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仍旧搞不清这批粮草的来源,但曹操明白自己是没法知道答案了,也没必要去知道。
毕竟这是中央政府的粮食,不存在“违法违理”的概念。
只不过在他和众将领的心目中,少年皇帝的形象变得越发神秘起来。
当天下午,曹操带着一万名整合好的西园新军出发,将这三万石小米送往西凉赈灾。
随行的高级军官,还有作为副将的右校尉淳于琼。
剩下来的两位西园校尉荀攸和赵典,则继续留在京城接手曹操的军务。
到目前为止,一切计划都很顺利。
对外,西凉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比预想中还令人满意的辉煌战果,赈济粮队也顺利上路。
对内,袁家、万年长公主都已被铲除,陈留王也毫无反抗之力,吃枣药丸。
虽然锦衣卫渐露的獠牙已经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忌惮,连卢植等死忠保皇党也觉得这个组织可能会对朝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在当前情况下,比起顾及大臣们的惶惶人心,加强皇帝的权威显然更为重要。
因此在权衡一番后,老栋梁们依然还是坚定地站在了刘辩这一边。
曹操出发后的第三日,刘辩接到了来自沈炼的密报。
在锦衣卫成立之初,他曾令锦衣卫头头们今后在发送密报时,按“甲”、“乙”、“丙”、“丁”四大类进行划分。
现在手中的这封是“~~乙”类,代表“次级优先度”或者“有蕴藏重大价值可能性”的意思。
刘辩拆开密报扫了两眼后,不禁“咦”了一声。
一开始并没注意到什么,但紧接着,一个有名字映入了眼帘――
刘去卑!
“好像,有点熟悉啊。”刘辩眉头皱了主,随即又看了下去。
据沈炼所述,这刘去卑原本是边境牧民,后来被西凉叛军拉了壮丁。
此人自称来自铁弗部族,和当今南匈奴单于余扶罗乃是同宗同源,拥有继承单于位的资格。
考虑到其可能存在利用价值,所以沈炼留个了心眼,想办法将其性命保了下来。
“干的好!”
刘辩读完密报后,脑海中也想起了看过的一段历史,眼中顿时亮出了火花。
沈炼做得非常正确!
结合汇报上的详细资料来看,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刘去卑在历史上后来成为了铁弗部首领,并做了南匈奴的右贤王。
此外,他和当代南匈奴单于余扶罗都各有一名杰出后裔。
余扶罗的孙子名叫刘渊,历史上是汉赵政权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拉开五胡乱华序幕之人。
而刘去卑的家族在两百多年后出过一个叫刘勃勃的人,之后创立了胡夏政权,并改名为赫连勃勃。
无论是刘渊还是赫连勃勃,那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大魔王,令无数人为之咬牙切齿。
不过刘辩现在想到的并不是这个。
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刘去卑和余扶罗哪怕都死了,靠着“历史发展之必然”的至理,仍旧会诞生出另一批危险的家伙,现在做出“扼杀于摇篮”的举动并没太大意义。
何况历史的节点早已改变,只要自己足够给力,或许完全可以避免后世五胡乱华的悲剧。
所以,他如今的构思出来的计划轮廓是――
扶植刘去卑,接管南匈奴!
因民族的排他性,想要用武力直接搞定异族无疑是痴心妄想,强如汉武也最多只是把匈奴打服,最后还耗空了文景之治积攒下的国力。
因此,再凌厉的军事打击也比不过一个听话的傀儡。
而现在的刘去卑只是一介平民,控制起来非常方便,这个计划大有可为!
当然,也有一定的风险,毕竟谁也保不准这家伙会不会野心膨胀。
但这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而且如果步骤得当,完全可以让他翅膀硬不起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想到这,刘辩越发兴奋。
南匈奴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帝国,但仍旧是个巨大威胁,同时也是未来帝国殖民北境的巨大障碍。
如果能把南匈奴握在手中,向北开疆拓土的计划无疑会顺利不少!
当下,刘辩立刻将命令(得的的)写在了密报中:“.务必保刘去卑周全,并将其送往皇城!”
在他的计划中,有了这个宝贵的政治资源,帝国就能够以更多元化的手段,去摆平那帮如今在并州搞事情的南匈奴!
约六天后,沈炼奉命亲自押送刘去卑回京,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并州,开始着手准备新一步的渗透计划。
十五天后,曹操的万人军护送粮草顺利赶到了西凉受灾区,将三万石小米转交地方政府后,开始顺着大道动静,努力皇甫嵩主力军的步伐。
迄今为止,诸事皆顺。
不过在西凉地方政府发放赈济粮时,却发生了一些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