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八章 圈套、大圈套;那是啥玩意?!
“和我想的一样,他们真的来了。”总统旋即追问道:“波音工厂有受到轰炸吗?”
“没有接到这个报告,波音工厂应该是完好的。”
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总统没有说话,但看上去轻松了几分。
在西雅图北郊有一座名叫埃弗里特的小镇,这儿建有波音公司最大的工厂,巅峰时期每个月可以制造300架B-17重型轰炸机。
这座工厂一直存在,后世波音公司在扩建了埃弗里特工厂以后开始制造波音747、波音767、波音777客机。
如此重要的地方,美国人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他们直接学习了英格兰航空战期间英国人的做法——百密一疏,既然不可能百分百拦截敌人的轰炸机,那么干脆就对主要目标进行良好伪装,让敌人的轰炸机找不到、炸不中。
为此,美军雇佣了好莱坞的布景师约翰-德特利作为顾问,指导进行伪装工作。
许许多多的画家、木匠、景观艺术家、道具师都参与了有关工作,他们设计了一个庞大的方案——给硕大的工厂覆盖一整套完全的遮挡棚,然后布置模型。
整座工厂都被遮挡棚盖住,上面画出假公路和假草坪,还布置了假树、假汽车、假房,这样一来几乎以假乱真,从空中向下鸟瞰这座工厂就像是平平无奇的郊区公园和稀疏住宅区,显然是毫无价值的目标。
米国人!大大滴狡猾!
【配图】
“总统先生,海军部长也通知了,他正在路上。”
因为这是本土第一次受到空袭,而且还是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从性质上就决定了这件事肯定无法大事化小。
当晚,国务卿、陆军参谋长、海军部长等人都紧急驱车而来,在白宫对此事展开商讨。
“新闻稿已经在撰写了,联邦政府承担民众伤亡的赔付。”国务卿迪安-艾里逊说道。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平静地叙述道:“另外,我们应该鼓励民众购买这个类型的伤害保险,并向保险公司征收额外的所得税。”
“这次的空袭很可能激化民众的情绪。”乔治-马歇尔沉吟道:“但是,这并不是坏事。”
战争宣传主要在于强调和夸大意識形態的威胁,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宣传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相信欧洲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怀疑己方的正义性。
然而这一套说辞却没法适用于东方的大明,导致民众质疑太平洋战争的合理性,反对声音越来越大。
可夏威夷群岛是底线,不能让步,如果不是明军仍盘踞在夏威夷,那么现在完全可以和谈。
明美之间的秘密接洽也进行了好几次,最核心的分歧就是夏威夷的归属。
假如民怨汹涌导致联邦政府被迫放弃夏威夷来达成和谈要求,那可就糟糕透顶了——从今往后,西海岸永无宁日,必须天天提心吊胆提防着。
这正是美国上层现在最担心的。
所以一方面他们加强宣传,向民众着重强调夏威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下定决心拼尽全力尝试反攻瓦胡岛。
陆军航空队司令官亨利-阿诺德语气轻快地说:“我有個不错的主意告诉大家,我们研究发现,如果给超级空中堡垒的机翼外挂两个副油箱,它可以飞5500英里(8851㎞),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攻击他们西部边境的火焰油田。”
“西部边境?”国务卿迪安-艾里逊惊奇的问:“那太遥远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自杀式的行动?”
“你错了,国务卿先生。通过西伯利亚飞行,从诺姆到火焰油田只有4000英里,那距离英属印杜1200英里。”
“这太疯狂了!那意味着要飞越喜马拉雅山!”
“那又怎样?飞行女神伊尔哈特驾驶着她的双翼小飞机完成了环球飞行,为什么陆军航空队的小伙子们驾驶超级空中堡垒不能飞越喜马拉雅山?”亨利-阿诺德笑着说。
“好吧,你说了算。不过,我仍然担心这次的空袭会刺激中國人,他们的皇帝是个脾气很古怪的女人。”
“这难道不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吗?”
“你的意思是什么?”
