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餐厅生意意外爆火
米国这边华国餐厅早就有,有些甚至经营了几代,不少菜品都已经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改得面目全非。
而且中餐厅一般价格都不贵,大多数都属于量大管饱型。
孟青善当然不会减少份量,不过他一开始定下正宗做法的华国菜,价格比改得符合西方人口味做法的略贵。
这种做法也引起了那些来尝鲜顾客的好奇。
询问之下,华国留学生按照孟青善提前交代的,告诉他们,正宗华国菜的做法非常费事费力,只是西方人口味不同爱吃的不多,其实华国人最喜欢吃正宗做法的华国菜。
加上孟青善专门挑出了几样做法繁琐,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就做准备工作的菜式,并且把简单的步骤,和从准备到做好供食客食用需要的大概工序贴出来供大家了解。
是人都有好奇心,那帮老外更是不缺好奇心这玩意。
从一开始有人好奇点了这几样菜式品尝,吃了几次以后,很快这帮老外就喜欢上了这几种,做法繁琐被孟青善要求,尽量做的口味清淡一些的菜品。
包括孟青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到,这几样做法繁琐的菜品,突然间就在当地爆火。
仔细想想孟青善也就明白了,米国这个地方,人工这玩意是最值钱,越需要人工的越属于高档东西。
很多人小时候就被忽悠,说老外都动手能力强,很多人修房子修车都能自己来。
他们会那些不是因为他们多勤快,而是被人工费用逼的。
比如给汽车换机油,买壶机油十米元,让人家给你换上人工费用需要五十,而且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最懒的人到了那边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什么都会,不然你肚子饿的时候,只能在刮北风的时站在南边,面向北方把嘴巴张到最大。
因为那几样华国菜品味道确实很棒,再加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繁琐的制作过程,很快就成为这几样华国菜品爆火的导火索。
仅仅在“华国风味”餐厅开业一个月之后,那几样做法繁琐的华国菜就成了餐厅最受欢迎的招牌菜,想吃就得预约。
因为准备工序非常繁琐,又耗费时间,孟青善又让厨师每天每样只准备一百份的量。
当然如果餐馆全力准备这几样菜的话,每天每样准备二百份都没问题。
不过孟青善想的是自己的这帮留学生师兄师姐,来这边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己弄这个餐馆是帮助他们勤工俭学的。
如果弄得他们整天没了精力学习,那自己的罪过就大了,这才宁愿不赚那些钱,也只每样菜准备一百份,好让大家留有精力学习。
没想到每天餐厅几样爆火的菜品只能各提供一百份,反而让那帮老外趋之若鹜。
基本上今天天还没黑,明天那几样菜品的各一百份华国菜,就已经被预定一空!
简直是火的不要不要的,甚至大家闲扯的时候,都开始讨论那些菜式的繁琐工序。
这个意外情况,让原本都做好赔钱打算的孟青善懵逼了好久。
心说:饥饿营销的发明者真特么是个高人啊!
这特么不但没有因为菜准备的少失去顾客,反而使得顾客的粘度增加了!
很多老外居然还成了这几样菜的铁粉,特么的重要日子非这几样菜不吃。
孟青善都想效仿几十年后,那些卖奢侈品的忽悠那帮有钱儍币的办法。
想来吃老子这道菜,把你财力证明、给社会做过贡献的证明拿来,老子的菜是逼格很高的菜,没有对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不配吃!
嗯,他也就这么想想,儍币不是哪里都有的,当然一个消费品敢把这种忽悠儍币的办法用的风生水起,那也是人家的本事和儍币们的配合。
孟青善最后觉得自己档次太低,逼格不够,没有敢尝试这种作死的办法。
‘华国风味’餐厅的爆火,生活发生改变最大的,就是那十二位华国留学生适应生、和六位厨师。
厨师是因为孟青善看到让他们做的这几样菜品爆火,把他们的薪水涨了很多。
那十二位适应生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六位厨师差。
因为在米国,适应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小费,每天用餐时间餐馆都座无虚席,可想而知那十二位来这里做适应生的华国留学生收入也少不了。
有次张建强就跟孟青善说:
“老弟你要早几年来就好了,哥哥我看着他们在你那,一个月比我在这三个月赚到的钱都多。
哥哥我羡慕的眼都绿了啊!”
孟青善知道张建强也就是说说,其实他是为这些餐馆的华国留学生,不用再像他们以前那样,处处遭受白眼还得忍受各种歧视求生存高兴。
孟青善对张建强几位师兄师姐在这几年里,不但自己扛着各种歧视艰难生存,还愿意伸手帮助那些晚来的师弟师妹非常钦佩。
早早跟程刚、刘洪卫和陈霞商量好,过些日子张建强回国之前,大家一定要在‘华国风味’为张建强这位老哥送行。
感谢这位老哥前些年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给很多同胞撑起的一丝生存空间。
要说这些在艰苦时期一起扛过来的留学生们,在一起的感情真是好的没话说,真挚无杂念,可惜终究要有离别的一天。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距离张建强离开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情逐渐沉重起来。
张建功不是最早一批来的留学生,他也受到过比他早来到这边的师兄师姐们帮助,这样的互助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形成。
又被变成师兄师姐的他们默默地接过来传下去,孟青善心中非常佩服他们,执着、热血,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
被残酷的现实折磨的遍体鳞伤,却又咬牙坚持下来,紧紧攥着自己所能抓住的一切带回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希望能为自己祖国做点什么。
和这些留学生相处的这三四个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孟青善改变了以前他觉得这些华国留学生出国是错误的想法。
在这里他看到了这些人的执着和坚持。
他们中可能有人在没来之前,对这边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被现实狠狠的打了一记耳光之后。
他们并没有就此倒下,反而立刻抛弃了以前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摸索着,互相搀扶着一路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
不管以后的留学生怎么看,孟青善还是认为,八几年那几批留学生,真的是华国四十年来留学生中最闪光的一群精英。
有时候孟青善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以后不管是自己有了孩子,还是哥嫂家的侄子侄女。
一定不能用现在日渐兴起的,那种扯淡的说法来培养孩子。
什么自己以前我们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也吃,我没吃过用过的好东西都要让我的孩子得到。
结果几十年后他们老了才发现,自己前半辈子吃苦是整体都那样,大家谁都一样。
后来吃苦,是完全因为自己的私心,想把好的都给孩子。
结果好的都给孩子,苦自己也吃撑了,承载着自己所有希望养大的孩子,却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废物!
这后半辈子的苦,是那种活该的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