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一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县(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人,被视为正一道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
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他的从神为广祐真君王长、普祐真君赵昇。
张道陵祖籍江苏丰县,相传为张良八世孙。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就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隐居洛阳北邙山,学习长生术,朝廷征为博士官,但是其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时,其在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造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青城山逝世(约172~178年),相传年123岁,道教称他为“祖天师”或“教主”。
另外据传《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所作。其弟子有300多人,并设立二十四治,为后来五斗米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箓见长,故世称符箓派,也叫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极虚道的别称,同时也含正宗、正统、规整的意思。
张道陵临终,将剑印传予其子张衡(称嗣师),张衡传子张鲁(称系师),张鲁是三国时割据汉中的主要势力,在汉中地区实施“政教合一”的统治,推行很多公共福利事业,颇得民心,后来归顺了曹操。
张鲁晚年嘱其子张盛,后来均由后人或族人世袭张天师位。而张家所传的正一派道士,婚娶不出家,其道观,被人称作“子孙庙”。
历朝帝王追加了历代张天师不少“封号”与“赠号”。龙虎山也成为正一天师道的祖庭,历代张天师原居“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至今张天师已传至第64代,64代张天师现居台湾,已羽化仙逝。(1949年2月,63代天师张恩溥迁往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2008年10月17日(76岁)物化)。
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箓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天朝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他是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
从东汉张道陵正式创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师道在天朝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正一道在自身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西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即江西鹰潭龙虎山,因“丹成而龙虎现”,故改甸为龙虎山)
张道陵在龙虎山用三年时间炼成九天神丹后,已六十余矣,吃了神丹容貌益少,“返老还童”,像30岁左右的人。接着又在龙虎山东北边的西仙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并建立天师草堂,广传弟子,为人治病,到他经嵩山二人巴蜀时,已经90多岁了。由此可见,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修道讲课时间长达30余年,这段不算短的日子,是他炼丹学道的主要时期。如今“炼丹池”、“濯鼎池”、“习升台”、“天师草堂”等遗址仍在,壁鲁洞中的石灶石床石几俱存,多种史籍均有记载,多处遗址历历可考。正如葛洪在《神仙传》中所述:“陵初入龙虎山,合丹斗剂,虽未冲举,已成地仙。”可见他那时的道学功底已经相当深厚了。
张道陵第二次携弟子王长嵩山人巴蜀已过九十高龄。为什么耄耋之年还要入蜀,一是“闻蜀人多纯厚,易于激化,且多名山”,对创教有利;二是“闻巴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他要继续用符、丹为人治病,佐国佑民。入川后,他先居阳平山,后住鹤鸣山,还到了西城山、葛溃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炼志,著作道书24篇,足迹遍及巴蜀、陕西等地。他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凡入道者须出信米五斗(汉时一斗等于当代二升,五斗即等于2014年一斗),“付天仓”以备饥荒和作“义舍”之用。
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时张陵109岁),五月一日,“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命陵为“天师”,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陵)《正一盟威妙经》,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二十四治,付天师张陵奉行布化。”按《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自此功成道著分领二十四治,第子户至数万,道教遂大行于巴蜀一带。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张陵123岁,是年九月九日,将诸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云台峰,白日升化。
自“祖天师正一道”创立以来,历为道教所尊,认为它是正一盟威之道,是伐诛邪伪、整理鬼气、统承三天、佐国佑民、新出治世的真道,即真一无二的正道。时人尊张道陵为人天之师,又称天师道。宋元以来,三山符录统归龙虎山,遂统称为正一道,以区别金元之际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关于张陵创立道教的过程,《道藏》多处记载,葛洪在其所著《神仙传》中说:“......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乃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降,千乘马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长官......”。
张道陵天师为天师派第一代张天师,其继承者为第二代张天师张衡(非科学家张衡)
张道陵,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天师,由于是第一代,所以又称祖天师。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祖天师化去后,由儿子张衡接任,史称嗣天师。衡化去后,又由子张鲁接任,是为系天师。到了第四代孙张盛时,回归迁居江西鹰潭龙虎山,子孙世传其业,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张天师。民国初期,已传至六十三代张恩薄。到六十三代以后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认证下一代天师,使得张天师职位停传。当初六十三代张恩薄天师追随蒋介石离开大陆(解放时被北京定为牛鬼蛇神和大地主),逃亡台湾。本来要传给长子,但长子青年夭亡。张家一族有没有选举出新的人选,于是至今天师职位悬空未定。大陆内地道教方面则表示不承认任何六十四代或六十五代天师。台湾自称是正统,基本只在张源先(当初在台继承六十四代,为张恩薄老天师的侄子。已故)、张道祯(继承了张源先的职位。但不承认张源先为六十四代天师,认为只是其代理)、张美良(六十三代的幺子。声称张源先当初造假,按遗嘱自己才是真正人选),后面还有一群是不是张氏一族天师后裔都不确定的跑出来说自己是张天师。各方各执一词,真假莫辨。
天师府祖天师
自明清以来天师一脉竟是自传,无帝王诏书认定,时至今日更无法传承天师之位,从六十三代之后的延续情况来看,历代天师血脉驳杂不轻可见一斑。
第一、二、三、四代天师得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全部成仙。
第五代张昭成119岁
第六代张树100余岁
第七代张回
第八代张迥90岁
第九代张符93岁
第十代张子祥120岁
十一代张通97岁
十二代张恒98岁
十三代张光104岁
十四代张慈正100余岁
十五代张高93岁
十六代张应韶不明
十七代张颐87岁
十八代张士元92岁
十九代张修85岁
二十代张谌100余岁
二十一代张秉一92岁
二十二代张善87岁
二十三代张季文87岁
二十四代张正随87岁
二十五代张乾曜85岁
二十六代张嗣宗81岁
二十七代张象中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