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55】我说的对么?【8更】
“我能把一小块石墨,分离出几亿万层的石墨烯!”
罗籍的声音在办公室内不断的回旋
孙继涛和卞小敏不敢置信的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青年,喃道:“你说……什么?”
“两位教授也不用在这装聋作哑,我知道你们听得很清楚!”
“一块手指甲大小的石墨,本身就含有几亿万层的石墨烯薄层,只不过以现如今的技术,压根没法把这块石墨,完整的分离出来罢了……但是,我有办法!”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它一层层堆积起来,就是石墨。
只不过这个堆积的量,300万层也只能形成1毫米厚的石墨
实际上,这种物质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
但纸上的石墨烯,是没法剥离的。
曾几何时,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任何二维晶体在有757限温度下存在。
石墨烯就是二维晶体结构,所以,自然界不可能存在
这导致了很多人都对这种物质失去了研究的兴趣,直到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在一次无意识的实验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物质
他们也因此获得201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甚至震撼了整个凝聚体物理学学术界。
虽然理论和实验界,都认为完美的二维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稳定存在,但是单层石墨烯,却能够在实验中被制备出来
这对于热力学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如果我猜测的不错,现在全世界最先进的石墨烯分离技术,也只能剥离出石墨上的一层或者多层石墨烯,把一块石墨完全的打碎,压根不可能!”
“你们所说的石墨烯作为负极,也只不过将一层层的石墨烯堆叠在一起,形成类(bddf)似石墨的一种负极材料!”
“这样,当然是没多大用的!
就像人为的一张张纸堆在一起,和机器压成的压缩纸,压根没有可比性!”
了!”机器可以1毫米含有100张白纸,而人为压,5张就超出1毫米罗籍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吕新民身前的白纸,他用手压了压,1毫
米差不多就只能5张白纸而机器,能够压缩100张!
“同理,你们研究所用的石墨烯负极,撑死了就只能堆100多层的
石墨烯,再加上提取技术的难度,这100多层的提取成本,就已经超出了电池制造所能承受的限!”,到达一个消费者都没法接受的天价!”义,只能让电
“再堆叠上去,其实压根也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让电池成本无限提升“我说的对吗?两位教授?”
罗籍盯着孙继涛,孙继涛无话可说
卞小敏张了张嘴,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两个人压根就没有想到,原来石墨烯电池不成功的原因,居然是
因为技术。一是没法直接分离一整块石墨,二是剥离的石墨烯薄层,堆积起来用
作负极的上限,只能150层,再上去不光成本超标,厚薄度其实也已经和石墨差不多。再增加上去,电池的体积就会增加,这无疑是适得其反
,
所以,电池圈才会得出一个结论,石墨烯150层极限,在这种极限情况下,石墨烯电池比之石墨电池,各项指标提升10%
10%
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
也就是4000毫安时的电池,换了石墨烯之后,只能4400毫安时,但价格可能要比4000毫安时的石墨电池,贵上好几倍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花大价格,用这种电池。
这也导致了石墨烯电池迟迟没有研发成功,但无数机构一直在试验,却迟迟无法突破。
于是无数的科学家都认为,石墨烯作为电池负极,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也就是一开始卞小敏和孙继涛的论断。
啪!啪!啪!
吕新民忍不住拍起手来:“怎么样,老孙,小敏,是不是让我们小罗同学,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老吕内心那个畅快啊!
罗籍再一次没有让他失望,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回击了两个堂堂的金大材料化学系的教授,其中一个……还是国内著名的钾电池权威。
“如果……真如你所说的,可以有一种技术,把石墨直接分离!”
“上亿层的石墨烯作为负极,确实电池会得到一个质一般的飞跃!”
“百倍的充电提升我不知道,但几十倍,肯定是可以的!”
电池的负极是一种损耗,采用石墨,一次电离可能会损失几百万分之但采用石墨烯,一次电离一片都击不破,因为它的牢固性。
几百次才损失一片
所以,它可以抵抗几百亿次电离。
这样一对比,石墨烯的优势瞬间凸显。
几百万和几百亿
这就是两者最为负极材料的差距!
虽然是同一种物质,但就如同石头和砂子,同样重量放入容器之中,后者可以比前者多装接近数十倍的水。
“卞教授,可以……去做实验了吗?”
罗籍对着一直陷入了呆滞的卞小敏说了声,她有些惭愧的摇了摇头。
“走吧,这一次……我充当你的助手!”
“我倒想看看,你怎么把一块石磨,分离出几亿片石墨烯,这种技术,我可是闻所未闻!”
“哈哈,我也是!”
孙继涛哈哈大笑,对于罗籍,眼神中却多了一分不一样的意味。
这个学生,很不一般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