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端粒而发散思维所带来的深入思考,让李长风感觉极为恐怖。
他隐隐觉得,人类的死亡诅咒,有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不一定是人类基因上的缺陷。
或者说,人类的基因,可能被动了手脚!
“不论如何,我选择端粒的方向进行研究,这是正确的。”
李长风收起心里的种种杂念,开始制定研究计划。
人体正常衰亡,无非就在于端粒磨损殆尽,从而导致细胞无法继续分裂下去,人体代谢停止,各项器官也从而衰竭,就此死亡。
不仅仅是人类,地球上所有的动物,自然死亡的过程都是如此,这是生物无法避免的死亡诅咒。
只是,95后的人类,提前面临着这种寿命的限制。
细细思索一番过后,李长风总结出了一个结论,想要解决寿命问题,只有两个切入点。
第一个,就是如何让端粒变得更加耐用,提高端粒的长度,从而让细胞可以分裂更多代,提升寿命。
第二个则是有些疯狂了,那就是癌细胞,但是李长风这个想法却并非空谈。
“癌细胞是通过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由体细胞的细胞突变而产生的,基本可以达到无限次分裂,前提营养物质,原料,模板,能量。”
“端粒酶可以修复细胞在分裂时产生的损伤,而端粒酶则是在细胞分裂时产生的,每次都在消耗。”
“如果能让普通细胞具有癌细胞的特性,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无限产生端粒酶,是不是就能达到永生呢?”
李长风在文档上面,写下了自己的这个假设想法。
如果他这个想法传出去,肯定会让无数生物学家都嗤笑不已,甚至嗤之以鼻。
李长风并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毕竟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疯子也很多。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无数天才科学界,其实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永生,则是一个人类从未放弃追求过的领域,历代以来无数科学家都朝这个领域发起过挑战。
但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用他们的失败证明了,这是一个上帝领域,是人类绝对不可能涉足的领域。
癌细胞是可以无限分裂不错,但是这需要庞大的能量!而且它的代谢极快,根本不可控!
话虽如此,李长风却依旧想要尝试一番。
毕竟别人的实验结果终究是别人的,你自己得尝试一番才行。
…………
第二天,李长风便先让科研生物中心送过来了三只科研用标准巴西龟。
科研用标准,意思即为实验对象没有任何病原体,是健康的,只有这样的生物才能用于标准实验。
将其中一只巴西龟给杀死之后,李长风熟练地将它肉壳分离,大脑放置在冰PBS皿中,然后开始分离内脏,放入缓冲液。
做完了除菌工序,李长风拿着一份组织样本,开始放在显微镜之下观察。
人类在自然界算是较为长寿的物种了,但是人的细胞分裂代数,只在40到50代左右。
而乌龟是动物界极为长寿的生物,而他之所以这么长寿,一是因为他属于冷血动物,身体代谢缓慢。
二是因为它的细胞分裂代数在110代甚至更多,它的端粒比人类更耐用。
李长风就是要研究乌龟的细胞端粒,从中寻找出可以延长人类端粒寿命的办法。
在显微镜前观察完培基之中细胞组织的状态后,李长风将这些数据记录了下来,然后过去将乌龟的海马体剪成细细的碎片,同时加入0.25%的胰酶,随后放入37恒温箱里。
他要观察乌龟端粒酶的衰减指数,以及活跃性,不过首先还是得先将其分离开来才行。
等了差不多几分钟后,李长风拿出准备好的培养皿,放入离心机中分离端粒。
一切的操作行云流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做完这一切后,他又马上进行活体龟的端粒体分离,又是一阵忙碌。
现在天色已经黑了,偌大个实验室里,仅仅只有李长风一个人的身影在忙碌着。
………
………
李长风对于乌龟端粒的观察实验持续了三天左右的时间。
但是结果却当头给它泼下了一盆凉水。
乌龟端粒的确非常耐用,可以支持细胞分裂100代甚至更久。
可是通过这几天的研究,他才算搞懂了原因是什么。
乌龟这种长寿的代价,就是减缓体内代谢,而且这种减缓对它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人类不同,如果人体陈代谢减缓,会引发高血脂、肥胖以及衰老等等症状,以及大量疾病。
对于人类来说,代谢加快才是健康的保证。
两者之间,完全背道而驰。
“果然是异想天开吗?”
李长风看着电脑里的实验数据,长长地叹了口气。
乌龟是乌龟,人是人,两者完全不能想通,根本不可能具有延长端粒寿命并且加快细胞代谢的办法。
第一个设想实验宣告失败,剩下的就是癌细胞实验了。
但是这一实验李长风现在却根本没法做,他没有这个条件。
将人体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并且抑制它的分裂速度,让人体不会死亡,哪怕对于世界尖端科研团队来说,这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课题。
他只有独自一人,没有团队,更没有可能达到这一步,连基本的实验条件都不够。
“难道人的端粒寿命真的没法更改么?那为什么又会在35岁时死亡呢?就像是被人设定好的一样。”
“人体基因怎么会这样设定?那之前为什么有活到百岁以上的人类?这难道是近代人类的基因突变吗?”
“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李长风抓着自己的头发,大脑极速运转,苦苦思索着答案。
对它而言,没什么比这更加让人苦恼的事情了。
而就在这时,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向了旁边的那张实验桌上。
那上面有一张名片,王常辉教授的名片。
本书来自:.fa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