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帝国重器

第七百零三章 绣城印象

帝国重器 周硕 5280 2024-01-19 06:42

  胡文海在与夏雪宜敲定了新京东方的组建方案之后,在绣城又多呆了一段时间。

  跟踪了新科科学院一些重点项目的进度,安排了一些新项目的研发工作,剩下的时间被他用来在绣城好好的逛了逛街。

  说起来,他甚至已经对这座自己家乡的城市有些陌生了。不论是未来的绣城还是过去的绣城,与现在的绣城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东风快递对城市运转模式的影响是一个方面,而特区、进出口贸易,高科技产业和高校集群等新的因素,同样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绣城原本是坐落于小凌河北岸的一座城市,处于辽西走廊的中间位置,自古以来是东北游牧渔猎文明威胁中原的必经之地,乃是关系到天下兴衰的重要节点。

  在八十年代以前,绣城的主要城区集中在小凌河以北。老城区的城市基础建设并不落后,只是城市的规模也并没有多大,所以运转的还算不错。然而几年不见,绣城如今早就已经大变模样。

  蜿蜒的小凌河跨度大概有一公里左右,过去的绣城只有两道桥梁跨越其上。一个是西大桥、另一个是南大桥。这一次胡文海回到绣城,却愕然的发现,小凌河上此时已经又新建了四座桥梁,更有三座桥梁在建。绣城市府像是不要钱一样,把允许建桥的地方至少在规划上都作出了建桥的计划。

  这样疯狂的建桥计划背后,折射的是绣城的入海战略。

  向南!再向南!

  绣城市府班子通过的最新规划,是打算将绣城城区比照现在再扩大十倍,打造大绣城!将绣城建设成如同盛京、铁岭、鞍山、辽阳、抚顺、本溪这样的巨大城市群落。

  初步目标是将绣城的城区与县级市绣西连接起来,直达渤海海岸。而绣城的影响力将辐射到朝阳、阜新和盘锦一带,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将这个城市群落打造成一个“一小时”经济圈。

  最后,整个渤海省可能会形成三个城市群落――盛京城市群、绣城城市群和大港城市群。

  以及最后的最后,将三个城市群连成一片,与京津工业区成为像日本“太平洋工业带”一样的“环渤海工业带”。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渤海省甚至已经在着手进行“大烟”渤海海峡海底隧道的可行性论证了。

  反正说实话,渤海省这两年财政收入很有点花不完的感觉――折腾吧,万一真的成了呢?

  这些就说的远了,都是些长期和远期的愿景。而这几年在绣城发生的改变,却是真真切切的。

  绣城的新城区跨过小凌河,向着南方的渤海海岸推进了近十公里,相当于重建了三个绣城的老城区。

  得益于绣城本地就有重型机械工业,绣城建筑业的机械程度极高,城市建设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丝毫不弱于第一个特区深圳的建设速度。

  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还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和人群,绣城的经济结构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计划单独升级成地级市的绣西市坚决拒绝了这一“好意”,换来了将绣西纳入绣城规划的福利。

  绣西的支柱产业造船业,这几年依托绣城的资金支持,获得了相当巨大的发展。

  绣西造船厂的大黑鱼工业不提,单是民用船舶建造就创造了两百多亿的产值。绣城石化从绣城的城区逐渐搬迁到绣西,单是置换出来的工业用地就狠赚了一波。绣西借此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到1990年产值竟然超过了造船业,高达四百亿人民币。这还是绣城石化没有搬迁完成,整个搬迁和扩建工程,预计要到1993年才能完工。

  至于石化的配套产业,三酸两碱、煤化工,合成氨、化肥和乙烯工业,更是在绣西蓬勃发展起来。

  而另一方面,绣城城区的很多工厂开始向滨海工业区搬迁,又带动了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基本上来说,绣城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历史上三十年才实现的建设成果――而且还大大超出了。

  城市发展,同样离不开人口。绣城从八十年代的六十万城区人口,到1990年统计数据显示,城区人口已经突破了一百万级别。新增人口,主要是从周边区域,以及东北的其他地区慕名而来的流动人口,除此之外还有全国各地调动工作的职员,考上绣城高校的大学生。

  和深圳等南方特区的建设模式不同,深圳特区是为了建设一个对香江的贸易口岸,是作为国内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因此全国各地支援建设,有所谓“一个城市一栋楼”的说法。

