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大魏皇宫。
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子脚步匆匆,来到长秋宫的一座花圃前,被守在花圃前的三位宫廷女官拦了下来。
这座花圃中有十数株茶树,最得帝后青芜喜欢。
曾经有为毛手毛脚的小宫女,路过花圃时,折断了一株茶树,帝后青芜并未责备,却也不许旁人再踏入花圃一步,自那以后,翻地除草、剪枝修叶、摘茶吵茶……帝后青芜都要亲力亲为,不再假借他人之手。
青原拱手说道:“景掌印,劳烦通报一声,魔殿青原求见帝后娘娘。”
界关问剑以后,離黄泉战死于界关城头,妖族大军席卷而来,占据整个南域,南域魔道修士不得不背井离乡。
没有那位魔道共主技压群雄,南域魔道修士群龙无首,各自心思,谁也不服谁。故而,南域魔道修士退往东荒以后,有过一场分家。
分家的两人,分别是第九知和青原。
先说不愿寄人篱下的第九知,得了黄泉宗、九幽城的大半底蕴,又有买卖楼、无极魔宗、两界山的鼎力支持,以黄泉宗宗主身份立足于白发城,所思所想,只有一事,那就是重返南域,重振南域魔道威风。再说青原,得了黄泉宗的小半底蕴和整个魔殿,再将邪神殿、阴鬼山并入麾下,要在东荒安身立命。
事实上,更早一些,也就是陆玄楼以大魏帝王君临东荒的时候,与離黄泉也有过一场分家,结果就是,陆玄楼带走了不死道人、魔佛悲苦、剑修景淼等一众魔殿强者。
而青原口中的景掌印,不是别人,正是春娘娘的嫡传弟子、九境剑仙景淼。而今她是千秋宫掌印侍女,除了陆玄楼和青芜,在东荒地界,任谁叫了,都得喊一声景掌印,担得起位高权重一说。
剩下的两位女官,身份也不简单。
掌灯侍女梅韵,涅槃境巅峰剑修。在南域时,她曾经以侍女身份追随陆玄楼左右,得了陆玄楼几招剑术,几句练剑心得,故而杀力颇高,不输于寻常九境修士。除此之外,她还统领着陆玄楼的剑侍、武侍,共有八人,皆是九境修士。
剩下的一位女官,叫做青诗,并非真名。
这位女子剑修,看着年轻,但年岁不算小,约莫三百来岁,境界不低,是一位女子大剑仙。
界关问剑时候,百剑炉剑修死伤最多,除这位女子大剑仙以外,所有九境剑修以及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剑仙胚子,无一例外,尽数战死。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女子大剑仙并没有想着重振山门旗鼓,而是与虞王颜沉鱼做了一笔交易,换取一份天大底蕴,尽数分给宗门幸存剑修,让他们各奔前程,而她则孑然一身,做了长秋宫的随侍女官。
景淼去而复返,对青原说道:“帝后娘娘为茶树修剪枝叶,烦请青原殿主稍等片刻。”
青原恼怒不已,“这都火烧眉毛了,她怎么还有心思照顾那几株破烂茶树?”
景淼和梅韵皆是皱眉,却也没说什么。
青诗手里把玩着一缕剑气,冷笑说道:“青殿主,对帝后娘娘出言不逊,你找死吗?还是说,你青原是帝后娘娘的亲弟弟,是大魏的国舅爷,我就不敢宰了你?”
对于这位女子大剑仙,青原有所耳闻。
她年轻的时候,就是有名的剑仙胚子,与闻溪有过一场问剑,输的很利落,剑心几乎破碎,两百年来,境界止步不前,剑术不得寸尽,泯灭与众人。然而,界关问剑时,这位女子大剑仙异军突起,先是跻身大剑仙之列,而后接连斩杀三位山巅境天妖,其中一位,更是赫赫有名的云荒大剑仙。在大魏铁骑随军修士中,这位女子大剑仙杀妖战功,高居第六。凭借此等战功,这位女子大剑仙只要动动嘴皮,就能分到一处魔殿求而不得的洞天福地。
“是我失言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青原知道,这位女子大剑仙敢说杀她,就敢真宰了他,且是真有实力宰了他。
等了许久,青芜终于现身,青原立刻迎上前去,轻笑说道:“姐姐安好!”
“来了啊!”
青芜不咸不淡的应承一句,今日来见她的,不是弟弟青原,而是魔殿青原。
“坐吧!”
青芜净过手,坐在石桌上,开始煮茶。
青原想了想,对青诗等人说道:“我与姐姐说些话,你们都退下吧。”
青诗三人一动不动,没有理睬青原,而是望向青芜,等她言语。
“你们都去忙吧。”
“喏!”
青诗三人应声而退,青原迫不及待的问道:“姐姐,我与说的事情,你考虑的如何呢?”
青芜瞥了青原一眼,就收回目光,没有言语,专心煮茶,而青原自讨没趣,讪讪一笑,只好安静等待。
片刻功夫,青芜煮好茶水,倒在杯里,递给青原,唏嘘说道:“青原,你我相依为命的姐弟情分也淡了吗?”
“姐姐,我也是身不由己啊!”
青原说道:“师傅死了,南域没了,数十万魔道修士,跟着我来了东荒,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你让我如何,我又能如何?”
青原顿了顿,继续说道:“我魔殿所求不多,只是一座山头而已。而今陛下不在,你权倾天下,只需言语两句,让勤政殿的那位贵妃娘娘朱笔一划,就那么难吗?”
青芜摇摇头,说道:“给了你,青家就要,青家要了,其他人都要,我怎么敢起这个头?还有,大魏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大魏的山河是那位铁骑一刀一剑打下来的山河,是我说给你就能给你的?”
“可我南域修士,与旁人还是有很大不同。”
青原说道:“我南域魔道修士再界关城头,与大魏铁骑联手厮杀,是有一份香火情的。”
青芜喝一口茶水,淡淡说道:“那你就去找兰贵妃说道此事,我不懂国事,但她懂,给,或是不给,她自有道理,我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