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

  勿庸置疑,苏联撤走专家,带走资料,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建设的打击是全面的、沉重的。导弹、原子弹两个领域,又是重灾区。

  毛泽东7月18日的讲话传达下去后,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感到振奋。周恩来在中南海紫光阁召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周恩来表示,不能被压服,也没有什么事情会难住中国人民,必须咬牙干下去。据说贺龙气得用烟斗猛敲桌子,提出要发愤图强,打掉一切依赖思想,下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国防尖端技术。聂荣臻表示,逼上梁山,自己干吧!

  这次会议还决定,用国产燃料,发射那枚本该早就发射出去的导弹。周恩来指定副总长张爱萍去现场主持这次发射任务。

  9月初的一天,张爱萍乘坐的里—2专机降落在导弹试验基地的专用机场,李福泽去接他。刚下飞机,张爱萍的帽子就被一阵大风吹得不见了踪影,他幽默而感慨地说:“嗬,刚一到就给我一个下马威!现在全世界都在刮大风,谁要是坚持不住,那就完蛋了!”

  他的意思显然是,不要被大风吹跑吹倒,不要当熊包。

  这枚苏制P—2导弹的发射,应该说是有把握的,尽管这是中国大地有史以来第一次飞起导弹,但基地上上下下为了这次任务,准备了大半年,早就嗷嗷叫了。

  1960年9月10日凌晨,在苏联专家撤离导弹试验基地后的第17天,我国使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这枚苏制P—2地对地近程导弹。实践证明基地各个系统运转是正常的,同时证明我国生产的导弹燃料是过关的。一个缺憾是,这枚导弹是苏联制造的,而不是中国造。

  上上下下都在期盼中国自己研制生产的导弹。

  1960年,位于北京花园路的核武器研究院比以前热闹多了,不断有人调到这里来,新面孔天天有。苏联撤专家后,有人把院墙上“发奋图强”中的“奋”字,改成了“愤”。

  9月的一天,宋任穷、刘杰等二机部领导来到这里。宋任穷问刚刚调来不久的朱建士,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朱建士回答说,学空气动力学的。宋任穷说,是啊,就是要有动力啊,要憋着一口气产生动力。

  那天晚上,在原先准备接收苏联原子弹样品的仓库里,一百多名干部和大学生听宋任穷作自力更生的报告。他说,我们要彻底甩开洋拐棍,依靠中国自己的科学家,搞出原子弹来。

  但就在宋任穷刚做过报告不久,中央决定他到东北局当第一书记。自从他来二机部,一直和刘杰一个办公室办公,这样的好处是商量事情方便,少占地方,也算是勤俭节约。几年来,二人配合很好,刘杰觉得苏联人刚走,宋任穷这时候离开,真有点不是时候。虽然算是高升,但宋任穷打心眼里也不想走。他找聂荣臻、贺龙和罗瑞卿反映,我当那个第一书记不行,对原子能有感情了,还是继续干吧。最后又到书记处找彭真和邓小平。邓小平对他说,毛主席已经定了,不要再提了。周恩来问他,二机部的工作谁来接合适?

  宋任穷推荐了刘杰。

  刘杰是河北威县人,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48年,33岁的他就担任了察哈尔省委书记,1952年来地质部当副部长之前,是河南省委的副书记。他为人低调,有学者风度。在新中国早期的地质工作和铀矿探寻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任穷要走了。他和钱三强告别时,动情地看着钱三强,故作轻松地一笑,说:“三强,我这个穷鬼走了,可你这个钱还在呀!有你在就不怕,我相信一定能干成!”

  毛泽东同意刘杰接任。周恩来找刘杰谈话时,刘杰提出,这个担子太重,他怕担不起,只想干好这个副部长,请中央再选部长。周恩来说,毛主席、党中央相信他一定能干好。

  宋任穷离开之前,刘杰提出一起吃个饭。宋任穷说免了吧,部里这时候太忙乱,哪有心情吃饭呢。最后王鹤寿个人出钱,在北京饭店请他吃了一顿告别饭。

  宋任穷动身去东北前,邓小平、彭真去给他送行,刘杰也在场。邓小平对刘杰说:“你的责任确实重大,你要勇敢地担当起来。”彭真也说:“有困难就提出,你这个人不好提要求,你要注意这一点。”

  刘杰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情况下,我感觉压力确实是很大的。但也觉得既然决定了,就义不容辞。我也深深感觉到,世界上最重的东西,莫过于责任啊!”

  在整个中国原子弹工程实施工作中,钱三强一直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不同于美国“曼哈顿计划”中的奥本海默,领导一批物理学家致力于原子弹设计;也不同于著名物理学大师费米,组织人员集中精力解决链式反应的关键技术,钱三强在中国的核科学家中,起到的是磁铁的作用,团结并组织大家集体攻关;他在领导决策面前,要当好参谋,提出对策,不让问题卡壳;他要知人善任,把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宋任穷算是钱三强的直接领导,他后来评价说,钱三强在中国原子能事业中,起到了别人所起不到的作用。

  1990年,钱三强回忆到1960年苏联撤专家毁协议时自己的心情,他说:“我很清楚,这对于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以至于中国历史,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有道道难关,而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就会搁浅。真是这样的话,造成的经济损失且不说,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将又一次受到莫大创伤。”他又说:“但是,历史的进步是客观存在。中国已经改朝换代了。尊严和骨气,再也不是埋在地层深处的矿物。”

  这个时候的钱三强,是冷静的。一些已经出场和即将出场的重要科学家,他们的人生转折,都与钱三强有关。

  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聂荣臻请钱学森、梁守槃、屠守锷、任新民等导弹研究院的专家们座谈。钱学森坦言:“现在国家遇到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国外压我们,国内经济困难,反右斗争一些科技人员也受委屈,有的人自然有想法,有点怨气,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决不会动摇对祖国、对党的信心,我们导弹研究院的同志,一定会在撤走专家的压力面前挺直腰杆,我们通过努力能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导弹事业。请聂帅转告中央放心,苏联压不倒我们。”

  听了这话,聂荣臻高兴地说:“苏联一逼我们,我们反而可以早一点站起来,早一点独立干。党和国家相信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相信你们会成功。”

  中国需要护国的长箭,更需要战胜困难的胆气。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