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花了七天时间才把水田注满,注水的第三天开始,水往下渗的速度就变慢了。
许清猜测空间可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就好像它默许了那个地窖,现在又默许了这里有一块水田。
刚挖出来的水田还不能种稻子,因为泥土还不够软黏,得再等等。
许清现在每天都要往田里注一遍水,不过后山的小溪流水流越来越小,有一天早上许清过去时,水流已经彻底断了。
此时天气也骤然炎热起来。
明明才五月中旬,但是白天已经热到只能穿单衣的地步。
村里人担心河水会干,于是拼命地往家里储水,但他们能储存的东西也有限,眼看着河里的水一天天变少,所有人都很焦急。
这天,李壮送了三千斤干木柴过来,都是他们家男人一担一担从山下挑上来的,不过李壮有些不好意思,反复问了许清好几遍她真的要买吗,毕竟这个时候谁家没事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多木柴。
不过这些东西放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许清是不嫌多了,也没称,爽快地付给了他钱。
走之前,李壮道:我们家明天打算去镇上买些油盐和粮食,你有什么需要带的吗?
许清家粮食和油倒是不缺,但是缺盐,二十斤盐足够两家人吃,但平时要是想腌个什么东西就不够了。
许清看向李长亭,李长亭对李壮道:明天我们和你们一起去。
好的!李壮笑起来,高兴地走了。
李长亭的脚伤比当初端木响预计的还要好得更快,李长亭自己能感觉到旧伤已经痊愈得差不多了,运行内功时,通畅无阻。
既然明天要去镇上,许清便去了一趟李金梅家里,问问她有什么需要的。
李金梅也想一起去,若是盐限购的厉害,多一个人就可以多买一份。
许清拉着她到屋子里悄悄说话,问她家里还剩下多少存粮。
每家每户在收成后,除了交租和缴税的那部分,剩下的就都是自家的,一般足够撑到第二年第一季稻子收获时,多数还是会有一点剩余。
所以李金梅家的粮食至少还能支撑三个月。
眼看着河里的水马上就要干了,稻田里没有水,今年怕是得颗粒无收,李金梅整天都愁得不得了。
许清道:别担心,我已经买好了两千斤大米和白面,足够我们两家人吃一年了。
李金梅震惊,不可思议地问:什么时候买好的?
半个多月前,我和长亭去了一趟沄州,从那里悄悄运回来的,粮食我们已经藏到了安全的地方。许清道。
好好好!李金梅连说了好几遍好,惊喜得不得了,还是你们高瞻远瞩,有这两千斤粮食,我们起码能不饿肚子了!
说着,李金梅又叹了口气:但是没水也挺愁人的,村里的水井都看不见水了,这些天,村里的男人把咱们村周围所有的山头都转了一圈,那些小溪什么的,早就干涸了,就剩下咱们田边这条河,有人估算了一下,如果再不下雨,那河里的水怕是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许清顿了顿,安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找到办法的。
想了想,她又道:其实我和长亭趁着后山那条溪流还没断流时,已经储存了一些水,都和粮食一起藏了起来。
这就可以解释到时候她拿出水来时,水是从哪里来的了。
李金梅也道:你姐夫这段时间别的什么也没做,就光做木桶了,我地窖里也藏了不少水,我想很多人家里都是这样。
随后,许清和李金梅去了余小倩家里。
李钦书家不种田,平时家里的粮食都是吃多少买多少,但李钦书聪明啊,他早三个月前就预见未来几个月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便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早早地买好了粮食和盐,这两样加上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些天以来,他们小夫妻俩也没少想办法储存水。
李钦书这一点,确实让许清和李金梅挺佩服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壮便过来喊许清和李长亭,李壮那边还有两户人家是一起结伴的,去的都是男人。
这么早家里的两个小孩还睡着,李金梅想了想,没有去,让曹老六代替她跟着去了。
天还黑着,这个时候路上其实是比较安全的,只要小心可能从旁边蹿出来的蛇就行。
两辆牛车一前一后,在天彻底亮起来之前,顺利地赶到了镇上。
约摸等了半个时辰,镇上一些商铺才陆陆续续开门。
许清、李长亭跟曹老六和李壮他们分散了开来,约定好下午在镇子门口汇合,一起回村。
许清一路从街上走过去,听得最多的议论便是家里没水了,井里也没水了,河里的水也快要干涸了,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镇上的商铺关掉了近一半,尤其是一些茶楼和饭馆之类的,只剩下一些小铺子还在支撑着。
不过这些小铺子也赚到了不少钱,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囤货,他们只需要把多余的自己不要的货拿出来,开上高价也有不少人来买。
许清和李长亭是来买盐的,盐的价格涨了一些,很多人都是买个三五斤回去,省着吃够吃很久。
许清问了问盐商的老板现在盐还限购吗。
老板问她:你想买多少?
许清撒了个谎:我是打算帮亲戚朋友也带一些,所以尽可能多吧,您看能卖给我多少?
老板压低声音道:我们过些日子就打算搬走了,还几百斤的货在仓库里,太多了不好带,你要是买的多,我就算你便宜一点,现在上面没人查,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许清闻言,笑道:那给我五十斤吧,我亲戚朋友比较多。
老板道:不如你直接来一袋吧,一袋是六十斤,省得我还得给你拆开来重新称重。
老板其实是看许清舍得花钱,干脆多推销一点。
都行。许清点头,不过你可得算我便宜点。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