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操替身
我让王燕撒出大量探马,秘密监视曹操的动向。
果然不出我所料,曹操的人马一出谯县,就直接往北,直奔定陶而来!
于是,我便在济阴郡和梁国的交界地带的己氏县境内,布下了罗地网。
一之后,一队汉军沿着官道,路过己氏,迤逦北上。
我断定这应该就是曹操的部队,便让大军尽出,包围了这路汉军!
兄弟们恨透了这些汉军,一上来就先是一阵箭雨,汉军躲闪不及,纷纷中箭落马。
剩下的汉军还要继续顽抗,被我的神箭手一一射翻在地。
其余的几百名汉军见实力悬殊,顽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便纷纷缴械投降了。
王燕把两个军官带了过来,厉声问道,
“谁是曹操!”
两个军官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人略微有点惊慌的道,
“曹操不在这里!”
我见这人中等身材,三十来岁的年纪,虽然一开始略微有点惊慌,但此时此刻,竟然毫无一丝惧色,便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军官,便试探性的问道,
“哦,那你,曹操在哪里?你是谁?”
那人很平静的回答道,
“我是他的族兄曹协,和他长得有几分相似,就被他找来,做他的替身,曹操应该不在我们这支队伍中,我们只是先头部队!”
有些朋友看到“曹协”这个名字,一定会觉得他的父母给他起名字的时候也太不在意了,曹家虽然不是士族,也算是当地的豪强地主,曹协和草鞋同音,这以后还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混吗!
实在的,东汉时期,鞋有以下几种叫法,一,称鞋为“屦”(ju),上古时的“屦”一般是用麻绳之类的材料编成的,编的时候还要边编边砸,使之结实。因此,在古时候影捆屦织席”的法。
二,称鞋为“履”(露),“履”本意为“踩”,战国以后就逐渐用来表示“鞋”的意思了。像成语“郑人买履”中的“履”就表示“鞋”的意思。
三,称鞋为“靴”(xuē),据传“靴”是北方牧民发明的,唐代时文武百官都可以穿。“靴”有皮制、麻制、银制等种类。也有传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了庞涓。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双2000多年前的皮靴。
四、称鞋为“屐”(激),“屐”一般指木制的鞋。
直到后唐时期,马周开始用麻布做鞋,才开始称之为鞋。(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郛》引唐・留存《事始・鞋》)
也就是,东汉时期“草鞋”并不桨草鞋”,应该桨草屦”,或者“草履”!
再了,东汉时期是已经开始使用“鞋”这个字,但是,读音类似于现在四川一带的读音“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