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军事天才带着资治通鉴来到异世界

第990章 御驾亲征(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布列颠尼雅帝国,潘德拉贡,郊外。

  乌列尔骑士团的15万大军,在潘德拉贡的郊外整齐成一个又一个军阵。

  在军阵的最外围,围着不少赶来这里看热闹的潘德拉贡的市民们。

  乌列尔骑士团的这15万将兵现在都很激动。

  他们之所以感到激动,不是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奔赴莱茵兰平原与法兰克军决战、将加百列骑士团和拉结尔骑士团的战友们救回来。

  也不是因为她们的女皇拿出了大笔的金钱分赏给他们。

  他们之所以感到激动,是因为他们的女皇将御驾亲征!与他们一起奔赴前线与法兰克军决战!

  位于这15万大军最中央的方阵,是他们的本阵。

  本阵之中,身为乌列尔骑士团团长的艾伦和乌列尔骑士团副团长的恩利并肩而立。

  在二人的身前,站着一名老者与一名小女孩。

  那名老者虽然年纪已大,但却神采奕奕,目光宛如老鹰般锐利。

  正是刚刚才和班克罗道别的雅各。

  而站在雅各左前方的这名小女孩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和雅各一样,伊尔莎也穿着一套精致、华丽又不失实用性的战甲。

  因为伊尔莎的年纪不大,所以体型较小,didū这边并没有储备有适合伊尔莎这种娇小体型的战甲。

  潘德拉贡的铁匠们在这3天里不休不眠地赶工,才总算赶制出了一副适合伊尔莎穿戴的合身战甲。

  御驾亲征,亲率乌列尔骑士团的15万大军去莱茵兰平原与法兰克军决战――这便是伊尔莎的策略。

  潘德拉贡现在虽然没有伊塞尔、没有阿尔伯特、没有苏诚。

  但却有布列颠尼雅帝国的皇帝。

  女皇率军亲征,让乌列尔骑士团的将兵们的士气空前高涨了起来。

  布列颠尼雅帝国的皇帝御驾亲征――这种事情的上一次发生,还得追溯到布列颠尼雅帝国的初代皇帝的时期。

  时隔两百多年,布列颠尼雅帝国的皇帝再一次地亲率大军和敌人决一死战。

  在戈泽文病逝的当天晚上,伊尔莎便把班克罗秘密召进了宫中,向班克罗告知了她想御驾亲征的这个想法。

  之所以秘密召班克罗进宫、跟班克罗讲述此事,只是为了向班克罗确认御驾亲征是否真的能让军队的士气高涨而已。

  伊尔莎要求班克罗诚实地回答:御驾亲征能否让乌列尔骑士团的15万大军的士气高涨起来。

  班克罗下意识地想否认。

  因为班克罗并不希望伊尔莎前往如此危险的前线战场。

  但就在班克罗抬起头,想要撒谎、回答说“并不会让士气高涨起来”时,他的目光和伊尔莎的目光对上了。

  当时,伊尔莎的寝室的光线比较昏暗,班克罗连伊尔莎的脸都看不清。

  但尽管如此,当时的班克罗却能很清晰地看清伊尔莎的双眼与她的目光。

  伊尔莎的目光是那么地坚定、那么地充满魄力与压力。

  自伊尔莎登基至今,这是班克罗第一次看到伊尔莎这样充满魄力与压力的目光。

  被伊尔莎用这样的目光注视着的班克罗,只感觉那些谎话卡在了喉头,怎么吐也吐不出来。

  最后,无计可施的班克罗只能无奈地轻叹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用自己的动作来告知伊尔莎他的回答。

  然后在第2天的清晨,伊尔莎便召开了大会,在白央宫的议事厅召见了群臣。

  大会刚开始,伊尔莎便直截了当地向群臣宣布了她要御驾亲征的这个决定。

  群臣皆面露惊骇之色――这是在得知伊尔莎决定御驾亲征后,议事厅内的所有大臣脸上的表情。

  以雅各为首的诸位大臣,立即表示反对。

  皇帝御驾亲征,和将兵们一起亲临前线――这的确是能极大地振奋大军的士气。

  但御驾亲征的风险实在是大。

  皇帝亲临战场的最前线――这种事情光凭想象,就想象得出来有多么地危险。

  在3年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供参考。

  3年前的“霸王反击”中,神圣希兰帝国的瓦希里皇帝也同样是御驾亲征,进驻位于战场前线的穆哈维茨要塞。

  之后发生了什么,也不需要多赘述了。

  米迦勒骑士团奇袭了穆哈维茨要塞,要不是瓦希里的运气够好,及时跑掉了,否则米迦勒骑士团将能立下“阵斩神圣希兰帝国皇帝”或“活抓神圣希兰帝国皇帝”的不世奇功。

  据说,瓦希里是乘着一辆驴车逃跑的,被米迦勒骑士团打得连头也不敢回,只顾着乘驴车狂奔、逃离穆哈维茨要塞――这件事不知是真是假,神圣希兰帝国中央一直否认此事,但“皇帝乘驴车”逃跑的这件事在神圣希兰帝国的民间传得很凶,直到现在都不知真假。

  在3年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供参考,雅各等人自然是不希望伊尔莎以身犯险,苦心劝说着伊尔莎。

  然而――不论雅各等人怎么劝,伊尔莎都没有任何要改变自己这一想法的意思。

  见伊尔莎铁了心地要御驾亲征,雅各也无可奈何。

  既然无法劝伊尔莎放弃,雅各便向伊尔莎提出请求,希望伊尔莎能带上他。

  雅各要和伊尔莎一起亲临战场的最前线。

  伊尔莎今年才12岁,年纪还小,让伊尔莎独自一人上到前线――雅各对此并不放心。

  而且,若是让伊尔莎独自一人上到前线,还有一个风险,那就是伊尔莎可能会瞎指挥。

  古往今来,那些御驾亲征的皇帝、国王总会犯同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瞎指挥。

  御驾亲征的皇帝、国王总会对部队的指挥指指点点。

  而面对皇帝、国王的这些“指点”,将领们也不得不听,因为这些可是君主的命令……

  将领们宁愿打败仗,也不愿意背上“违抗君命”的大罪。

  君主瞎指挥,害惨整支大军――这种事情在最近几年也同样有个现成例子。

  仍旧是3年的“霸王反击”,神圣希兰帝国的瓦希里皇帝不愿让他们的“铁锤”作战就这么无功而返,因此他下令禁止军队的撤退,要求军队留在艾格哈尔走廊和米迦勒骑士团打兵粮战,不顾两军的补给难易度差别,妄图通过兵粮战拖垮米迦勒骑士团。最终间接导致了希兰军的大败。

  </br>

  </br>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