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笔伐口诛,双双登场!(求收藏,求鲜花,求评票)
杨广走到大街上,瞧着路上的人,以及茶楼、酒楼等等各处公共场所。
各种文人墨客都在拿着檄文,热烈讨论。
杨广的脸色越发难看。
“陛下,要不我们先回去吧?”
贺若弼紧张说道。
这些刺耳的言论,让贺若弼听了都气的身子发颤,何况是被他们讨伐的当事人,杨广?
“朕若是任由这种渔轮发展下去,那才会让敌人的计谋得逞。”
杨广沉声说道,继续朝前方走去。
最后杨广踏入了茶楼。
“这位客官,您是楼上雅间,还是大厅喝茶?”
掌柜的瞧见有生意来,赶紧热情迎上去。
“这就挺好,地方宽敞。”
杨广冷冷说道,径直走到一个空位上。
掌柜的赶紧送上去一壶好茶。
“这杨广可真不是东西,弑杀兄父,他的皇位来的可真不干净。”
“让如此心狠手辣之人统治大隋,那我们岂能有好日子过?”
“尽早推翻杨广暴政,那我们才能有机会过上好日子啊。”
茶楼内,几个文人墨客正在大肆讨论,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在杨广看来,如此刺目。
“我打死这些胆大妄为的家伙!”
贺若弼握紧拳头,目光有些猩红,大步就要上前。
杨广抬手阻碍,“靠武力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陛下有什么好的法子?”
见杨广比之前还镇定,贺若弼也尝试着压制怒火。
这时候不能被情绪左右,不然容易坏事情。
杨广看向贺若弼,“去把龙牙智囊叫来,是时候反击这些蝼蚁了。”
贺若弼眼睛一亮,“对啊,臣怎么把龙牙智囊给忘记了?陛下稍坐,臣速速就回来。”
贺若弼迅速跑了。
杨广坐在这里,淡定喝起茶水。
眼里流动一片冷意,这些文人墨客其实也是被人当成了工具在利用。
如今渔轮一起,是对杨广不利。
如果大部人认可的话,那敌人接下来很可能就要高举讨伐的义旗。
杨广现在要做的就是迅速让渔轮消减,打破敌人的这种阴谋!
“公子,原来你在这里,让我好一通找。”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婠婠又出现了。
这次她的手中正拿着一份檄文。
她坐下后,赶紧拿起茶壶给自己倒杯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缓解渴意之后。
她赶紧看向杨广。
“公子,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写的。”
“瞧瞧这笔墨,丝毫不输于之前讨伐杨广的那篇檄文。
“而且对方阐诉的有理有据,这分明就是在帮杨广说话。”
“不过我也真是没想到,杨广居然做了这么多的好事。”
婠婠看着檄文不由感慨起来。
她还献宝似地把檄文拿给杨广看。
杨广扫一眼,唇角勾起。
比起讨伐檄文,这篇歌功颂德杨广的檄文,倒是让他感觉顺眼多了。
杨广知道,这其实是龙牙军内,智囊小队中号称文曲星的费阳秋撰写的,他十分擅长写文。
仅凭手中的笔杆子就能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大家快看!外面又出现一篇新文了。”
这时候,有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走入茶楼,手中拿着诸多的檄文。
赶紧分发给自己的朋友。
就连那些不认识的人也好奇凑上去。
“这又是谁写的?分明就是歌功颂德杨广吧。与讨伐杨广檄文,简直形成了鲜明对比。”
“仔细一瞧,这每一条都在反驳讨伐杨广的那篇檄文。”
“这人心思还真是缜密,这写出的歌颂文章更是一绝啊!竟然丝毫不下于上篇檄文。”
“文采好是好,但这内容是不是过了?瞧瞧这句杨广堪比三皇五帝,我怎么没瞧出来?”
“他分明就是个暴君,与仁义之君,压根就不沾边。”
“这狗屁的文章!”
一些文人墨客说法不一,有的更是当场发怒,破口大骂。
认为这篇歌功颂德杨广的文章,完全冲击了他们的观点。
“看样子,你支持的那个昏君,到底还是不得人心。”
婠婠看着这一幕,冷悠悠说道。
“未必。”
杨广面色淡冷,但越发沉得住气了。
婠婠眼里产生疑惑。
这时候,贺若弼走进来,他来到了杨广的身边。
杨广见此,便知道事情已经办妥了。
就在茶楼内大肆讨论的时候,一个穿着蓝色袍子的人走了进来。
“这年头猪狗一样的家伙,都能够随便在背后议论皇上了?”
“你是谁?骂谁猪狗?”
茶楼内的文人墨客登时不满了。
这茶楼乃是当地文人墨客最喜欢待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只有这种雅静的环境,才能够配得上他们的身份。
而且现场就有几个天下知名的文人。
“我们批判这昏君有什么不对?”
“若不是他,天下怎么如此混乱?百姓怎么接连受苦?我们这些读书人又怎么会郁郁寡欢?”
这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站出来,他名为纪学林。
乃是天下人知名的文人,更是世家大族的座上宾。
“头一次听说,批判骂自己衣食父母是对的。你此言无异于畜生。”
“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你或许连畜生都不如。”
穿蓝色袍子的人乃是龙牙部队智囊小队的辩论能人——荆弘文,代号凤雏。
纪学林气的脸色涨的通红,“你说那个昏君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你有什么凭证?”
“我看你纯粹就是来捣乱的。”
“赶紧滚出这里。”
不少的人跟着附和。
荆弘文直接站在附近的一个桌子上,打算凭借他这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战群儒。
“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如假包换。”
“当初长安各地干旱已久,若不是皇帝亲自到田间求雨,干旱难道会缓解?”
“后来发生蝗灾,也是皇帝提出办法,及时遏制。不然大家到现在那是一点粮食都没有。”
“不过单凭这些,还是不够。皇帝又亲自到田间教**家种植土豆秧苗。”
“试问哪个皇帝这么做过?也是因为此,今年的收成获得了大丰收。”
“要不然你们这些文人墨客平日里吃什么喝什么?”
“但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们都在哪里?又在干什么?”
“你们什么都没干,只会在背后发泄不满。这不是批判你们的衣食父母,又是什么?”
荆弘文一席话振聋发聩。
惹得不少客人都是侧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