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过目不忘
“妈,赶紧办出院!”
刘浪摩拳擦掌。
“出院?你才刚刚苏醒,怎么能出院呢?至少也得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吧!”孙秀娥连连摇头。
“一个全面的检查,需要多长时间?”刘浪问道。
“我估计得三五天吧!”孙秀娥想了想答道。
这半年多,刘浪做了无数检查,每一项检查,多长时间出结果,孙秀娥早已了然于胸。
三五天,其实还是保守的估计。
“三五天?三五天黄花菜都凉了。”
高考一年就一次,错过了,就得等下一年,刘浪可不想白白耽误一年工夫。
“你是想参加今年的高考?”
听到这,孙秀娥已经明白,刘浪是什么意思。
“对。”刘浪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为的就是这一天,如果还在昏迷,也就算了,既然清醒了,就得参加。”
“我觉得出不出院,参加不参加高考,得听医生的意见。”
尽管,刘浪的态度非常坚决,但孙秀娥并急着没有答应。
很快,孙秀娥就把刘浪的主治医生马学良找了来。
看到刘浪不单奇迹般的苏醒过来,还活蹦乱跳,马学良脑子都有点儿不够用了。
正常来说,一个躺了七个多月的植物人,就算恢复了神志,身体也应该极度虚弱才对。
可是,刘浪哪里像一个病人?
“医生,我要出院。”刘浪直言不讳道。
“出院……”
马学良直接拒绝:“虽然,你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还不错,可你伤的是脑子,就算做完全面的检查,也得再留院观察几天才行。”
平常一个轻微的脑震荡,都要慎之又慎,更何况,刘浪这种昏迷了七个月的。
“可是,明天就要高考了。”刘浪喃喃说道。
“高考?你还想参加高考?”
马学良一阵无语,“大脑神经是最为脆弱的神经,你能醒过来,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即便让你出院,未来一年,你也要保证绝对的静养,高考对于一个刚刚恢复神志的神经外科病人来说,强度实在太大了!”
“我不这么认为。脑损伤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我现在,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已完全恢复,你说的静养,还有什么意义?”
刘浪脱口而出。
“我去,这么专业?”马学良感觉自己这个主治医师,正在被按在地上,无情地摩擦。
虽说久病成医,可刘浪住院的七个多月,都是昏迷状态啊!
“你是从哪知道这些的?”好半天,马学良才咽下一口吐沫,问刘浪。
“那……”刘浪一指地上的《神经外科学》。
“这不是我的《神经外科学》吗?”
这段时间,马学良正在准备晋升副主任医师的考试,《神经外科学》是考试科目之一。
所以,他经常把这本书拿在手边,有空了就翻两页,估计是早上查房的时候,不小心掉在了刘浪的病房。
捡起那本《神经外科学》,马学良问刘浪,“你看这本书了?”
“准确地说,是把它背下来了。”刘浪觉得,自己不亮点真功夫,马学良绝不会顺顺当当地让自己出院。
于是乎,他决定装个B。
“背下来?你开什么玩笑?”
马学良脸顿时黑了。
这本《神经外科学》他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从博士到工作,看了得有十几年了,也不敢说背下来。
刘浪简直是在侮辱他的智商。
“不信?不信的话,你随便提问,我要是错一个字,这辈子都不出院。当然了,如果我都回答对了,你得马上给我开出院。”刘浪使出激将法。
“这可是你说的!”
马学良直接翻开《神经外科学》,“第三十五页。”
“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将脑损伤分为开放性(openbraininjury)和闭合性(closedbraininjury)两类……”
刘浪一口气讲这一整页的内容背诵下来,一字不差。
“不可能,不可能……”
马学良下巴差点儿掉在地上。
怀疑刘浪就只背了这一页,且恰好被自己选中,马学良继续提问。
“第一百四十二页。”
“第一百七十八页。”
“第三百五十六页。”
“……”
刘浪来者不拒。
“硬脑膜下水肿是指……”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脑室引流术,钻孔引流术……”
听着刘浪准确无误的回答,马学良的神经,逐渐麻木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吗?”
好半天,马学良狠狠地咽下一口吐沫。
按照孙秀娥的描述,刘浪醒过来也就一两个小时。
一两个小时,把七百多页的《神经外科学》翻一遍,都不容易。
可刘浪却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
“愿赌服输,可以给我开出院了吗?”
见马学良不再提问,刘浪耸耸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