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 催缴欠款(一)
现在的勋贵集团中,明面上以贾家为尊。可是这种情况从贾敬出家修道之后出现了变化,因为现在爵位最高的史鼐,所以实际上以史家为尊。
刚开始贾敬中了进士,又是一等将军的爵位,还是京营节度使。这些加在一起谁也不敢觑。后来贾敬被迫出家,勋贵们又把王子腾推了出来。为了王子腾接手贾敬的京营节度使,那银子花的海了去。都是各家平摊的。后来王子腾还想再进一步,于是从各家又借了不少银子。虽然这些年没动,可是王家因为他也发展起来了。隐隐有第一勋贵之家的趋势。
史鼐今把这些勋贵们召集在一起商量对策的,没想到先是同仇敌忾的骂着贾赦,现在又把矛头对准了王子腾。都在逼着王子腾还钱!
一开始他们虽然骂着贾赦,可是人不为己诛地灭,他们还是有点理解贾赦的。可是对于王子腾他们就没有那样好话了。贾赦虽然带头还钱,可是人家也不欠任何人家的。你王家这些年赚了多少钱?什么时候想着还钱的?
王子腾双拳捏的紧紧的,“这些人真是该死!如果我再进一步,挂个兵部衔,这些人敢这样?该死!真的该死!”
王子腾被逼的没办法,只好答应用金陵城的产业抵账。这才让这些人闭嘴。王家在金陵城的产业非常丰厚,可是让这些人眼馋已久,如今拿来抵债这些勋贵们都很满意。
户部很忙,从贾赦归还户部欠款后陆陆续续的又有人来还款。艾玄把贾赦的请罪折子上交给了陛下,因为有着既往不咎的圣旨,陛下到底没有处罚贾家。
户部一直忙到了子夜才算忙完了,艾玄算了一下,户部一共收了三千八百万两银子。相当于大半年的税收。
皇帝的最后期限已经过了,还是有很多人家没有还款。不是没有钱,而是根本不想还。当然了这其中还是有一部分确实家里没钱的。
艾玄一早就带着账册进了宫。
“陛下,您给的期限已经过了。户部共计收缴三千八百万两白银。账上还有欠款八千四百万两白银。这是账本。”
皇帝接过来看了起来,顺便问着艾玄“除了贾赦,还有谁上了请罪折子?”
“回陛下,只有贾赦一人。”
“哦?看来他们还是把朕不当回事啊!算了!朕已经下旨既往不咎了,他们也算逃过一劫了!不过这些没归还欠款的!哼!”
“陛下,臣在收缴欠款的时候听到了一些议论,不知……”
“吧,还有什么朕不知道的?”
“陛下,臣听这些欠款中有很多都是为了先帝南巡之时接驾所用,有些人现在陛下翻脸不认人了。”艾玄的声音越来越低。
皇帝的脸色也黑了下来“这些朕都知道,当初先帝南巡之时,也曾下过旨。接驾不可铺张浪费!这些人家为了讨好先帝,穷奢极欲!没钱竟然向户部借钱来接驾!现在又觉得委屈了?贾家不是也接过驾吗?人家怎么就可以归还欠款的?我看他们就是不把朕这个皇帝当回事!”
皇帝翻着账本“再了,先帝也就六次南巡,接驾的也就那几家。这里不是还有好多没接驾的人嘛,他们怎么也不归还欠款?”
“陛下,这些人都都在看着那些欠款多的人,还有几家据臣所知家里没有钱,还不起。”
“是哪几家啊?”
“前国子监祭酒李家,翰林院掌院何家……”
“好了!你告诉朕他们一共欠了多少?”
“不足百万两。”艾玄低着头。
“这你还好意思?好了,既然朕给的期限已经过了,你去转告张阁老,让他从刑部调人,挨家挨户的去催缴!就从义贤亲王,王子腾,还有江南的甄家开始催缴!”皇帝看了账本,这三家的欠款最多,加在一起就有六千万两白银了!
“是!”艾玄告退。
林松虽然在农庄,可是对于城里的消息,特别是朝堂上的消息知之甚详。因为忠顺亲王就住在这,王府里的下人就会把朝堂上的消息告诉忠顺亲王。
皇帝下旨让张阁老带着刑部的人催缴欠款,张阁老知道义贤亲王是陛下的同胞兄弟,甄家又远在江南,剩下的只有王家了,所以张阁老带人来找王子腾催缴欠款了。
王子腾家里的银子不够“张阁老,陛下下旨的时候我已经安排人去金陵取钱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家中也只有四百万两白银,还请通融一二。”
“王将军,你家可是欠了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啊。京城离金陵远也不远,一个月的时间都可以打个来回了。”张阁老知道王子腾是个什么情况,王家在金陵城的产业抵了漳事他也听了。况且他不信王家拿不出这些银子,就王家这几年的收益就不低于这个数。
“张阁老笑了。金陵城事物繁杂,还请通融一二,半个月内我一定补齐。”阁老的威严王子腾不敢冒犯,只能好言相对。
“既然如此,那我再给你半个月时间。”张阁老也知道这事关键就是收回欠款,至于时间可以推迟一些。
而王子腾的想法则是拖一拖,王家现在更本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银子。而欠钱不还的还有个义贤亲王呢,估计义贤亲王不会还钱的,这样一来,自家还了四百万两银子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张阁老已经派人去了江南,对于甄家的欠款也是要收的。现在张阁老硬着头皮去了义贤亲王府。
“王爷,陛下让我来催一下,您在户部的欠款什么时候归还?”张阁老没了在王子腾家里的底气。
内阁现在有五位阁臣,首辅陈敬,次辅有张传忠,李维康,徐有阶,胡鹏。
陈敬是个中间派,张传忠,李维康是皇帝的人,徐有阶原先是义忠亲王的人,现在又倒向了义贤亲王,胡鹏也是义贤亲王的人。
因为阁臣分了三派,所以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也分了三派,你来我往的相互倾轧。这也正是皇帝做事受到掣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