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平浪静的度过了洪武三十一年最后的这一段时间,这个新生的帝国正朝着一个新的时代迈进。
除夕守岁元日祭礼,朱允炆上告苍天下示黎民,在满朝文武百官的随从下,在朝廷勋贵的注视当中,朱允炆宣告大明彻底走出了洪武一朝,转而进入建文之治。
建文,这便是朱允炆给自己定下的年号,也是他终其一生伴随帝王生涯的年号。
文武相对,先帝其皇祖父朱元璋为洪武年号,朱允炆便是建文年号,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含义,相比任何一个朝臣勋贵都能够看的清楚。
内心自认不必先帝差什么的朱允炆,在确立年号的时候就已经和先帝划清了界限,并且旗帜鲜明的在唱反调。
谁人都知道先帝崇尚武功,亦是半辈子戎马生涯打下的天下,这才有洪武年号一说,更是彰显了大明赫赫武勋威名之意。
可朱允炆呢,说好听一点是崇尚儒道理念仁君思想,可说难听点就是深受儒家思想荼毒太深,以至于完全背弃了先帝的道路,打算全面让大明转为文治国家,以礼服人,彰泱泱天朝上国之风,以千年汉家仪礼为主。
这倒也是没错,在开国之后当是要倚重文官治国,这是所有朝代更迭转换都必须要遵守的规则。
可是偏向文事可不是全然倚重文人,将整个天下都交给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清谈名流手上去,那岂不是败坏祖宗基业自毁长城的行为吗。
文人治国可以,可是文人懂得马上征战,懂得排兵布阵对敌策略吗?
很显然九成的文官都没有这种能力,更别说入营为将统领大军征伐四方了,突然之间让拿着笔杆子的人去握刀枪,他们有那个力气拿的住吗,他们有那个胆气杀人见血取敌首级吗。
所以文武相对却又不相离,谁都不能全靠一方,只有文武相济调和,大明才会真正的安稳处于不败之地。
哪怕是历经百世千世,这种理念也绝对没有错误,因为这才是维持一个帝国高层不乱的根本。
若是如同朱允炆这般,登临帝位之后便大肆更改先帝制度,将原本过于苛刻的官吏条制变得宽松许多,给文官大幅度的喘息余地。
这说起来是文治,是宽政,可这也未尝不是给那些官吏们机会,给他们**的理由和资本呢。
世人皆说官字两个口,贪官污吏之人永远杀之不尽除之不绝,所以高皇帝施以严政苛求,让天下百官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就算是有贪腐的机会,有贪腐的想法,也要考虑考虑自己这颗人头值不值冒这个险。
另有多次的朝廷清理行为,对吏治的整顿了力度强绝古今,也是让洪武一朝贪官人数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种宁杀错莫放过的行为确实是容易殃及无辜,这一点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手段虽然粗糙,效果却是十分的明显。
可朱允炆呢,在年关方过,从洪武变成建文的那一刻开始,便将高皇帝的大部分制度尽皆废除,转而宽松了很多很多,先后对比之下大起大落差距可谓相当之大。
更是命令朝廷传发邸报,将这些政策制度传告天下,当然了,这年号的变更自然是要放在首位才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可宽松一些虽然是好的,但总部应该彻底将勒在官吏脖子上的绳索全都放开吧,这岂不是给以他们放纵的暗示。
人人都有贪念,有的可以自控,有的却深深陷入了金银之中不可自拔。
原本在高皇帝之时,在朱元璋手里可是拽着一根甚粗的铁索,铁索下面开成无数的分支,挂在天下官吏的头上,拴着他们的脖子,让这些人时刻提防生怕这铁索就收紧将自己勒死了。
可朱允炆嗯,他不仅没有继续使其铁索,反而是主动将其砍断,彻底松开了天下百官脖子上的拘束。
说起原本的官吏规矩确实是苛刻了一些,朱允炆要是想要宽松一点倒也无妨,但是怎么也不应该彻底松开了啊。
如此一来他的名声是好了,天下百官正想颂德,齐呼天子为仁君治下,为宽政解严霜。
可是对于那支撑起大明江山的万万余百姓呢,这些黄册之上录有姓名的农户平民的处境岂不是有要变得异常糟糕。
官官相护,官绅勾结,到头来遭殃的依旧是最底层却也是大明最根实的基础百姓阶级。
所以高皇帝的政策虽然过于严苛了一些,但是却对百姓们没有太多的伤害,反而相对于官吏而言,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然而朱允炆的内心野望又岂是已逝高皇帝能够阻止的,若是朱元璋在天有灵,知道自己亲自挑选的皇孙继承人居然是这般样子,在自己死后没有多久便将他的国策制度改了又改,现在差不多都要变得面目全非了。
基本上也就剩下藩王分封这一项制度还没有更改,但却已经是废掉了一个初代周王朱橚,极大地加强了朱允炆的帝王威严,给天下藩王以警示。
原本朱元璋的意思是大明不需要接连的强硬帝王,这样不利于一个帝国的长久发展,所以才选择了将朱标培养为文治的帝王样子。
可朱标是合格的帝王继承人,他心里有文武之道平衡的理念,但朱允炆这个被儒家思想灌注过深的皇孙可没有啊。
原本还以为是和其父亲朱标十分相似的好皇孙,可现在看来呢,也不知是感叹朱元璋最后老眼昏花了,还是要赞一声朱允炆对于自己内心想法隐藏的特别好呢。
但不管怎么说,以前的洪武时代已经彻底宣告完结,大明正式迈进建文时代,以朱允炆为天子,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一干文官为辅臣,新一代的大明政局已经展开,更是和洪武朝时表现为了两个极端的形式。
这样做的后果是怎样,是先帝的制度更好,还是新帝的国策更加完善,是文武相对却又相互倚重为好,还是朱允炆的文治天下儒生当国为好,这些是需要时间的检验,也需要大明一步步的走下去才能真正的看出区别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军侯》,”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