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有毒

066 盘炕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4099 2024-02-09 23:26

  <content></p>

  飞鹰社富姬主持、宝绘堂又与了高翠峰,那洪涛干什么呢?他改当泥瓦匠了,但不是盖房子,而是盘炕。.w . 还不是盘一个炕,是一批。</p>

  琼林苑里有不少亭台楼阁,只要是密闭较好的房子洪涛都要征用,做为米囊子花苗过冬的暖房使用。</p>

  没有塑料薄膜保温,那得想别的办法提高室内温度。做铸铁炉子是个不错的思路,可惜时间有点来不及,而且这时的房屋较高大还漏风,光靠炉子取暖的话效率太低。</p>

  于是洪涛又改变了一下思路,不打算提高整个房间的温度了,重点放在苗床。只要让植物的根系保持一定的温度,外部别冻,那植物不会死,说不定还可以继续生长。</p>

  到底效果怎么样,这谁拿的准啊,还是老办法,试试呗。</p>

  盘炕是个技术活儿,弄不好的话要不是不热、要不是凉的太快、或者烟往屋里倒灌。如何让土炕又保温、又清洁、热效率还高,这得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才玩得转。</p>

  洪涛恰好认识这么一位,不是别人,是自己媳妇的姥爷。老爷子睡土炕睡了大半辈子,本身又是个泥瓦匠,动手能力很强,不仅自己给自己盘炕,还帮着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盘过不少,手艺非常好。</p>

  自老房子一拆迁搬进了楼房,老爷子享受不到火炕了。什么叫死心眼?这位姥爷是。他睡席梦思不舒服,也享不了暖气的福,干脆把楼房租了出去,又跑到胡同里租了两间平房,继续火炕的给。</p>

  洪涛赶巧了,老头盘炕的时候他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工,从坨坯开始是壮劳力,试烧的时候还在面睡了一宿。舒服倒是挺舒服,可第二天牙床子肿了,火。</p>

  老爷子说这是因为年轻人火力壮,没有从小适应火炕,在炕尾多睡些日子好了。洪涛当时的回答是:命薄,享不了这个福儿,还是您来吧!</p>

  虽然福没享到,但技术和窍门学了不少。老头这么一个小工,还是个特别好、特别好学的小工,除了干活之外,絮絮叨叨的没少显摆手艺,一个字不落都便宜给外孙女婿了。</p>

  现在洪涛打算在大宋朝试试自己的手艺了,他也有四位小工和十多个小小工。这都是朱八斤找来的泥瓦匠,最善于垒窑。</p>

  “一尺三分长、一尺宽、三分厚,坨坯的时候间要加入两根一尺长的细树枝为骨。”</p>

  第一步是制作土坯砖,这个手艺不用教,宋代的泥瓦匠洪涛玩的利落,但规格和细节还是要强调的。至于说为啥是这个尺寸,无它,当初洪涛学会的是这个尺寸,这样做较熟悉。</p>

  那为啥不用现成的青砖或者石块呢?同样的理由,当初老爷子说土坯砖保温好,所以洪涛也不打算改革了。</p>

  正好,土坯砖的造价还低呢。这个年代里最不缺的是劳力,那些小工每天只需给30钱,匠人也才50,但要管两顿饭。</p>

  洪涛大手一挥,只要活儿干的好,管三顿,还是顿顿干的!倒不是他大方,而是这笔钱根本不是他出,全算在琼林苑的改造款里了。对外而言,这座皇家园林是在重新修缮,他这是慷皇帝之慨,自己赚好名声呢。</p>

  火炕的四周都要用土坯平着垒起来,间空的地方用竖着的土坯砌成一个川字,炕头和炕尾再横着砌一道火墙。</p>

  这样做的用意是让灶台里的热空气不能直接从烟囱跑掉,必须在炕体内部来回来去的转。一头一尾两堵火墙除了改变热空气走向之外,还起到了防止烟雾倒灌的作用。</p>

  “再高半分……对,这样,炕尾要炕头高一分!”</p>

  光这样晾干了完工吗?不不不,还远远不够,真正的窍门从这里才开始。火炕要想不倒烟,热气走的顺,首先得形成一个坡面,才能利用热空气升的原理。坡面不用太大,几厘米足矣,弄好之后不注意看都看不出来炕面是斜的。</p>

  “这里再多放些瓦片……不够不够,再来!”</p>

  只把炕面弄斜了也不够,还要在火炕的内部空间里堆放一些碎瓦片,也要弄成炕尾高、炕头低的摸样。</p>

  原理很简单,这些瓦片充当了蓄能装置。热空气来时它们会吸热,然后慢慢散热,和后世的储能式电暖气一个道理。</p>

  而且它们还能把火炕内部的结构也变成前低后高,便于热空气流动,一举两得。要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呢,他们会通过日常生活,慢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p>

  到了这里,火炕的内部构造基本完成了,用土坯转把炕面盖住,再用泥糊死,阴干之后可以试着点火了。</p>

  注意啊,必须先阴干几天,不能太湿的时候点火,那样泥和湿土坯会出现裂缝。一旦火炕漏气了,先别说温度怎么样,一屋子煤气谁也受不了。</p>

  “官人,热了、热了!小的三人依言在子时生火半个时辰,再用杂草把灶洞和烟囱堵死,现已是卯时炕面依旧温热。”</p>

  几日后,当洪涛一大早抵达琼林苑北门时,负责试火的工匠马从殿跑了出来,笑逐颜开的汇报着昨晚的成绩。</p>

  当初他们刚跟着驸马盘炕时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玩意,等知道了以后没一个人信的。这不是疯话嘛,烧半个时辰的火能热乎一晚?</p>

  也难怪,疯驸马疯驸马,不说疯话能叫疯驸马?看在一天三顿饱饭外加几十工钱的份,大家谁也没说三道四,让干啥干啥呗。没看门口还有禁军守着,这是给皇家干活儿,还是少说为妙,爱热不热,爱疯不疯。</p>

  但经过几天的摆弄,有两位老工匠看出点眉目来了。虽然还不敢确定能成功,可态度不像原来那么应付,该记的地方也赶紧记,万一成功了这是一门手艺啊。</p>

  对于一个老百姓而言,学会一门手艺等于有了一辈子的饭碗,什么工作都不能跟人一辈子,唯独手艺可以。不管到了什么朝代,手艺人都不愁没饭吃。</p>

  现在他们已经彻底服了,驸马是不是疯子他们不敢断言,但自己这些人是傻子应该板钉钉了。</p>

  跟着傻干了好几天,愣是啥玩意也没学全,具体土坯多大尺寸、斜坡高低多少、里面的图形如何垒、该放多少斤瓦片,谁也没记全,光会垒灶台和烟囱管个毛用啊。</p>

  </content></p>

  </p>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