  而绣城的特区并不只是一个贸易口岸,而是作为东北工业升级的发动机、电子产业基地,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地区中心城市等概念进行规划的。

  因此绣城得到的扶持方向也不尽相同,没有了“一个城市一栋楼”,但是却换成了“一个名校一座分校”的模式。

  早期胡文海花了大力气,从魔都拉了一票高水平高校的分校来。而打开了这个局面之后,后面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有新科科学院大洒金钱,绣城市府出台了一系列对高校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大力发展高校经济。

  不说别的,单是新科科学院就与清华和北大合作,开设了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新科科学院很多实验室,单是凭借国内独一份的设备优势,就能拿下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编制。比如说全亚洲最大的emc暗室,国内好多军工设备的电磁兼容都要拿过来进行测试,你不给个重点实验室的名号好意思吗?

  这么一个emc暗室,还不够给个流动站的编制?主持实验的科学家,怎么也要是个准院士级别大牛吧?

  这一狗票的高级实验室,无疑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由此又带动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的入驻。

  绣城新城区近乎一半的工程,是用来给这些高校兴建的新校园。九十年代初,这些高校就给学生用上了下桌上床、带洗手间的新六人间寝室――这当然是绣城进行补贴的结果。以至于虽然是新校区,很多来参观过的学生,都坚决要报考绣城的大学。

  到1990年,绣城已经建成的新校区就有七座,正在、或者确定意向的大学还有十多家。不仅是理工类大学,文科和艺术类的同样看好绣城发展。鲁美在绣城投资建设的数码艺术教学中心,为三国演义电影和电视剧拍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随着绣城的迅速发展,在绣城大学中学习的第一批大学生已经毕业,并且绝大多数都留在了这里。

  绣城特殊的城市运转模式引人注目,大量普及的计算机办公,高效和平易近人的政府服务,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的产品推广,都让这座老旧的重工业城市焕发出绚丽的新生。

  火车在站台上渐渐停稳,从景城坐了四个多小时火车的宋青山等人手上拎着一包包的行李,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的打量着这片陌生的土地。

  “老宋!”

  站台上,毛元龙兴奋的挥了挥手,跨着大步跑了过去

  “嚯,元龙你这是――发财了啊!”宋青山身边几个兄弟纷纷围了上去,上下打量着毛元龙的样子。

  他穿着一身合体的毛料西服,特意敞开扣子将真皮皮带上的手机皮套露了出来。脚上的皮鞋光可鉴人,头发抹的油光锃亮,脸上红光满面,光看这个打扮显然是混的不错。

  “混日子、混日子,嘿嘿。”毛元龙摸了摸毛寸的脑袋,笑了笑,挥手道:“我说兄弟们,这大冷天的别光在这站着了,跟我走!咱们吃饭去,吃完了饭,今天还有点时间,咱们去把暂住证给办了。有了暂住证,就能在绣城找工作了。”

  宋青山看了看手表,谨慎的说道:“今天时间可不早了,我们这么多人,要不找个早点时间去办暂住证?也省得再多跑一次。”

  “嗨,用不了多久。再说办暂住证的地方也不远,这绣城啊,跟咱们景城可不一样。”

  “哦,那好,我们听你的。”宋青山没有再多说,眼光则不停的在周围观察着。从火车站里出来,这绣城就让他生出一种新鲜的感觉。

  ……

  “这是绣城的公共服务中心,绣城每个街道都有。像是交水电费、电话费,或者办理证件,查询信息和服务申请之类的,所有涉及政府的服务工作,都可以在这里办理。你们的暂住证,也不用跑去公安局办理。在这里提交信息,明天东风快递就能把证件送到我租的地方,方便的很!”

  宋青山有些懵懵懂懂,跟着毛元龙的说辞找了个没人的窗口,向里面递出了自己的身份资料。

  “我想办理一下暂住证。我们是从景城来的,打算在绣城找个工作。”

  “您好,欢迎您来到绣城。”窗口里的工作人员热情的站起身来,在宋青山惊讶的目光中,竟然鞠了一躬!

  宋青山抬头向服务中心外面看了看,这里真的是国家办公机关?自己前面这个,真的是公务员?

  不是新来的吧!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