“尼米兹认为现在具备了再一次进行海战的条件。”海军部长弗兰克-诺福克代为解释道:“如果我们惹恼了中國人,他们很可能会派舰队攻击阿拉斯加,这是一个圈套,太平洋舰队可以伏击他们,用汉语成语来说叫‘做好十足准备等待疲乏的敌人过来’。”
“这很冒险。”迪安-艾里逊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海军部长,“太多失败了,海军现在有信心战胜敌人了吗?”
弗兰克-诺福克望着二人,诚挚地说:“我们会做最大尝试争取胜利,国务卿先生、总统先生,请相信海军。”
“希望你们能履行职责,承担军费对应的效能。”迪安-艾里逊的语气很平淡。
总统吐出了“do it”两个单词,接着调转话题问道:“墨西哥师和巴西师的情况怎么样?他们能胜任战斗任务吗?”
“比普通的美国师要弱一些,尽管我们优先挑选具有良好教育的人,但是……这只改善了一点。”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有些无奈的回答道。
“可以给我一个大致的参考数据吗?”
“呃……总统先生,我想大概70%的水平。”
“好的,我想这足以应对一些基础战斗。”
军方当然不是应声虫,虽然联邦政府很乐于见到更多外国志愿者参与战争,减少本国伤亡,可是军方却比较抵触。
美军第一批组建了六个主要是墨西哥人和巴西人的步兵师,第二批计划组建再组建六个,可是暂时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付诸实施。
因为军方义正言辞的表示不能拿战争开玩笑,必须评估他们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然后再考虑是否进行第二批组建计划。
第151、第152两个墨西哥志愿步兵师计划部署到太平洋战场。
第153、第154、第155、第156四个巴西志愿步兵师更快,已经陆续准备运送去俄国加入英美远征军序列了。
如果说九月份的太平洋战场只是明美之间隔着重洋互扇巴掌,那么同期的巴尔干半岛可以说是大打出手。
在奥托-费尔特上将的指挥下,德军组建的J集团军群的22个步兵师、6个山地师、2个装甲师从匈牙利和奥地利的多个地方出发,同时遂行多路攻势,向南斯拉夫的纵深大举挺进。
在北边,维尔纳-蒂勒上将指挥G集团军群的20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装甲师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出发,迅速突入罗马尼亚。
总参谋部可谓是杀鸡用牛刀,对巴尔干地区的行动竟投入了百万大军。
加利西亚王国几乎不战而降,德军越境以后仅几个小时就宣布放弃抵抗,两军伤亡仅数十人。
罗马尼亚王国也大抵如此,因为上层缺少坚决顽抗的意念,军队士气低落,许多部队只做象征性抵抗就投降了。
因为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存在,德社与罗马尼亚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对后者而言,强邻在旁,岂敢放肆?
显然罗马尼亚人还是比较理智的,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不靠谱的英国人身上。
因此二十年代至今普洛耶什蒂油田出产的原油有很大一部分都根据贸易协定优先提供给德社,罗马尼亚也不敢大力打击国内的亲德人士。
夹道欢迎的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德军的行军速度,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引发的混乱阻滞的时间甚至比战斗更久。
为了争取完好无损的拿下普罗耶什蒂油田,德军还出动了空降部队。一个空降猎兵连作为先遣分队,紧随其后的是一整个伞兵师。
在这期间,伦敦方面也毫不犹豫的下达指示——摧毁普罗耶什蒂油田,不能让它被利用!
