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战俘处理”
<content></p>
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p>
——契诃夫(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p>
最家族终究还是投降了,在其任家督最义守的带头下,最家族的数万大军连带着所有家臣全部投降了炎黄家族;一战攻下山形城逼降最家族的真田昌幸,并未处理投降的最家族。</p>
主动投降的最义守,从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真田昌幸更大一辈的老资历;当年最义守担任最家族家督的时候,真田家族的家督还是真田昌幸的父亲,而是那个时候两个家族是有着相当不错的交情在的,只不过后来随着一辈人的老去,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逐渐淡化了。</p>
尤其是真田家族受到织田家族的进攻以后,为免引火烧身,仍是最家族家督的最义守面对真田昌幸的求援,他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增援真田家族,好在他也没有趁机迫害过真田家族。</p>
现如今的最家族和真田家族,虽已不再有曾经的友好关系,但最起码还有着一份香火情在;所以,真田昌幸没有为难投降的最义守,而是派人将所有最家族的成员和家臣送往三户城。</p>
随着山形城的陷落和最家族的投降,真田昌幸让最义守临走之前写了几封劝降信,有了这几封劝降新,仍然坚守在大村町的青木一重所部和坚守在真室城的鲑延秀纲,都没有再坚持下去。</p>
因为之前最义光的疯狂扩军备战,野国境内的最军战俘数量是非常恐怖的,这实际已经影响了野的正常生产发展,甚至野都有可能因此而快速衰败下去。</p>
远在三户城的白峰,得知最家族已经投降的消息后,一边亲率三户城附近的大军南下高水寺城,一边给由布惟信、真田昌幸等人下令,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遣散最军战俘。</p>
除了遣散最军战俘以外,白峰还给由布惟信等人下达了一系列的军事命令:战后的野国,将由真田常备军和九户常备军,以及被编入炎黄军作战序列的最降军暂时驻守,所有守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真田昌幸;这也是说,真田昌幸将成为炎黄家族在野国境内所有军队的统帅。</p>
主力未遭重创的炎黄常备军,立即动身从野国向下野国进军,配合卢库鲁斯和布洛诺征战下野;第一旌旗军团和第二旌旗军团则是开赴野与越后边境,随时准备进军越后。</p>
收到命令的各军主将,没有多做停留行动起来;相于率军出征的将军们,留守野的真田昌幸所肩负的责任无疑更大,要知道最军的战俘问题处理起来可是颇为棘手的。</p>
最军的战俘不仅有最家族的常备足轻和最家族的征召农兵,还有大量最义光用金银珠宝招募来的野武士和自由忍者;前者的处理还算是不难,常备足轻留在炎黄军服役行,征召农兵全部遣散回乡,炎黄家族只需要为此多付一笔遣散费用即可。</p>
事实,这笔钱也不用炎黄家族出,最义光用来招募野武士和自由忍者的那笔巨款,因战败而最终回收到了真田昌幸手;有这么一笔巨款在,真田昌幸连重建野所需的资金都不愁了。</p>
将所有的农兵遣散之后,包括天童赖贞的天童军和延沢满延的延沢军在内,偌大的野国只留下了一万五千常备足轻;这一万五千常备足轻,暂时被真田昌幸命名为野军。</p>
天童赖贞、延沢满延、氏家守栋、成沢通忠、鲑延秀纲等没有被送往三户城的原最家臣,全部都被真田昌幸调出了野军;真田昌幸名义是让这些人帮他一起处理繁杂的重建政务,实际却是他为了组建一支忠于炎黄家族的野军,而必须采取的分离措施。</p>
从真田常备军和九户常备军精挑细选出来的各级将领,虽不能说全部死忠于炎黄家族,但忠诚度方面总要最家族旧将强得多;在条件有限的前提下,真田昌幸已经尽可能做的更好了。</p>
真正让真田昌幸感到棘手的,是那一千多野武士和将近两千自由忍者;最义守的投降,让山形城内的野武士和自由忍者,几乎没有经受什么损失,成为了炎黄家族的战俘。</p>
加真田昌幸之前混编的那些野武士和自由忍者,山形城内待处理的野武士有四千余众,自由忍者的数量更是直逼五千;不过,在真田昌幸为这些野武士和自由忍者头疼的时候,炎黄忍军统领服部半藏亲自带着白峰的手令找到了真田昌幸,从他手接管了两千自由忍者。</p>
服部半藏走后第二天,炎黄谍军统领吉川直树亲自带着白峰的手令找到了真田昌幸,又从他手接管了剩下的将近三千自由忍者;这样一来,真田昌幸需要处理的,便只剩下四千余众野武士。</p>
野武士与正统武士的区别,不仅在于双方的实力差距,更在于双方的品质差别;出身低微的野武士,绝大部分都是利益为重的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心根本没有多少忠义观念,很难效忠于谁。</p>
放任四千余众野武士不用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任用野武士又有非常大的潜在风险,陷入两难之境的真田昌幸,本事务烦恼,于是便将这四千余众野武士与炎黄军暂时混编在了一起。</p>
在高水寺城和卞石御所,崭新的炎黄常备军和九户常备军已经齐装满员,并且正在日夜操练;真田昌幸身边的真田军数千将士和九户康真身边的九户军数千将士,战后肯定是不可能再编入真田常备军和九户常备军的,所以在征得九户康真同意后,真田昌幸索性将两军进行了混编。</p>
真田军数千精锐加九户军数千精锐,再加四千余众野武士,新编组的这支一万五千规模的军队被真田昌幸暂时命名为炎黄军,并由九户康真负责统帅,也算是解决了野武士的问题。</p>
忙碌于野政务的真田昌幸并没有注意到,他临时混编组建的这支炎黄军,已然成为了全帝国武士例最高的一支军队;从古至今,帝国境内还没有哪支军队的武士数量达成如此恐怖的地步!</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