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前,天启皇帝挥汗如雨,做着木匠活。请百度搜索</p>
好些天没有做这些活了,这些日子辽东捷报频传,胜仗一个接一个,让他怀疑自己是否活在梦。朝虽还有一些嘈杂之声,但对董宣武的弹劾被他硬生生的压了下去,为此,他不惜同意了叶向高致仕的辞呈,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p>
马忠奏章战场那些血与火的描写让他兴奋,曾几何时,在梦他指挥着五行卫正叱咤风云、横行天下,直到笑醒,那一段时间,他对木匠活失去了信心,他觉得他有太多更有意义的事正等着他去做。</p>
祖父万历皇帝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这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祖父万历皇帝的三大征足以让他标榜千秋,每一个热血男儿心都一个梦想,他也将有他的三大征,以证明他是一个祖父更为出色的帝王。</p>
然而,好梦易醒,这才几天的工夫,一切都变了。</p>
朝堂依旧是那个乱哄哄的朝堂,那个他驾驭不了的朝堂。</p>
事情很明了,董宣武打了胜仗,袁崇焕畏敌如虎,他不明白,为何到头来,董宣武反倒成了臣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而袁崇焕却似乎成了平定辽事的大英雄。</p>
努尔哈赤求降书的那些话,天启皇帝半句都不信。马忠的密奏,董宣武的奏章,锦衣卫、东厂的密奏,无不都印证着辽东战场的艰苦与艰辛。更没有人他更了解董宣武与袁崇焕之间的那些事情。</p>
董宣武可是连他贪墨了、敲诈了多少两白银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董宣武说了,他不在乎这点白银这些缴获,但是他不愿意让这东西让那些根本无心打仗的人白白分去,包括那些功劳,他一点也不打算分给他们。因为,这对那些浴血奋战乃至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不公平。</p>
宁远、山海关八百里加急求救的公还摆放在御案,面还留他写了一半的批。这难道这是努尔哈赤乞降书所说的“强弩之末,力所不逮”?</p>
这些,满朝那么多双眼睛,难道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来?</p>
对于这种解释,朱由校是不信的。唯一的可能是利益遮住了这些人的双眼,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他们宁愿相信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哪怕他们心也知道那是荒谬的。或者说,他们只需要一个借口,至于这个借口合不合理,谁又在乎?你信不信我管不着,反正我是信了。</p>
朱由校终于明白了朝堂为何有那么多莫名的争吵,因为对一群闭着眼睛说话的人,一群装睡的人来说,所谓道理,只是用来掩饰目的的。</p>
然而他无能为力,哪怕他贵为天子。事情要这些人来做,天下要由这些人来管理,离开了内阁的批红,他发出的圣旨只能称之为旨,臣子们可以当做乱命,不加理会,而这种行为非但不被斥责,反而会被视为有风骨。天下不知多少臣子正眼巴巴瞅着京城,希望有一天能收到一张旨,然后狠狠痛骂传旨的太监,借此扬名立万。</p>
面对这一切,天启皇帝毫无办法。他身边唯一听他的话,能为他办事的,只有魏忠贤。可惜魏忠贤是个太监,太监天生有缺陷,太监参政,意味着君王昏庸无能,政治黑暗。历朝历代皆是如此。</p>
董宣武十分推崇的、认为具有历史意义、有开创性的郑和下七次西洋,之所以官抹杀,不是因为郑和也是一个太监么?</p>
但世的事是这么荒谬,很多没有卵蛋的太监,起那些有卵蛋而且自认为有风骨的人,更加忠诚,更加宁折不屈。</p>
对此,董宣武曾有一种解释,他认为史书对太监的记载往往那么不堪,原因很简单,因为写史书的人是人,而不是太监。如果是由太监来写史书,那这部史书一定跟大家所看到的别的史书大不一样。</p>
说到底,太监是没有子嗣的,所以注定不会有人为他们解释。</p>
而那些士大夫们不同,他们妻妾成群,子侄学生无数,他们已经结成利益群体,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他们也会相互遮掩,甚至诿过于人,如大豪欧阳修与他侄女的爱情故事……</p>
想到这里,朱由校放下了手木工家什,脸露出了一丝微笑。</p>
董宣武那张嘴,真毒啊!</p>
当然,这些话董宣武可不敢对他说,这些话都是董宣武与信王朱由检聊天时随口说出来的,而朱由检又屁颠屁颠地赶来告诉了他。</p>
当时信王还询问,欧阳修和他侄女是不是真有那事,逼得朱由校顾左右而言他。</p>
谁知道呢?反正正史是不会记载,记载的也是杂书,很可能是欧阳修的仇家,他们的话,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难说了。</p>
朱由校的心渐渐平和下来,他在想,如果是董宣武他遇到这种事,他会怎么做?</p>
一定会打爆这帮大臣的鼻子,袁崇焕在奏章哭诉他的鼻子被董宣武打爆了。</p>
这家伙,似乎对打爆别人的鼻子情有独衷。</p>
想到满朝大臣一个个捂着被打折的鼻子的情形,朱由校心郁闷轻松了不少。这种事,他也想干,但是他不能干,因为他是皇帝。</p>
天启皇帝脸的笑意更浓。有时候他很羡慕董宣武,羡慕董宣武能由着性子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而他却不能。天子是臣民的表率,有着至高无的地位,所以一切都得规规矩矩。其实皇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风光,甚至很多时候打掉了牙只能往肚子里咽。</p>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忽然有了主意,既然很多话他不方便说,不方便做,那干脆让董宣武说,董宣武做。</p>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哈哈大笑起来,他相信,这是一个非常“赞”的主意。</p>
面对董宣武,那帮臣会是什么样一副模样,他非常期待。</p>
“来人,传旨,立刻着董宣武进京,当着众臣的面解释清楚辽东的一切!”天启皇帝当即宣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