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之,赵祯翻出之前庞籍献给自己的井盐之策,暗自踌躇起来。 经过了大半年的秘密调查,他已经摸清了蜀地的盐井数量以及大致的产量。再加这段日子以来同将门之间妥善安排,以盐为兵的经济手段已经到了可以正式实施的时候了。在此之前,赵祯决定要见一见这个法子的创造者,萧和。</p>
于是第二天,萧和便被老师庞籍再次带入了宫。再次见到官家,萧和竟然有些紧张起来。因为老师庞籍告诉他,赵祯似乎对他当初能够提出的以盐为兵的法子感到十分好。而萧和自己却是知道,他能想出这样的法子,完全是因为他本身是个穿越者。然而,在赵祯的面前总不能抛出这样惊世骇俗的结论吧。</p>
之前虽然也有进献兵棋推演和沙盘的功劳,但是自己好歹在军呆过几年,可以用这样的经历蒙混过去。而这井盐之策,自己完全是从外挂手机之看来,若是被赵祯给问住了,那可好玩喽。</p>
思来想去,自己只能将这些见识的来历,全部推脱到自己那死去的家人身了。这时候,自己已经来到了垂拱殿前。</p>
“进来吧!”萧和还未站稳,便听到了殿内赵祯的声音。紧接着,便看到陈总管笑脸盈盈的走出门来,将庞籍和萧和师徒二人领进殿。而庞籍似乎早有预料一般,将萧和送入殿内后便借故离去。然后,陈总管挥了挥手,殿内的太监宫女们也全部退出。于是,偌大的垂拱殿内便只剩下了赵祯、萧和以及陈总管三个人。</p>
“二郎,朕还是如此称呼你吧。”赵祯脸色凝重的说道,语气之透着一丝审问的味道。萧和心咯噔一下,暗道不好。可还是得小心答道:“陛下招微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赵祯听罢,冷笑一声道:“你真的不知道吗,看来你是要朕一件一件说出来才罢呀。”说完,便示意一旁的陈总管。后者会意,从袖掏出了一本小册子。</p>
“萧和萧二郎,大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生人,父母皆为边民,早亡。本人从小流落西夏。十三岁时被我大宋延州城大军从西夏人手所救,便留在军。因粗通墨而成为预备效用。后协助延州前任知州郭劝勘破通判周坚贪赃枉法,倒卖军械的勾当而被提拔为军营指挥使,前往庆州换防・・・・・・”随着陈总管那高亢的嗓音,萧和的经历便被一字一句的勾勒出来。</p>
直到陈总管念完,萧和早已跪倒在了地。老实说,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跪倒在地。</p>
“萧二郎,以你这样的经历,是绝对无法想出以蜀地的井盐来当做对付西夏人的软刀子来用这样的谋。你老老实实的对朕说,你是从何处得来这样的计策的!”赵祯突然提高了语调,一副质问的口气,对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萧和说道。</p>
“陛下恕罪,微臣并不是故意欺瞒,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若是说的早了,只怕会适得其反。”萧和虽然伏跪在地,却还是十分镇定的回答道。看起来,他似乎已经明白了赵祯此番问话的目的了。</p>
“哦?朕倒是想听一听你的难言之隐。若是你再敢胡言乱语,朕绝不轻绕!”赵祯玩味的一笑,却故作严肃的说道。萧和一见,心这才大定。</p>
“费这么大的阵仗,搞着这么吓人,不是想要试探我吗?看来,谁当皇帝都一样,都怕别人威胁他的位置・・・・・・”萧和心嘀咕道。</p>
“起来说话吧,伏在地像什么话!”赵祯一脸嫌弃的说道。显然,作为大宋朝的皇帝,他实在是不太适应后世明清时期动不动跪拜的大礼。于是,萧和这才站起身来,略一沉吟,便开口说道:“陛下,其实微臣的见识学问,全拜一位老师所赐。这位老师在将微臣从西夏人手救下后便传教微臣六年,之后便飘然而去。微臣也只知道他道号火龙,其他的不清楚了。”</p>
“火龙真人?想不到这位高人居然收了你做徒弟,当真是天大的机缘!”还未等赵祯说话,一旁的陈总管便脱口而出道。说完才发现自己失态,连忙向赵祯请罪。</p>
“火龙真人,那岂不是当年希夷先生陈抟的大弟子吗,难怪你会有如此的见识。”赵祯似乎并不介意陈总管方才的失态,而是直接转过头来对萧和说道。萧和眼见二人的反应,顿时放心下来。其实,哪里有什么火龙真人,自己只知道他是陈抟老祖的弟子。既然如此,让他来当自己这个便宜师傅便再好不过了。</p>
果然,当萧和搬出火龙真人后,赵祯便彻底打消了对于自己来历的顾虑。毕竟自己有这么一个神仙一般的师父,自己提出些与自己经历身份见识不符的良策,又有什么怪的呢?</p>
于是,接下来的谈话,便轻松的多了。谈到最后,赵祯终于提出了那个关键的命题:大宋如今的情形,除了变法图强之外,真的没有任何退路了吗?萧和略一思索,便给出了那一日在延州返回京城的马车给庞籍的答案一样的回答。</p>
“是的陛下,除了变法一途,要解决大宋眼下的种种问题,已经没有其他的法子了。”萧和一脸严肃的说道。而明确这个结果之后,赵祯便有些迫不及待的继续追问道:“不知火龙真人可否留下变法良策?”萧和一听,却是微微摇头,心却在暗骂道:“你当人家真的是神仙不成,什么事情都去麻烦别人,这一时间我哪里编的出来!”</p>
这时候,萧和突然想起了之前庞籍用来考量自己的那一篇范仲淹等人所著的《条陈十事》。眼下,似乎已经到了它们正式登场的时候了。不过在此之前,却不能轻易说出来,否者又要让赵祯生出疑问了,更会打乱庞籍范仲淹等人的节奏。自己眼下应该做的,是要让赵祯提前认识到变法的难度才行。</p>
而那《条陈十事》,在萧和看来,也远远算不是一个稳妥完善的变法策略,所以现在不提也罢。</p>
于是,看着赵祯失望的表情,萧和便正式开始了他的“教育”大计。</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