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出人意料的埋伏,一场本来就不在朱棣考虑当中的战斗。
平安和朱棣之间的第一次交锋也代表了这场战役中朝廷一方和燕军的交战借此拉开了序幕。
此次一役,平安预先埋伏为引,熟悉朱棣战术为因,抢占先机先发制人为行,兵卒将士精锐悍勇为主。
借此,以两万先锋之数量优势,部曲将士战力均等的情况之下,平安以埋伏作战为基础的前提,打了朱棣一个措手不及,也打出了这次双方交战的第一场胜利。
平安一方两万部曲折损千余受伤近三千余人,而朱棣的亲军则更加惨烈,伤亡达到了半数程度,就这还没有算上事后已经无法再次出战的伤员。
可以说,平安的的确确是打了一场大胜,毕竟从朱棣举旗造反为止,朝廷平燕策略展开到现在,真正打出剿灭朱棣军卒数千的战役还真的一场都没有发生过。
就算是李景隆围困北平的时候,那也不是朱棣在指挥作战啊,城墙上站着的是前燕王世子朱高炽,并且那次攻城的时候双方战损比虽然也有差距,但必然是拉不开多大的。
然而今日这一战,打出了南军将士们少有的风采,也让朱棣见识到了朝廷这边也并非全都是酒囊饭袋。
今天要不是传信的人跑的够快,再加上跟随朱棣的都是精锐亲军,变阵速度也快,接战强度够高,士气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崩溃的劣等士卒,要不然平安早就冲破了燕军的防御阵线,哪还有什么不甘心的撤军,到最后离着朱棣不过数十步的距离就是死活不得寸进。
那时候平安是真的心中不愿意啊,可无奈燕军的支援转瞬即至,如果他再犹豫哪怕一小小会儿的功夫。
由朱棣次子朱高熙所率领的一万精骑就会杀到他们眼前,到时候这一场原本是胜利的埋伏作战基本上就会变成燕军反冲的歼灭战了。
已经经历了一场战斗,己方士卒的体力下滑不说,就是这地方援军到来所造成的士气动荡就不是平安所能承受的。
朱棣麾下的亲军能够在折损近半的情况下仍然死战不退,那是因为他们是直属于朱棣的军队,也是朱棣手底下最精良的燕山护卫,再加上还有朱棣亲自督战的效果,折损近半士气不减也属于正常现象。
可平安这里不一样啊,先锋所部只是暂时由他统率而已,这些都是朝廷京营将士所属,不然不可能这般精锐。
但就是因为是京营所属,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指挥使和上级,哪里是临时抽调过来的指挥佥事平安所能彻底调动的。
听从命令是可以,但若要让这先锋一部为平安效死力,那恐怕只有这几日的接触之下很难做到这一点啊。
深知此情的平安纵使当时万般无奈,却也只能下令全军撤退,带着胜利的成果退出此间战场。
而燕军那一方应当也不会追击,毕竟主帅刚刚受到埋伏袭击,这时候自然要一切以朱棣的人身安全为主,不追击才是正常的情况。
而让平安下令撤军的原因也还要再加上一条,就是当初朱允假模假样惺惺作态下达的那一道口谕。
平燕平燕,可以杀光所有跟随朱棣造反的人,但唯独不能对前燕王朱棣造成什么生命威胁。
这就是平安所顾忌的地方,也是朝廷平燕大军当中所有将士们所顾忌的地方。
朱允是不想背负上杀害自己叔叔的骂名,可这对于下面的将军们来说那就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啊。
指挥作战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战场瞬息万变之下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料事如神。
战胜与战败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在一念之间,走错了一步都有可能让之前所有的胜过化作过眼云烟梦幻泡影。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丝毫不通军事的朱允还有这样的命令,简直就是给所有平燕大军的将士们身上套上了一层无形的枷锁,而且还解不开的那一种啊……
而就在这次李景隆决定大军北上之前,朱允还做了一件相当愚蠢的事情。
他眼见自己这位皇叔太猛了,短时间内不仅击败了耿炳文,更是让李景隆无功而返朝廷一时半会还真的那他没什么办法。
更可恶的是,朱棣还得到了朱权的力量,还有朵颜三卫的精锐骑兵,这些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已经足以让在京城待着的朱允感到心惊了。
所以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的是事情,那就是在明面上将自己心腹三幕僚当中的黄子澄,齐泰两人官职给扯了,意思就是告诉你朱棣,你打着的旗号‘清君侧,靖国难’基本上已经不成立了,是不是就此消停下来比较好呢。
可明面上是扯了官职,但实际上这两人不见丝毫失势的情况,摆明了就是朱允想要蒙骗朱棣的行为罢了。
先不说这种可笑又可怜的行为有多么的令人耻笑和幼稚,单单是朱允心口不一做事不准的这一条,就很难给人说服力。
朱棣不是瞎子,更不是聋子,京城中如果说没有朱棣的眼线那谁都不会信。
这般近乎于掩耳盗铃的做法用意何在?
除了让朱棣感到被人羞辱了进而更加愤怒之外,朝中的大臣们根本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可。
甚至,就因为这种事情,还间接的影响到了正准备当中平燕大军的士气。
要不是李景隆这一次当机立断,觉得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所以立刻率领大军启程出发。
说不定还没等到双方正面交锋的决战开始呢,朝廷平燕大军就有可能自己陷入到风向舆论当中……
多亏了有平安这一阵的胜利,不仅挽救了之前略显颓靡的士气,还极大地给了燕军一个下马威。
没看到你们家主子朱棣都差点被生擒活捉了吗,这等打击士气的胜仗正是目前朝廷大军最需要的。
也是李景隆觉得必须要重用平安的原因。
此前围困北平的时候,瞿能父子二人就表现的十分英勇,那一次不说有没有李景隆不想被人夺去攻城首功的想法,单说现在这种情况。
李景隆自己也很清楚,他不能再败了。
如果再吃败仗,那就算在京城当中还有黄子澄给自己打着掩护,恐怕也难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遮掩下去了。
到时候天子肯定会知道前线的消息,甚至连第一次的败绩都有可能被翻出来算旧账。
等到那时,还提什么阵型曹国公府碾压魏国公府,李景隆能够保住自己的爵位和职权就已经是朱允看在双方亲戚的面子上没下狠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