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臣当时为了完成任务,所组成的超级大组中,除了胡一飞之外,还有另一个其他小队的成员,叫做杜咸,他同样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机缘,但是他这个机缘却是有一些特殊。
他也遇到了一块石碑,但是却没有碑文,而是从石碑中,直接掉出了一双黑黑的铁拳套。
当杜咸将这一双拳套戴在手上的时候,拳套却骤然消失,他的双手却变得漆黑一片,仿佛变成了一双铁手。
“学拳如修道,不知门径,难达彼岸。”
杜咸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套拳法,而这拳法却并非凡俗之中的肉身格斗之法,却是与那修炼之术,与法术综合于一起,可称法武之拳技。
此拳名为守洞尘技,拳艺极简,理却有些深,外表之势不难得,难就难在是否得其内涵和细则。
这套拳有龙、虎、熊、马、猴、鸡、燕、鹰、鹞、蛇十形练势,但最根本的却是六势,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为拳艺习练,运用万变的纲要,讲究六势合为一体。
“势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这简单三句话,就是此拳精义。
并且说“拳法取艺,乃鹰、熊两势”。
鹰在长,熊在束,为拳法攻守之势,阴阳之法,万源之根,即是此拳之魂。
出现在杜咸脑中的内容说,习拳若能体会到心意动随,浑身俱动,拳法之艺则有成了。
初练此拳,要先通过练静势来培养锻炼丹田之气,“气为力之本,有形者姿势,无形者内功,二者必备,否则无用。”
这练静势,外形上要合规矩,从意念中练气。稍待丹田初步有功后,身体各部位也基本上动作规范,再行下步练习。
检验此拳练的如何的标准,是看习者腹部丹田气团大小,内气足不足,气团大说明内气足,劲力大,基础功夫练好了,反之,腹内空空,只是练了空架子。
此拳要求心定神宁,神宁心安,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神气相通,万象规根。
人有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三节又分为九节,九节合而为一,也叫“和合一气”。
气贯一致于各节,精神贯一。
此外,还要掌握九节中的九窍,九窍分为梢三窍、中三窍、根三窍。
上窍练手法,中窍练身法,根窍练步法。
身法三窍为主窍,是总管全身之三窍,练功时,由意发动,通过相关各节,气即随之而到,骨节放开,气即通行,如此反复运转,劲力越练越大。
而在行拳中则要牢记“起、随、追”,即“梢起、中随、根追”。
而此拳最重要的则是十大真形。
“鸡有奋斗之勇?”
杜咸口中默念,心中也有些好奇。
据脑海中获得的内容,鸡是一种好斗、善斗的禽类,鸡在搏斗之时,往往必以翅弹,以爪扑,以嗉撞,以喙啄,机敏勇武,斗志昂扬,不至鲜血淋漓,决不罢休。
此拳法其“勇”,不屈不挠,穷追猛打,势在必取。
劲力上宗一个“抖”字,梢节要抖,中节要抖,根节更要抖,振动丹田,一抖而发,一动无处不动。
“鸡形”炼就,发长劲可插手击敌于寻丈之外,发短劲能震伤内腑,透劲得矣。
此为“浑元抖绝”之劲。
蛇有拨草之能,蛇系软骨爬行动物,身软如绵,盘绕自如,每于乱草之中转瞬间分草而去。心意拳法取其分草之意,盘绕之能,谓之“蛇形”。
此拳法其技艺,与人交手之时,施以引手拨手,开门进击,似蛇之吐信,用以伺敌、诱敌。
宗其“顾打”之法,手似蛇行,盘旋缠绕,往复分拨,其用在于接引敌之劲力,封制对手变化,并将其劲力引化偏离,正如蛇之分草。
其次“蛇形”腰法练的是盘旋拧转以发出分拨之劲,关健在于腰胯松沉,含胸拔背,以腰带手,劲整气合。
且蛇体软而劲韧,首尾一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
故“蛇形”精义即为周身一家,无所不到,无所不顾,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均须协调呼应,面面俱到,此即“六合”。
鹰有捉拿之精,鹰是一种猛禽,嘴爪极其锐利,如同锋刃,行动又极为灵敏迅疾,俯冲而下,势若闪电,心意拳宗法鹰之搏食、钻天、疾翅、翻展乃成鹰形,。
所谓“鹰熊竞志,取法为拳,守之象熊,进取象鹰,越此二势,拳失其真”。
鹰形于两仪之中,法象阳仪,禀阳刚之气,主乾健之德,为进取之势。其迅疾暴烈,扑击撕抓,冲天而去,俯击如刺,好似长虹贯日,正是鹰形精义。
所谓“把把不离鹰捉”,“鹰捉”的劲力主要表现在“劈、压、拽、捉”四个方面。
“鹰捉”的技法则在于“抓、拿、捋、带、撕、拧”六字,其起势高渺,落势凌厉,出手不空回。
熊有沉稳之态,熊是一种看似敦厚笨拙,实则精灵沉稳的动物,其力大绝伦,稳静时固然安驯,然其一旦发怒则十分骇人,挥掌可碎顽石,扬掌能劈大树。
山林中有“一熊二猪三兔虎”之说,可为其证。
熊形于两仪之中,法象阴仪,禀阴柔之气,主坤顺之德,为蓄守之势,如引弦之弓,含而不露,蓄势而待发,心沉意静,体态从容,此拳即取其“蓄守之势”。
自然之中,熊与百兽相斗总是后发制人,交手之际,必先以顾法封制其来势,沉着而精灵,轻松地将对方牢牢地控制在我掌握之中,形成敌背我顺之有利态势,自然收发从心,击之必败也。
“熊形”劲法,雄浑深厚,内涵于中,虽不显锋芒,却十分笃实,仿似洪涛暗流,悄然涌动,令人莫测高深。
其劲力不沾则已,一旦入手,对方就如深陷泥潭,举动维艰,又似身穿铁甲,浑身倍觉沉重,变化极难,劲若未发,则无懈可击,劲若发动,则如巨浪排空,大山崩裂而至,实无法与之抗衡,且敛丹田,真气充于五内,即可不畏击打。
龙有搜骨之法,龙善飞空走雾,“神龙见首不见尾”。
宗法龙之善于变化,显隐莫测,故拳法必以刚柔相济,融汇贯通,神用无方为旨归。
而“龙形”之法主宰于腰,仿效龙之九曲三折,身法盘旋拧转,其发劲就在于腰的极力旋拧而挣出“裹劲”,龙形练的就是此一“裹劲”。
所谓“裹劲”就是要在搏战之中裹其手足、裹其身形、裹其来势、裹其变化,真如狂风卷叶,拔树走石一般,将对方卷入我之控制之下,使其打不能打,防不能防,进退两难,欲罢不行,手足无措,欲败其敌,只在心意一动之间也。
虎有扑战之猛,虎乃百兽之王,其威势气概,震慑山林。
“虎形”讲究的是一把扑劲,其劲诀在一“决字”,此劲一发,尤如山崩海啸,长河决口一般,一发而不可收,直泻千里,纵是高山峻险,亦不可阻其奔腾之势。其劲浑如铁浇铜铸,沉重无比,往往头、肩、肘、膝、足并举齐发,攻势极为猛烈。
“好拳!”
杜咸一面在脑中,通读领悟拳法中的真意,一边在这个手上拳套的指引下练习,只觉得按照这篇拳法练习,身体中的力量如大江长河般,源源不息。
比起他平日里修行的时候,竟然更加牵动真气,可想而知,这种拳法要是真的练成,那么一出手,即可近身搏人,也可以远处以真气斗法。
这个是真正的法武双修的拳法,其威力绝对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