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同萧和打了一架的曹牷,此刻才知道了宫发生的事情。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顿时心急如焚的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此番皇子突然得病,而且同自己的姐姐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再加自己暗爱慕的惠国公主似乎也被牵扯在内。让他感到十分的紧张。顾不得脸的淤青,曹牷一时间也无法打听到详情。却正巧碰到了前来宫探视而被拦下了的曹佾。</p>
“哥,你怎么来了?”曹牷快步走了去道。这时,一脸凝重的曹佾见是曹牷,便说道:“皇子在皇后的宫突发急病,我来探视却被拦下,也不知里面的情形如何?对了,你的脸是怎么了?”曹牷这才有些尴尬的说道:“无妨,不小心撞到了树。”其实他哪里知道,自己同萧和的那一场较量,曹佾早已经知晓。可眼下,后者也没有什么精力去理会。</p>
不过,当曹佾想起萧和的时候,萧和此时却是十分烦恼。因为,自己一个不小心,让庞籍知道了自己似乎有医治皇子的法子。于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庞籍便想立刻带着萧和进宫,不过,却被萧和给拒绝了。原因很简单,自己的那个偏方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不说,他也并不通医术。一旦有什么闪失,只怕会惹出大麻烦。这一点,庞籍也是心知肚明。不过,眼下的情形让他也是进退两难。</p>
“老师,若是让均宇这般入宫献药方,无论好坏,只怕都对他不利。再说他现在马要参加考试了,实在是不该卷入是非之。”司马光也在劝说庞籍道。</p>
然而,庞籍却叹了口气道:“你们哪里知道,若是皇子有什么意外,还不知道大宋朝廷会出现什么样的大乱子。而今之计,也只有兵行险招了,这样,老夫亲自带着方子进宫,所有的风险老夫一力承担!”说罢,便欲带着萧和写出来的紫苏叶煎汤进宫。</p>
“老师,我同您一起去吧!”沉默良久的萧和站起身来道。无论如何,他不能看着庞籍一人前去冒险。于是,二人先是便一同急匆匆赶往宫,在此之前,萧和先去药铺之抓了不少已经晒干了的紫苏叶备用。很快,师徒二人便来到了赵祯的面前。</p>
“庞卿,均宇,你二人可有把握?”赵祯听说萧和手有能够医治自己儿子的法子,顿时兴奋的问道。这时,萧和却是异常冷静的说道:“陛下,微臣得先去看一看皇子的病态,这才好下决断。”于是,赵祯连忙带着萧和前往早已被严加戒备的仁明殿。这时候,曹皇后与苗贵妃二人依旧守在旁边,而赵祎则带着福康在一旁休息。见到赵祯前来,曹皇后等人连忙行礼,赵祯挥了挥手,她们便退到了一旁。</p>
显然,赵祯此刻对于曹皇后似乎有了一丝难以名状的芥蒂。不过眼下皇子赵昕还生死未知。赵祯显然不想现在追究什么。而萧和自然也不去理会这些。只见他快步来到了被众多太医围的水泄不同的床榻,终于见到了那个病的奄奄一息的小赵昕。果然,他的全身都起了红色的疹子,嘴唇发肿且小脸通红,一看便是海鲜过敏的病症。好在呼吸尚属于平顺,显然不是特别严重。</p>
萧和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之前太医们的处置十分妥当,这小子的症状已经基本被控制住了。于是,有了几分底气的萧和便故作深沉的说道:“皇子这病恐怕是食用了海鱼所致。想来是皇子深居宫,平常从来没有吃过海鱼,再加年纪小,难以消化,这才出现此番病症!”</p>
萧和说完,旁边的诸位太医不住点头,尤其是那个品尝过鱼汤的太医。萧和话音刚落,只见他便拱手问道:“这位小郎君说的果然有理,不知可有什么法子医治这病症呢?不瞒陛下,臣等现在只是稍稍缓解了皇子的痛苦,却没有法子能够医治。”说完,便一脸期待的看着萧和。</p>
萧和此时已经是成竹在胸了,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干燥紫苏叶,一旁服侍的太监连忙接了过来。随后,萧和吩咐道:“立刻前去煎药,然后伺候小皇子服下。想必过了今晚,这满身的疹子便能好一些了。”而诸位太医显然知晓萧和带来的是紫苏叶,便十分不解的看着萧和。</p>
太监接过紫苏叶,看了一眼赵祯,后者微微点头,太监这才匆匆离去。这时,那位品尝过鱼汤的太医百年好的问道:“这紫苏叶煎汤不是用来医治伤寒咳嗽的吗,小郎君为何会用此汤呢?”萧和微微一笑,决定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番说辞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来。</p>
“关于紫苏汤可以治疗鱼蟹毒的方子,小子是从《金匮玉函要略方》看来的。这鱼蟹之类的东西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却属于大寒之物。若是一时贪嘴吃的太多,轻则全身起疹瘙痒难耐,重则高热虚汗昏睡不止。诸位太医难道没有看过这《金匮玉函要略方》吗?说起来,这可是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的节略本呢!”</p>
“什么,小郎君你竟然看过失传已久的医圣巨著!,还有那《金匮玉函要略方》,我等也是闻所未闻呐!”众太医异口同声的惊叹道。萧和这才发现,自己似乎又透露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了。</p>
“《伤寒杂病论》的原本早已失传,小子哪里能够得见,而今流传下来的不过是原书之的伤寒论部分。至于那杂病部分,虽然大部分失落了,却也有节略版本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流传于世,早年我曾经有幸一观。”萧和略一思索,便随口胡诌了一番。</p>
原来,那《金匮玉函要略方》,乃是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发现的一部被蛀虫蛀的差不多烂了的医书,此刻只怕还躺在那里无人问津呢。而此分、、下三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p>
后来大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此书时,便删去卷伤寒部分,保留、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分列各证之下,重新编成《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下三卷,其字自此基本定型,并由此演变出各类版本。所以,现在的这些太医不知道此书,十分正常。</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