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三国之纵横天下

第186章 汉祚四百年

三国之纵横天下 戏子薄情 4100 2024-02-09 08:41

  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回视蔡邕双眼,似是看透了他心思,端起案上茶水高哲喝了一口淡淡问道。~)

  “蔡师在草原待了这些年,先生还未习惯?雒阳朝廷,宦官当道,奸臣横行,只怕先生回去有丧命之忧呀!蔡师,可别忘记去岁阳校尉的刺杀!”

  蔡邕看了高哲双眼,对他的说辞好似有所预料,心知高哲是不会放自己离开的。

  沉吟许久,蔡邕换了副表情,凝声问道:“汝可有篡汉之心?”

  高哲淡漠的凝视着蔡邕,道:“汉祚四百年,余威已尽,朝堂混乱,君王无道,卖官鬻爵,宦官专权,横征暴敛,朝权交替,天灾不断,乱象横生,民生疾苦,不过日薄~西山罢了。”

  “住口!汝小儿安敢出自无君无父之言!”蔡邕破口大骂道-。

  高哲淡淡的喝了一口茶,道:“本将军并无篡汉之意,最初的目的也不过是掌控自己的命运罢了,如今却也能庇_护的一方汉民。

  大汉早已千疮百孔,巨鹿人张角,自创太平道,十数年来,救死扶伤,以符化水为药为庶民治病,病着自愈,则信奉之!

  已有数百万人信奉张角,此人威望极高,以宗教愚弄百姓,又与朝廷官员勾结,发展壮大,若是有日张角登臂一呼,竖起反旗,蔡师说天下可会动乱?”

  蔡邕冷哼一声,张角的事他也听闻过,却不相信有高哲说的那么夸大,“宵小之徒,焉能覆汉,不过许邵,板楯蛮之徒罢了。kuuhuu”

  “那蔡师可就说错了,这一次的规模绝对是最大的,天下数州必然动乱起来。”高哲道。

  蔡邕双目一冷,道:“你在后面支持张角?”

  高哲摇了摇头,“支持他的不是我,而是你们!是那些朝廷里的世家大族们。”

  “荒谬!简直胡言乱语,朝廷诸公怎么会与装生弄鬼,为祸苍生之人勾结。”蔡邕再次大怒道。

  “呵呵!蔡师,不必动怒,此事不需要争辩,待来日发生的时候,自然揭晓,蔡师认为谁是造成朝廷动乱的罪魁祸首?”高哲来了兴致,问道。

  蔡邕皱眉,“自然是宦官干政,蒙蔽圣听,误导君王,迫害士人。祸国祸民。”

  高哲冷笑,“当今天子非桓帝之子,乃是被大将军窦武,中常侍曹节,太傅陈藩挑选,以年幼为主,选解渎亭侯即位,成天子。

  外戚专权,士人争利,皇帝不依靠宦官能依靠谁,只有那群无根之人,只能依靠帝王存在的人才会坚定的站在皇权身边。+]”

  蔡邕听懂了高哲一些意思,依然不解道:“朝中忠君之士不计其烦,陛下何须阉党。”

  “呵呵,那蔡师告诉本将军,皇帝出了新人熟悉的宦官之外,还能相信谁?”

  蔡邕一时哑口无言,扪心自问,陛下肯定是不信任世家大族的,否则也不会有党锢之祸了,刘宏算不上昏君,虽然贪财,至少也是希望从世家那里夺得权利的。

  鸿都文学就是其中的例子。

  没等蔡邕反应,高哲继续说的:“宗室就不用多了,当今陛下对宗室也是相当优容得。”

  确实优容,不然也不会刘宏去世之后,天下十三州足足有四州官府首脑都是宗室一脉,还有很多的其他的地方郡国首脑。

  没有大力支持,刘表一介书生,就算再有才华,也不可能单骑坐上荆州老大的位置。

  还有刘焉,刘岱,刘虞,都是刘氏宗室的翘楚代表,不过在十八路诸侯讨董期间,也就一个刘岱愿意出兵,最后还闹的不愉快,另外几位不提也罢。

  “东汉光武帝得世家支持已成共主,眼下世家大族的势力早已经大到一定程度,操控着权势,影响着皇权。”高哲继续说的。

  蔡邕脸色赫然大变,目光不善。

  “我等士子皆忠君爱国,就算有贪赃枉法之徒,也不过少数而已。”蔡邕坦然道。

  高哲摇摇头道:“蔡师,忠君爱国之心哲明白。只是是否朝中大臣皆如蔡师,可就不得而知了。

  · ······求鲜花···

  世家大族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掌握土地还是钱财无数,朝廷赋税都是通过他们之手,又暗中蓄有私兵,可谓是有兵有粮,如同本将军一般,不过本将军属于化外蛮夷,而这些人确实在朝廷眼皮底下,一步步发展壮大,蚕食着朝廷血肉发展己身。”

  “荒谬之言,危言耸听!”蔡邕怒声斥责道。

  “世家大族不停的发展壮大,若是跟朝廷起了冲突,蔡师觉得士人会站在哪一边?”高哲问道。

  这一问便问道蔡邕心里了,士人从来都是以家族为先,世家豪门已经影响了皇权。

  高哲不等蔡邕回答,“地方豪强并起,等到朝廷再动乱一些,加之张角起事,朝廷对地方的约束力必然大减,那也就是这些世家豪强崛起的时候,到时候诸侯林立,拥兵自重!

  ...... . .......

  大汉.....也就只剩下名义上的存在了。”

  蔡邕也是聪慧之人,不会想不出其中的关键,以前只是从来没这么思考过,高哲这么一说,顿时冷汗直流,句句扎心。

  这一次蔡邕也不怪罪高哲是乱国之人了,毕竟大汉此刻依然是强汉,高哲没造反就还来得及。

  “那该如何改变?”蔡邕请教道,态度有了些许变化。

  高哲也不避讳,笑道:“举孝廉制度!”

  蔡邕双目一瞪,举孝廉制度可是俩汉王朝的主要选官之法,朝廷上的文管,大半都是举孝廉出身,包括蔡邕。

  “为何?”蔡邕沉声问道。

  “此制度已经成为了世家豪门扩张势力,培植党羽的手段了。当今陛下还不算昏庸,鸿都门学便是用来与举孝廉制度的官员对抗的。”高哲继续说的,就算跟蔡邕说了也没有。

  他又没办法改变。

  蔡邕恍然大悟,心中一紧,又仔细打量着高哲,暗道可惜,此人大才,年不过十三却世事洞明。

  “你既然知道这样,为什么不入朝为官,改变现状呢?”蔡邕希冀道。。

  访问*%手机网[m.],阅读更快更方便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