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还是十分尊重孔颖达的,同时他也有点畏惧着孔颖达。
而且孔颖达此刻的举动,并不在他昨天编排的剧本中。
但李世民没有感到太过意外,朝廷对外抚恤战败国之事,往往是文官带头执行的,所以孔颖达因此事为文官出头,他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李世民却总觉得孔颖达此时发言,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愿这老头儿不是帮着对方来坏事的。
随即,李世民打量了孔颖达一眼,声音带着些迟疑的问道。
“孔爱卿有何本要奏来?”
孔颖达是孔家在朝廷中的代表,天下文官都是学着儒学出身,所以孔颖达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只见,孔颖达悄悄对李世民眨眨眼,然后徒然脸上一变,怒气勃发的大声说道。
“我大唐以仁孝立国,前线武将滥杀无辜,杀戮过剩不仅有违天和,还足以令我大唐的属国对大唐的看法发生质的转变,所以你们武将也别顾左右而言他,陛下赶紧勒令前线武将减少杀戮才是正经事。”
之前的御史又跳了出来,大声说道。
“微臣附议,陛下前线将领杀戮过重,实在是如孔大人所以,有违我国立国之本,恳请陛下重责那些滥杀无辜的将领们。”
李世民眉头一皱,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想着难道要坏事了?
此时,尉迟恭却怒气勃勃的反驳起来。
“大胆!”
现如今在前线作战的可都是他的兄弟,这位御史说出这样的话,难道根本不懂得若是陛下发出明旨斥责,会令前线军心动摇吗?
别忘记了前线正在打仗,御史此言惹怒的不止是尉迟恭,而是整个武将体系。
“莫非你是突厥人派来的奸细不成,否则怎么会提出如此不智的言论来?”尉迟恭气的后不择言。
“尉迟将军请别血口喷人,一张嘴就给微臣扣下这么一顶大帽子,微臣消受不起!”御史冷哼一声,目光不慎的瞪着尉迟恭。
尉迟恭刚想再度说话,便被侯君集拦住了。
只听见,侯君集冷声冷气的顶了回去。
“尔若非奸细,那么何至于提出如此动摇军心之语,你难道不知道前线正是战争的关键时刻,一旦陛下听从你的话下了这么一道指着圣旨,军心动摇必定会被动摇,届时你又是否能承担得起我军失败的损失?”
“对啊,若是你这御史能一力承担对外战争的全部损失,那么陛下下旨又何妨,不过你可要小心死于战场上的士兵,半夜回魂来找你伸冤,届时你可别不管他们!”尉迟恭阴阳怪气的说着。
闻言,那名御史脸上一白,他不过是一事气愤本能的反驳武将们的言论,还真没有考虑到陛下圣旨一下的后果。
本能的看向李世民,只见陛下十分不善的看着他,御史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来。
魏征在此时终于开口了。
“恳请陛下见此人看管起来,虽然御史又风闻上奏的特权,但也不该是在前线战局胶着之际出来搅局,他背后必受了他人的挑拨,所以这么御史虽然可恶,但幕后之人的用心更可恶,请陛下明鉴!”
“行,就如魏卿家所以,来人见此名御史给朕押下去。”李世民一挥手,便决定了此名御史的去留。
这名御史不管是不是受他人挑拨,他的官途都到此为止了。
紧接着,李世民扔出一本奏折,轻声说道。
“这是前线其中一个将领的自辩奏折,尔等先看看再说。”
这一本奏折当然不是秦逸所书的原件,毕竟原件上的内容真的让底下的文臣们看到,必然会更加气急败坏的。
所以,李世民提取了秦逸所书奏折的核心内容,另外命人重新再书写过的令一份言辞没那么激烈的奏折。
这事除了少数知情人之外,连被李世民召集来演戏的心腹们都不得而知。
奏折上仔数了至唐朝之前,各个时期异族带给中原人的侵略与灾难,又字字珠玑的点出了异族人自古以来都不安好心,并且异族人皆反骨,绝不会被大唐表面上的赏赐与空口无用的仁慈所拜服,他们只会在得到好处后依旧我行我素。
所以,朝廷对于异族必须杀鸡儆猴,只有鲜血淋漓的手段,才能令除了突厥之外蠢蠢欲动对异族人不敢轻举妄动,而一旦突厥灭亡,大唐周遭的异族和属国定会安静好些年不敢乱动,这才是真正对百姓有利的事情。
末了,奏折处还提了一句。
古往今来无数被异族屠戮的同胞,尸骨之多之广,已经数都数不清了,而死在异族刀下的百姓们也不知几何,如今若是宽容大量原谅异族的侵略之举,敢问朝廷里的各位大人有何颜面面对九泉之下被屠戮而亡的百姓?
而每当中原王朝落入颓势,异族人一定会趁机趁火打劫,如此说来大唐的领土上随处都有被异族屠戮的同胞们的尸体与鲜血,这样的异族我们该如何原谅他们?该以什么心态来原谅他们?
奏折最后的三问,令在场无论文臣还是武将,但凡所有看过奏折上书内容之人都目瞪口呆,张了张嘴,久久不能言语。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