名营长。我们已经订婚三年。这次,他从四川回来,就是要与我完婚的。被人诬为革命党,实在冤枉,请总督大人明察。”

  四川总督赵尔丰和赵尔巽是亲兄弟,郭松龄的上级是朱庆澜,而朱庆澜又是赵尔丰的属下。问明了这层关系,赵尔巽将郭松龄当场释放。张作霖就是在此时认识的郭松龄。郭松龄从鬼门关上被韩淑秀拉了回来,郭松龄对韩淑秀的冒死相救感激不尽,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遂结为生死与共的夫妻。

  郭松龄是个有雄心有抱负的人,虽然经过几次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从军愿望。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第二年的秋天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在这里,郭松龄学习了3年,研读了德日近现代军事科学。经过刻苦学习,郭松龄不仅掌握了当代最新的军事知识,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而且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新思想,在同代军人中脱颖而出。

  1916年,郭松龄从陆大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特聘为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发起护法运动,郭松龄的老上级朱庆澜就在孙中山先生的麾下担任广东省省长。听到这个消息后,郭松龄就毫不犹豫的辞去官职,只身南下,投奔到革命军的阵营中。

  朱庆澜对老部下的到来非常高兴,先后任命郭松龄担任粤、赣、湘边防督办公署参谋和广东省警卫军营长等职务,后来又调郭松龄任韶关讲武堂教官,为广东军政府训练军队和培养军事人才。

  郭松龄在广东期间,目睹了军政府政令、军令不能统一,对实权操纵在地方军阀手中的状况很是忧虑。他便寻得一个机会,拜谒孙中山先生,慷慨陈词,向孙中山先生建议:“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孙中山先生对这个年轻军官的见识很是欣赏,曾不止一次在下属中夸奖郭松龄。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一批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国会议员和军人被迫相继离开广州。失望加怅惘的郭松龄无法继续留在广州,便于1918年的秋天重返奉天,实际上郭松龄这次重返奉天是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秘密使命。

  1918年末,回到奉天的郭松龄经陆大同学秦华(时任督军署参谋长)的推荐进入督军署任少校参谋。1919年2月,张作霖因增编陆军混成旅急需军事人才,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松龄被调到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张作霖有一次去讲武堂视察时看到了郭松龄,认出他后就说道:“你不是那个同盟会会员吗,怎么想到我这儿干来了?”还没等郭松龄回答,张作霖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回来就好,我不管你是什么,只要你好好干,我不会埋没人才的”。

  当时,张学良也在讲武堂学习,为第一期炮兵科学员。如果说奉军是张作霖的“家兵”,那么,讲武堂就是张作霖的“家校”。讲武堂教官多对张学良甚为关照甚至逢迎,唯独郭松龄“管教甚严,决不稍加宽容”。

  张学良是一位有正义感和爱国思想的青年,接受过西方思想。郭常向他讲述救国救民的道理,这对张学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郭松龄对学员要求极严,而他自己也能做到和学员一样,不怕吃苦,真正做到严于律己。特别是郭松龄深厚的军事造诣让张学良十分佩服,深为能遇上这样的良师而感到幸运。此时的张学良与郭松龄可以说亦师亦友,“学良有动于衷,又奇公学识,有罗为己用之意”。因此,当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时,便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这是郭松龄受到张学良信任和垂青的开始,此时是1920年。

  郭松龄担任卫队旅参谋长后,专心致力于训练、整顿军纪,进行军事教育。不到一年的时间,卫队旅的面貌大为改观,绿林弊端一扫殆尽,军容一新,名冠各军。1920年7月,张作霖入关调停直皖战争,郭松龄充任先锋司令,在天津小站以一团的兵力击溃了皖军的两个旅。同年10月,郭松龄随张学良到吉林一面坡、密山、珲春等地剿匪,整个作战计划都由他制定,并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亲率团队进攻,迅速平定匪患。

  在这两次军事行动中崭露出郭松龄的军事才能,使他在奉军中声名鹊起,也更受到了张学良的信任。张作霖也改变了最初的怀疑态度,对他予以破格提升。1921年5月,郭松龄被提升为扩编后的陆军混成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任旅长的第三旅合署办公,而实际的行政、训练都由郭松龄负责。在郭松龄的整顿下,三、八旅的战斗力大为增强。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大败,各部一触即溃。任东路军第二梯队副司令的郭松龄负责具体指挥三、八旅,在他的指挥下,三、八旅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在临榆、抚宁一线与直军几倍追兵相抗衡,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从此,张作霖对郭松龄有了好感,张学良也对他的信任更不待言,常向人毫不掩饰地夸奖郭松龄的治军才能。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和依赖是超乎寻常的,当时三、八旅的事务一般都由郭松龄负责,整军和作战实际事务多由郭松龄操持。张学良如此放手,郭松龄对张学良也很尊重,平时做事都是经请示张学良后才做决定,从没有依仗被张学良信任而有所跋扈,而且凡是张学良坚持的事,郭松龄多是服从。经常人评价说:“张学良对郭松龄推心置腹,而郭松龄对张学良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松龄是张学良的灵魂”。而张学良自己则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可见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不甘心失败的张作霖积极整军经武,并总结失败教训,重用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整肃军纪,训练新军。张作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实际由郭松龄代理。张作霖将奉、吉、黑三省军队统一以“东北军”的番号,取消师制,改为旅制。张学良的第三旅改为第二旅,郭松龄的第八旅改为第六旅,仍合署办公。郭松龄凭借张学良的支持,对二、六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二、六旅成为东北军的精锐。郭松龄本人也赢得了“大公无私、量才使用、信赏必罚、甘苦与共”的称誉。郭松龄常说:“凡平日升官心切的人,就是战时最怕死的人;平时钻营门路的人,就是轻弃职守的人。”郭松龄在军队中推行军需独立,这是旧军阀部队实行正规化的重要改良步骤。军需不再是长官的私人账房,而是部队供给的保障。

  李秋野先生向陈晓介绍到这里,最后他就对陈晓说道:“孙中山先生看到郭松龄现在已经取得了张作霖父子的器重,日后郭松龄定会在奉军中军权在握,再加上南北统一的革命大业又迫在眉睫,所以这才决定现在已经是该启用郭松龄的时候了,这才派你我师生二人成为孙中山先生和郭松龄之间的联络官,协商和确定郭松龄帅奉军的本部人马起义反奉的具体事宜和时间。”

  陈晓听李秋野先生给他详细的介绍完郭松龄后,他在了解了郭松龄的同时,也感到了他这次将要接受的秘密使命是何等的重要,看来孙中山先生的南北统一的革命大业,已经把宝押在了郭松龄的身上,但是现在郭松龄在奉军正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的时候,难道郭松龄现在的革命意志不动摇,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坚定吗?所以陈晓想到这里他就向李秋野先生担心的询问道:“先生,按照您刚才给我介绍的郭松龄的详细情况看,孙中山先生和郭松龄之间已经有好时间没有联系了,所以孙中山先生能保证郭松龄现在还能服从他的指令吗?”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