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将那几人拿住,务必要严加看管,必须要让他们活着!其他人速速查验这些脏物,整备装车,立刻折返城里!”
带队的官吏顿时明白事情有大问题了,立刻下令要将被抓住的这几个贼人严加看管起来,尤其是那两个明显看似为带头人的,必须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这官吏心里有股预感,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撞到什么天大的案子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自然是谁都没有办法遮掩的,在押送赃物贼人的队伍还没临近北平城呢,北平布政使张昺,北平知府任祖,布政司下辖各个参政参议等等,大大小小的官员蜂拥一般朝着北平城门而去。
走私食盐变成了走私精铁,这等国之重器居然被发现有私用的途径,这等大事绝对不容小视,哪怕张昺到北平最主要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朝廷看着燕王府的一举一动,那这等走私精铁的大事他也必须亲自过问上心关注才行。
当官吏们看到一车车毫无遮掩的精铁矿石被拉进北平城的时候,他们脸上的凝重之色谁都看得真切,尤其是作为北平知府的任祖,他的眉头都皱的比多人紧巴的多啊。
要知道北平布政使虽然是整个北平行省的一把手,可这北平城乃至北平下属的县镇城池,可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现如今在自己的辖地之内冒出了这么大一档子事来,虽然由北平布政司发现的,和他这个知府其实八竿子都打不着。
然而一个不察失职的罪名那是难逃了,到时候年终吏部考功司评级的时候,任祖期盼了好久的上等评价怕是要没了哦,你说他能不糟心吗。
不过现在布政使张昺他可不会考虑这些,目前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这一批精铁矿石的来源与去处,到底是谁想要这一批精铁,到底是何人从朝廷严格看管的矿场当中能够弄出这么多已经去除杂质的精铁矿石。
这种已经算是军用物资的矿石,只要经过简单的冶炼,到时候入了炼炉可就是一批上好的制式兵器啊,算一算这些精铁的数量,如果不要求太严格的话,最起码可以打造百多件来。
在另外想一想,这肯定不是他们第一次偷偷运输了,那条私密小路上的车印可是有很多的痕迹,如此之下,到底有多少精铁从北平的城郊路过,它们同向了何处,又供给了谁,这都是未知的问题。
而张昺这边还要担着监视燕王府动向的重任,虽然自从三位世子回到北平以后,燕王府就再也没有什么动静了,可这不代表张昺谢贵两人就能够放松警惕,天知道什么时候就是朝廷彻底绝对对燕王府动手的时机,哪还得需要他们多加配合才行。
现在既然出了这档子事,必然是会牵扯张昺很多的精力,所以这监视燕王府的重任自然就要暂时交给谢贵一人担着了,张昺对此表示十分的抱歉,但职责所系,也只能是如此。
谢贵到是没什么问题,反正目前在他看来,燕王府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变动才是,监视这事吧,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说累它又时候真是让人累的要死,可要说轻松的话,甚至有可能都不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就能够办到,所以谢贵倒也没多少担心的必要。
自己的另一个任务有了交待,张昺自然是要全心关注到这精铁的问题上,虽然这北平城的直属长官是任祖,可他是整个北平行省的布政使啊。
指挥使和按察使两司衙门在这件事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责任问题,要是朝廷问责也得是先找他这个布政使再往下问到北平知府任祖的头上,所以论到着急的程度,其实张昺完全不比任祖差到哪里去……
“统统给本官关押起来!这几个贼首必须要严加审问,务必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本官要在三天之内知晓这莫名来源的精铁一切详细内容!”
严命下达,整个布政使加上北平府衙开始飞速的运转起来,上上下下数百人的调动安排。
有的负责察看这支队伍的来源和去除,有的人负责对照黄册户籍清点这些人的籍贯所在,有的人有的人,基本上为了这件事,整个班北平城都显得有些骚动了起来。
甚至连貌似毫无动静的燕王府也不例外,甚至这件事本身就和朱棣有很大的关系。
此时朱棣脸色铁青的在密室当中,手里握着茶盏就差摔出去了,要不是这一套茶器实在是精美难得,可能早就成为朱棣宣泄自己心头怒火的道具了。
现在正在气头上的他,就连张枫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说些什么,反倒是姚广孝还能插上几句嘴,也只有这个智囊才会让朱棣有心思多思考思考。
千多斤精铁被朝廷的人当做私盐查货,浩浩荡荡的车队运送铁矿石进入北平城,这么大的事朱棣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如果这件事和他毫无关系也就罢了,他说不定还会因为张昺手上多了个天大的麻烦而感到庆幸窃喜呢。
可问题就在于这事还真的和朱棣有关系,且这批精铁就是要被送到这燕王府当中,那些运送精铁的人里除了不知情的劳力以外,可还有两个燕王府的属官在内,这才是朱棣最焦急心烦的原因所在。
早就开始暗中筹划准备,朱棣自然是要面面俱到才行,兵器甲胄人才兵源等等,这些都是成大事的先决条件。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棣想要做大事,这手上的家伙必然要到位才行。
自大新天子登基,朝廷就断了对北平武器方面的支持,再加上三护卫被调走了大多数,朱棣也没有办法从三山护卫当中得到补充。
可以说现在王府宿卫护卫仪卫等等,这些人手上的兵器都需要更换,而精铁就是用来给他们打造兵器所用。
这事早就秘密的进行了很久,这一批精铁便是最后一批,只要这些到位,朱棣暗中筹划之事当中便有了一件办成了,也就少了几分破绽和风险。
可没想到,千算万算,之前那么多次,每次数目都比这一次要多,可都没出什么问题,单单就是这最后一次出了岔子,朱棣焉能不生气啊……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军侯》,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