英军在一个月前就把第1空降师的1.3万名官兵派到了君士坦丁堡,本意是在战局不利时迅速部署到布加勒斯特,强行控制罗马尼亚国王以及上层政要,避免他们向德军投降。
现在伦敦方面又突然变卦,要求空降突袭油田,尽最大努力将之破坏——因为正米字旗老爷们担心只靠轰炸破坏的不够彻底。
好在普罗耶什蒂就在布加勒斯特以北几十公里开外,离得很近,行动方案无需彻底推翻重来。
行动代号:闹剧(Operation Slapstick)。
于是乎,洁白的伞花绽放在碧空之上,英德两支伞兵部队就这样在罗马尼亚油田不期而遇。
一场注定以“史上最乱之混战”而载入史册的战斗就此爆发——
德军在打罗军,英军到达后开始打德军,德军便调转枪口去打英军,英军一边防守一边打罗军。罗军期间又接到不要抵抗的命令,可是又不知道究竟是不打德军只打英军或是两者都不打……
德军伞兵因为绿色迷彩服而被称作绿魔、英军伞兵因为红色贝雷帽而被称作红魔,两支绝对的精锐部队围绕着普罗耶什蒂油田进行了持续一个昼夜的激战。
英军空降部队投入了少量Mk7小领主空降坦克,这些只有7.6吨的小玩意正常来说不堪一击,可是轻装上阵的德军伞兵又没有装甲载具支援,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多次进攻都因此而被打退。
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的有效射程又太近,因此费了好大劲才消弭了这些轻型空降坦克的威胁。
普罗耶什蒂油田附近并列着十二座炼油厂,厂区宽近十公里,烟囱林立。
在此期间英军分出小股部队攻击了这些炼油厂,但是他们发现携带的炸药数量远远不足以达成彻底破坏,后来补运了一些炸药仍不敷用,前往增援的一个皇家工兵连也被德军伏击死伤惨重。
激战至翌日早晨,从君士坦丁堡起飞的28架惠灵顿中型轰炸机和19架哈利法克斯重型轰炸机赶来助阵。
由于地面上有英军布置彩色发烟罐来指示目标,而且也几乎没受到高射炮的干扰,轰炸机编队低空投弹的命中率倒是颇为可观。
这时,长驱直入的德军大部队已经迫近了。
但迫于形势,英军第1空降师只能收拢部队向东南方向撤退,此战粗略统计损失约2800人,包括战斗伤亡、事故、被俘。
遭受战火摧残的普罗耶什蒂油田一片狼藉,黑烟直入云霄,空气中弥漫着石油的气息,血迹斑斑,弹壳遍地,双方官兵尸体随处可见。
尽管闹剧行动没有完美达成预期,但是英军估计削减了大约55%产量,其中20%短期不可恢复——普罗耶什蒂油田的年产量约为980万吨。
九月中旬,夏威夷。
可以说周长风为军国大事操碎了心,一边要指挥前线战斗、一边要纵观总体战局、一边要关注朝廷决策、一边要留意科研进展。
毛伊岛上的小规模战斗一如既往的进行着,双方都没有全线进攻,战斗只局限于个别关键战术要地。
这段时间美军因为零敲牛皮糖战术损失了数十个排级据点,还成建制搭进去好几个连队。
在吃了这个策略的亏以后,西蒙-巴克纳中将也做出了调整,大力加强二线预备队的战斗力。
他用M8灰狗装甲车、M8斯科特自行榴弹炮、M3半履带车组成了许多支加强连级别的机动特遣队,随时待命,一旦明军以多打少围攻某个据点,那便迅速出发救火解围。
总的来说这个应对措施很有效,零敲牛皮糖战术不再管用,周长风因此尝试下了个圈套——诱出一支美军机动特遣队,然后派出精心准备的机械化部队发起进攻。
“差不多了,再来一轮急袭射,然后准备冲击。”
“得令!”
斜阳西沉,二十多辆装甲载具和近两百美军被包围在一处平缓坡地旁建立起环形阵地抵抗,明军这边十几辆云豹和大量陆战队步兵正蓄势待发。
密集的子弹穿梭在半空中,不断有炮弹落入美军阵地爆裂,迸发出闪光和扩散的硝烟。
就在这时,美军增援部队也匆匆赶来,试图解救这支机动特遣队。
周长风通过炮队镜瞧见了一些异样,在那些圆润的谢尔曼后边还跟着几辆宽大笨重的坦克,看上去就坚固无比。
“啊?那是啥玩意?”他诧异地问。
一名少校参谋拿出刚印发不久的小册子翻阅了几页,报告道:“六型重战车,数量很少,德人在欧洲遭遇过,有五十多吨重,一百公厘厚的装甲。”
【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