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接踵而来
靖王接过懿旨,看了李修能一眼,然后才对传旨太监说了一声,自己要去换身衣服,再随他一起进宫。
传旨太监料靖王这个时候也做不了什么事,于是点点头勉强答应。靖王府外是他带来的一整队禁卫军,早就将靖王府围了起来,如果靖王第一个念头想跑的话,就会被禁卫军当场射杀,死不足惜。
靖王爷知道如今骑虎难下,皇后一党早有准备,他这个时候反抗就等于是自己承认了错误,前脚刚失了民心,后脚就给他安上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那个时候可能所有的人都会站在皇后一面指责是他靖王府的不是,而不会想到,皇后等得就是这样一个自己主动犯错的机会。
李修能自然也是明白皇后这个时候派人给他们父子下懿旨目的是什么,可是为了娶余芳菲,他不后悔自己这样做。
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的时候,在遇到危险的情况下,靖王爷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儿子的安危。
撑着回去换衣服的时间,靖王爷对李修能说:“这次入宫凶多吉少,万一真的遇到什么危险,你一定要想办法逃出来,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修能面上点头,但是在心里却早已经打定主意,如果真的有什么危险,誓死他也会保住靖王爷的安危。
而靖王妃,管理这整个王府,同靖王成亲多年,两人也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李修能,还有一个虽然此时年纪尚幼,可是每每表现出来的才能也与李修能不相上下,两个孩子都是靖王爷心中的宝贝。
既然知道这次入宫的危险,靖王爷临离开前也仔细交待,不管怎样,要保住王府的血脉,还将最后的逃生通道告诉了靖王妃嘱咐她不到最后的紧急关头千万不要动用这条通道。
因为这条通道只能使用一次,如果轻易使用等到再修好另外一条就不知道还需要花费多少工夫,而且那个时候皇后的人肯定会盯他们更紧,想要再建一条密道,恐怕更是难上加难。
将一切事宜交代清楚,靖王爷才和李修能一起,跟随传旨太监,在禁卫军的“保护”下,进了皇宫。
懿旨上说,皇后娘娘要见他们,可是实际上他们到了宫里,去的却并不是皇后住的凤栖宫,而是皇帝的寝宫。
在皇帝的寝宫外,靖王爷和李修能被命在房外等候通传。等了许久,才见一身艳丽华服的皇后从房里悠然的走出来。
李修能和靖王同时下跪见礼,皇后在太监搬过的椅子上坐下,才慢悠悠的开口:“都平身吧!”
靖王爷和李修能这才得令起身,但是两人还尚未站稳,皇后却又开口了:“靖王,你可知罪?”
靖王爷一听只得又立马跪下来,父王跪了,李修能自然也只能跟着跪,于是刚才起身,现在两个人又重新跪了下去。
靖王爷回答:“儿臣知罪!”
“你可知何罪?”
“儿臣接到母后懿旨就当立即赶进宫来,却想着不能在母后面前有失礼数,净面更衣后才出发,耽误了母后的时辰,儿臣知罪。”
“哼!”皇后突然一声怒哼,声音威严而隐含怒气,说:“休想欺瞒本宫!”
“你这个儿子做的好事,如今都传到本宫的耳朵里了,你还想隐瞒,当本宫是死人吗?”皇后一怒,手一下重重的拍在身下的椅子扶手上。
靖王爷一听,果然来了,真的是怕什么就来什么,皇后不知道在他们身边安排了多少人,李修能的事情才发生不到两个时辰,宫里就有了消息。
这些人时时刻刻在等着它们父子出错,好像对付太子一样将他们父子也踢出局去。
“养不教父之过,是儿臣教导无方,才导致逆子犯下如此大错,请母后责罚。”
“责罚?若不是我早已经得到消息,你恐怕还要将本宫蒙在鼓里,你的眼里还有本宫和皇上吗?还是你当皇上病重,三王爷监国就管束不到你们父子?”
“儿臣不敢!”
“不敢?不敢你们还敢做出当着全京城人的面公然抢亲,还敢仗着自己的身份殴打朝廷命官,你们的眼里还有王法,还有本宫和皇上吗?”皇后一顶顶的帽子扣下来,靖王爷一言不发,这个时候,只能任凭皇后发落。
等到皇后终于训斥结束,靖王爷父子已经在地上跪了将近半个时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刻他们父子就是那案板上的鱼肉,任凭皇后的宰剥。
李修能一直闭口跪在靖王爷的身后,这样的局面他已经料到,只是不知道接下来皇后会怎样处置他们。
“本宫已经派人去接当事人去了,你们就等着跟人好好道歉,至于杜尚书,本宫也已经派了太医去他府上诊治,你们做下的好事,却要本宫来替你们善后,你们说,该如何自罚?”
李修能听着皇后这一番说辞,看来皇后是在怀疑他们,认为他和余府只是在做戏,居然已经先派了太医去核实,看来皇后还是不相信的。
只是余芳菲,她居然让人接她进宫,是想要扣押她吗?李修能一边猜想着一边等待。杜若那边他并不担心,因为杜若确实受了伤,至于伤的怎么样?只要他打上去那一鞭是真实的,那就足矣证明事情的存在。
可是余芳菲?李修能的心下紧了紧,她其实早就已经猜到皇后不会放过余府,所以想先她一步,让余府同自己交恶,撇清关系。
很快余芳菲就被带进了皇宫,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余芳菲并不是一个人进宫来的,跟她一起的人还有一个――余尧。
看见余尧一起来的皇后心中也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也一起进宫来了。
余尧一见到皇后便是“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那老弱的身子,发白的头发,此时在李修能看来是那样的孱弱与悲悯。
皇后一看,赶紧问到:“老太傅,这是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