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为flankerr的加更全部补齐)
“这个么……让我想想。”
常浩南没有马上回答林青的问题。
在完全掌握航发核心机设计的前提下,改出一款发电用燃气轮机并不困难。
工业燃机对体积和重量几乎没有要求,并且这个年代的天然气非常便宜,用户大多数也是油田这种天然气生产大户,燃料消耗高点就高点了,所以性能取舍以功率为主,跟航空发动机的取向非常接近。
因此,尽管燃料从航油换成天然气看似变化很大,但实际上需要进行的改动不多,也就是燃料液改气所需要的那些。
但动力燃机则不同。
一方面它的性能取舍以热效率为主,毕竟船上能带的燃料有限,热效率越高就能维持更长的续航时间,需要先对运行工况进行优化。
另一方面船用燃料主要是轻质柴油,流动性相比航空煤油差得多,反而比用天然气还要麻烦。
加上常浩南很快就要参与到歼7F的改进和十号工程之中,大部分的具体设计工作估计要由606所那边单独完成。
总之很难拿出优化涡喷14时候的那个效率来。
在经过慎重地思考过后,常浩南终于再次开口了:
“双转子涡喷发动机航改燃主要有两个思路,主要区别进气机构上面。”
“一是去掉排气喷管,将双转子结构当作燃机的燃气发生器,然后再配装一个与之相配的动力涡轮;二是去掉整个低压部件,重新设计新的低压压气机和低压涡轮,用新的低压涡轮驱动新的低压压气机并直接带动负载,这样可以省去一个动力涡轮。”
“如果你们要赶某个时间节点,非常急需一个设计方案或者是样机,我想606所可以先用第一种思路搞出一个早期型号给你们进行总体技术验证。”
“这个时间应该很快,大概半年,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只是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肯定会差一些。后续再用第二种思路进行升级改进,反正你们的护卫舰连总体设计都还没开始,进度肯定能赶得上,如何?”
听到这个消息的林青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一年……一年真的能完成?”
从他微微颤抖的语气来看,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在质疑常浩南的能力。
后者微笑着点了点头:
“涡喷14这个发动机的底子很好,尤其是一开始就使用了更先进的环形燃烧室而不是更简单的环管燃烧室,燃油雾化是通过气动雾化燃油喷嘴以及带文丘里管和套筒结构的双级旋流杯,可以借助文丘里管预膜和双旋流产生的强剪切作用,雾化、蒸发和掺混过程都要更强。”
“所以如果能放松对于燃油经济性的要求,那么整体上的改动量不会很大,加上本身就是一台中型发动机的底子,设计非常紧凑,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减小燃机体积,工作量不算很大,一年时间足够了。”
“那就太好了,那就太好了……”
喜出望外的林青赶紧端起杯子喝了口酒,才勉强让自己没有因为过于兴奋而失态:
“只要燃气轮机动力能有着落,剩下的都是小问题,都是小问题……”
“哦对了,小常同志,伱之前只谈到了设计部分,还有生产呢,生产过程需不需要进口外国零部件或者原材料?”
常浩南用几秒钟时间回忆了一下自己之前去410厂参观时候看到的情况。
“非要说的话,在制造和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进口的设备,但零部件包括材料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所以,尽管还不能确定最后的调拨价是多少,但成本肯定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可以节约宝贵的外汇。”
他非常清楚林青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因此特地强调了后面两句话。。
1996年,全国外汇储备才1100亿美元,刚刚结束了贸易逆差阶段没多长时间。
全国产,就意味着低成本。
哪怕调拨价的本币币值按照汇率计算比进口还贵,也无所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在这个年代,RMB和美元英镑这些货币,确实完全不在同一个地位上。
果然,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林青直接放下酒杯,双手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小常同志,你简直是我们的救星啊!”
就像每个飞机设计所都希望自家产品被空军用作主力装备一样,舰艇研究所也希望自家舰艇成为海军的当家型号。
当然,在这个领域,701所一家独大,几乎不存在任何外部竞争。
但作为型号总师,梦想总是要有的。
有谁不想看到自己设计的舰艇遍布三大舰队,挂着人民海军的旗帜驰骋大洋呢?
而要实现这一点,首要的条件就是建造数量不能太少。
像052那样造了两艘就草草收场的型号,只能当做明星舰,没办法成为中坚力量。
而建造数量,显然跟成本密切相关。
在同等条件下,燃气轮机无论建造还是使用成本,肯定是要比柴油机高一些的。
但皮尔斯蒂克柴油机的很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从法国进口,如果燃气轮机能实现完全国产化,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币嘛,贵一点就贵一点了。
但军队装备经费里面的进口配额可是有限的。
在这里用掉了,那里就要抠掉一点。
省下进口柴油机零部件的钱,完全可以换成几架反潜直升机,或者区域防空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之类海军最急需的东西。
“没关系。”
常浩南有点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热情,默默把手抽了回来:
“虽然我并不是船舶系统的人,但不论空军海军,都是咱们的人民军队,能帮上兄弟单位的忙,我也很高兴。”
林青的面色微微变了变,随后又郑重地道了声谢。
其实长期以来,不同系统的军工单位之间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
尤其70年代中期到90年初这大概15年功夫,因为各家“自谋生路”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摩擦,相互之间的排挤倾相当严重。
要是搁在十年前,船舶重工才不会过来给航空工业协办的航展帮场子。
到90年代中期这会,虽然情况已经改善了不少,但就像刚吵完架的一家人一样,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还是难免的。
否则林青也不会对涡喷14的情况一无所知了。
而701所和606所的这次合作如果能够达成,或许就能成为破冰的机会。
“不过,林总师,我希望您能向我,向606所保证一件事情。”
就在二人快要结束对话的时候,常浩南又想起来了一些之前在内部资料中看到过的东西:
“绝对不能再发生一次055型驱逐舰那时候的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