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两份不足以为凭证,那么这来自锦衣卫的第三份情报,便足以说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也无需太过于怀疑。
但实际上大殿之内的五个人,有四人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唯独一个最关键也是带来第三份情报的蒋瓛却和他们早就不是一条心了。
这一点可要比任何事情都要关键的多,也是朱允炆黄子澄等人根本就没有料想到的,毕竟这历来都是隶属于天子直属的锦衣卫指挥使居然会有反叛的心思,说出去根本就没人相信,还是一门心思投靠一个日渐式微的大明藩王,这更加令人想想不到了。
可事情的真相的的确确就是如此,哪怕是再怎么难以置信,也就是这样的情况,进而导致现在只要是来自燕王府的情报,全都经过蒋瓛的独家改编,尽可能的符合现在北平方面的利益,也要保证不会露出什么破绽让人起疑,而且还要迎合朱允炆的心思,说起来这事还真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就能办明白的,蒋瓛自己又时候都很头疼,天知道要做到这般面面俱到是个多么累人的活计。
不过这一次,显然他又是成功的帮助了北平方面,让原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确认过程提早了很多很多,最起码现在其余四人的眼里,除了尚有疑心还是不能确定的齐泰之外,朱允炆黄子澄还有方孝孺三人,尽皆觉得北平的燕王必然是重病在身,这件事已经确定无误了。
至于还皱着眉头的齐泰,他纯粹是因为自己的疑心病,或者说他对大明任何一个藩王都没有什么好感,只要是来自藩王方面的消息,哪怕经过多方的确认,也会在心里留下那么两三分的余地,生怕这事情有诈,以至于损害朝廷的利益……
可是目前来说,各方面的情报都已经证实了燕王朱棣的事情就是真的,那朱允炆就要好好考虑考虑来自自己四叔的请求了。
这可是长辈对晚辈的请求,一个大明藩王对大明天子的请求,朱允炆登基到现在也就只有朱棣这么低声下气过一次,其他的藩王虽然还保持着最基本的礼节,可隐隐之中可以从里面感觉到他们高一辈的傲气。
而现在,来自大明皇族当中辈分最高的燕王朱棣,给大明天子这位侄子辈的皇帝一份诚恳的请求文书,别说朱允炆心里没有膨胀过头,可这信一来,那也得间接地让朱允炆飘飘然一些。
至于到底应允不应允朱棣的请求,朱允炆也有自己的考量,单纯从现在北平的局势来看,朝廷的的确确是占据了上风,这一点无需质疑,原本他还担心朱棣手里掌握的剩余兵马,还有在天下的人望问题,可现在看来,此事现在已经无需太过担心了。
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口吐鲜血是浑浑噩噩,这种谁看起来都是病入膏肓的样子,难保朱棣还能活多久,在朱允炆看来,最好就是趁早死了算了,他的削藩进程也能往前提上那么一大块,剩余的宁王辽王自然也就威胁不大了。
而既然已经消息证实,整个局势又都在朝廷的掌握当中,基本上是脱不出朱允炆的手掌心,那么放回燕王府在京城为先帝服丧的三位世子又有何妨呢。
反正有没有什么威胁了,就算掀起一点小风小浪,依靠着北平现在的部署,基本上朱棣就是被困在网里的鸟,想要飞却根本就挣脱不老牢笼,四面八方的部署,这么久以来,朱允炆和黄子澄布下的手段可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北平一城而已,如果再高空俯瞰,位于北平城的燕王府是一处,北平城内的戍卒则是朝廷的人,北平周边的屯田卫所亦是朝廷掌控,还有都督宋忠等几处屯兵关隘镇守,完全就是铁桶一般将朱棣给困在了北平城里。
如此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以需要担心的了,所以现在依着朱允炆的意思就是,人可以给朱棣放回去,这样还能体现他天子仁慈,进而表现出叔侄二人关系的密切,没准还可以给其他藩王一种假象。
你看连燕王朱棣都和天子这般和平友好,那么也就是说作为藩王之首的朱棣都不介意被削藩,其余这些藩王还有什么可说的。
如此一举数得的事情,朱允炆的确是心动不已,不过他到不是武断的人,这事还得征求征求自己三位心腹幕僚的意思。
三人投票,结果不出朱允炆的意料,作为一向秉承温和手段的黄子澄,在没有什么隐患的前提下,他自然而然是赞同将人放回去,毕竟外面已经有谣言说各处藩王的世子在京做人质,还是天子打着为先帝服丧的名号,这可是对皇家名声十分不利的事,这一次放还三位世子,正好还能借此澄清一下。
而方孝孺则更是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思,甚至从一开始他就不太赞同将所有藩王府的世子当做质子的计划,因为这样不仅不符合他心中的个人观念,更是有可能极大地刺激各地藩王,到时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要是有哪一家破罐子破摔,这造成的影响可就不好了,所以能够放回燕王府的世子,在方孝孺看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没准经过这一次以后,所有在京的王府世子都能够被放还回去呢。
至于三心腹当中最激进的齐泰,他一如既往的投了反对的一票,不管怎么说,哪怕现在所有证据都摆在眼前,燕王朱棣就是病的不清了,朝廷对于北平的掌控也极大,算起来根本是没有什么威胁和纰漏可言,然而齐泰还是咬死了不能放人,这是他的习惯,必须要将一些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安稳,不然总会有不放心的感觉出现。
然而现在是三票对一票,齐泰就算再怎么不愿意,由朱允炆牵头,黄子澄方孝孺二人赞同的情况下,他这一票自然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人必然是要放的,这一点已经确认无误……大明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