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明摆着是龟缩的姿态,的的确确是给李景隆一种朱棣怕了的感觉。m.不过这要是其他的主帅,说不定是不是还要考虑考虑朱棣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阴谋诡计的,毕竟之前大胜几阵,十足的挫败了朝廷的锐气。现在却又摆出这样的怂样子,两相之间的差距也未免有些太大了,这很难让人相信前后两次的指挥都是朱棣所为。可就是如此,李景隆也没有考虑到这么多,朱棣这种简单的作态让李景隆膨胀了信心,他就是认为朱棣怂了怕了,根本没有胆量和他的数十万朝廷大军对抗,这才想着要固守在北平城内于朝廷周旋到底。所以李景隆根本就没有想过朱棣有什么阴谋诡计,什么路上设伏之类的狗屁事情,他现在就想要赶紧率领大军抵达北平城下,尽快的发起攻城战役,让这朱棣最后一块遮羞布彻底的被自己掀开,也好完成连耿炳文都没有完成的大事,这在天子面前岂不就是露足了脸面吗。然而事实上朱棣也确实没有在这一路上留下什么陷阱埋伏之类的东西,让那些小心戒备的将军们大大的松了口气,却也更加疑惑了,为什么朱棣放弃了最为有利的卢沟桥阵地,不讲他们拖在卢沟河的对岸,这样他燕军还有足够的回转余地,却反而让他们顺顺利利的度过了河抵达北平城下了。但就是这一点,便是很多朝廷将军们根本就想不通的,他们也根本就猜不到朱棣这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可不管怎样,在李景隆的率领下,他们还是顺顺利利的赶到了北平城下,这让很多将军都觉得是不是在做梦一样。原来在耿炳文老将军的统率下,他们是稳扎稳打的前进,不敢对朱棣有办法的小视心理。可现在呢,以前他们还觉得很难抵达的北平城下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到达了,这其中的心态变化确实是一时间很难让人接受的了。甚至已经有一些将领们在想,是不是当初耿老将军如果也是这样气势汹汹的集结大军之本北平而来,那么燕王朱棣应该也会像今日这般全线收缩死守北平城的。不过这也也只能是想一想了,耿炳文已经从平燕主帅的位子上下来了,就算他现在在京城得知了这个消息,估计也只有苦笑罢了。而朱允获悉李景隆一路毫无阻碍浩浩荡荡的率领三十万大军杀到北平城下时,心里头这叫一个高兴啊,更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决定,果然当初换掉耿炳文就是一个积极正确的选择,最开始就不应该估计老将军的名声让他去,早派遣曹国公说不定这燕军早就被灭掉了,他朱棣这时候甚至都有可能被关到凤阳高墙里面去了啊。不过现在也不晚,既然李景隆三十万大军都兵临北平城下了,那么朱棣自然也就是在劫难逃,这北平一破,燕军最大的根基便不复存在,他朱棣还有什么资格和朝廷掰手腕了。然而当李景隆高高兴兴的将北平城围的水泄不通之时,却忽然得知他此行最主要的目标朱棣根本就不在这诺大的北平城当中。原来早先李景隆为了做事稳当,特意请调让江阴侯吴高率领山海关的守军南下一起围困北平城。这吴高的第一站自然就是在朱棣治下的永平城,而李景隆得知的消息就是朱棣此时此刻不仅没有亲镇北平城当中,反而还率领一部飞速驰援永平去了,竟是想着要先去对付吴高而无视了他李景隆。那这样可就不对劲了啊,我李景隆虽然名声不怎样,可好说歹说也是带着数十万大军过来了,这北平城就算再怎么坚固易守,在面对十数倍的士卒围困之下,想要坚守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如此危机的时刻,你朱棣居然不在北平城里面稳定军心,反而还跑了出去对付那个什么江阴侯去了,这是瞧不起我李景隆还是怎么的?朱棣这样的做法着实刺激到了李景隆,让原本还想着要多围困几日的他没等连夜赶路的将士们休息妥当,便要离开准备展开攻城。此时,负责接替朱棣大任坚守北平城的正是燕王府世子朱高炽,这胖胖的世子殿下穿着一身戎装甲束,正站在北平城楼上看着准备攻城的南军,脸上一片肃然之色。虽然朱高炽看起来镇定自若,可是他的手心里可全都是汗水,怕滴落下来让别人看见,只好死死的攥着不敢松开。朱棣在离开北平之前,语重心长的和朱高炽谈了好久,告诫自己的长子务必要守住北平城,而且不能有丝毫的出城动作,所有的部署只能在城墙上进行,必须要完完全全的进行防守战,只要等到朱棣的计划成功,那么这北平之围到时定不攻自破。原来朱棣就是打算留下一个北平城给朝廷,给李景隆去围困,这样真好可以牵制朝廷大部分的精力。试问,他朱棣最大的根基就这样摆在朝廷大军的面前,任谁的第一选择都是先拿下北平城断了朱棣的老家再想着去追朱棣本人的。更别说朱允有令不许杀害朱棣,现在北平城没了朱棣这个碍手碍脚的人在,朝廷进行怎么样的攻势都不为过啊。而为了能够让北平城坚守住,不能只靠着李景隆这个白痴,万一这货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开窍,那朱棣可就没地方哭了。所以此次朱棣随行的只是燕山护卫数千骑卒,还有王府的宿卫,剩余燕山精锐再加上大部分的士卒全都留在了北平城当中,就是要给朱高炽足够的支持,能够让他坚持到朱棣回来的那一刻。至于朱棣自己,他虽然明面上是要去对付江阴侯吴高的队伍,可实际上朱棣正琢磨着怎样才能将吴高给吓跑,这样才能降低损失,才够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也是朱棣做出在外人看来近乎于放弃北平城的这等冒险行为的最终原因,就是率兵出关,北上宁城,去找他现在最需要的支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