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闲公子

053章 案例教学(上)

初唐闲公子 莲花王子 5600 2024-01-26 19:48

  唐志除了填鸭式教育之外,还会举办讨论会,有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互相辩论。这一招主要是效仿藏地寺院因明辨经的方法。在藏地,僧侣在寺庙里接受的佛学教育类似于我们的普通学校,从小学、初中上起一直可以读到硕士、博士。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或一问几答或多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就像我们的辩论赛。

  在藏地寺院里,辩经有形式和层次上的区分,有平时在学院内同班级学僧相互学习辩论(属平时练习阶段的辩经)、每一学期结束或法会上全寺性的辩论(属中层次辩经活动)、考取某一种格西学位时的辩经(较高阶段的辩经)几种。寺院把辩经活动作为衡量一个学僧或喇嘛学识水平、辩论才能和思路迟钝敏锐的重要手段。要求以逻辑学的法则为主要内容,结合佛教的基本理论进行辩论,作为入门,然后逐步深入,推广到其余的几部论典。

  在双方辩论时,有论(立宗)的一方,就是以某一论典的内容立一种见地,并为维护这种见地的正确性而进行辩论。其特点是立辩者(立宗者)为一人,席地而坐,只能就对方提出的主题和各种问题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地认真答辩。答辩时要言简意赅,既不能任意发挥,也不能反诘。

  另一方是对辩者,即是向立论者围绕立论主题进行发难的一方。问难者可能是一人,或几个人,总是站在立论者前面问难,发问的内容巨细、高深莫测,就看答辩者的知识面和应辩能力。对辩一方有时击掌发问,有时挥舞佛珠、僧帽、手拉立论者的袈裟或拍打他的身体,场面气氛热烈而紧张。

  如果立论者精通经典,且循循善辩,使问难者理尽词穷,这时观众鼓掌称善,辩论得胜。如果对所立之论不甚通达,或不善言辩,被问得张口结舌,问难者乘一时高兴而拍掌高呼,甚至以行动语言过失而作出各种奚落和揶揄的姿态,场外众僧随之起哄,使立论者十分难堪。所以为了在大厅广众面前不失面子,学僧在平时学经、辩经时,在经师的指导下十分刻苦,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一种格西学位或晋升高一级班次,在众僧中出人头地,受人尊敬。

  很多汉人到藏地的寺院中看僧人们辨经,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是就是喜欢看他们那个认真、热闹、手舞足蹈的劲头。

  汉地关于在校学生学习方法的讨论探索也经过很长的时间了。其实因明辩论的方法是非常强大有力的,能让一个成绩一般的,考四十分到七十分的学生,经过因明辩论的独特训练,考上**十分。

  辩论的时候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在辩论的时候都会显露出来,因为你的对手就会帮你找出来。

  辩论的时候你要表述你的观点。看一遍和说一遍效果完全不同。看书你只需要一分知识,辩论时你需要十分知识。你有一壶水你才能倒出一杯水。你如果能达到跟别人辩论的水平,这节课你就基本掌握了。

  因明辨经在汉地推广很难,第一,因明学没有人会,汉地有僧人讲因明,但是他们没有传承,都是自学的,不够深入。第二,因明学里的例子都是佛经里的,不懂佛经你学不好。

  汉地佛学院也举办过辩论会,和藏地的辩经根本不是一回事。第一,这些人都不会因明。第二辩论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六祖坛经》,藏地辩论的方式是你先立宗,也叫立论,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大家针对你的论点提问题;或者是根据坛经的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然后大家向你提问题,你要被难倒了,你就输了。

  汉地佛学院是怎么辩论呢?首先弄出一个论题,比如“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渐悟更重要还是顿悟更重要?”然后分成两个战队,一队说顿悟重要,一队说渐悟重要,开始辩论。

  这就有点乱来了。首先大家的立宗就不对。学习过坛经的都知道,六祖说过“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离开了特定的学法者,你说顿说渐都错。两个宗都立不起来,还辩什么?

  辩经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方,而是通过辩论发现真理,掌握真理。辩论对于学员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口才、思维敏捷等等。当然辩论也会有副作用,就是不能从辩论里出来,老爱挑别人话里的毛病,就像律师在法庭上一样,非常讨厌。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也是用这个方式。哈佛认为,总经理是企业的总指挥,他的能力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里,学生们要分析八百多个案例。而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

  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你喊我叫,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乱作一团,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但往往总有不少学生,不顾教授的提议,仍然在那里唇枪舌剑,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威吓学生的强硬手段,以便使讨论能够按照正常秩序继续进行下去。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战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和如何经营。发给学生的讲义和资料,靠死记硬背是绝对消化不了的,要想把课程内容真正学到手,就必须每天晚上读完2—3个案例,还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作出笔记。要充分准备好一个案例,一般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没有一目十行的能力和超人的分析能力,是根本吃不消的。

  案例教学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颇似电视台的大型辩论会,取胜的一方不是因为其观点如何正确,而是因为其辩论过程的精彩。每个案例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事实上,久经推敲的案例中,已经隐含了几种在真正的管理者看来是科学合理的行动过程,对学生起着提示和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迫使学生们必须在自己的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这种参与性的、苏格拉底式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中国填鸭式的教学不同,唐志的沿革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取之于哈佛的案例教学。因为没有现成的案例,所以有些是唐志提供的,有些是弟子们提供的,这些家伙的祖辈大都数是将帅出生,对于历史上的战例和战场上的地理环境都有很深的理解。

  比如说到关中的沿革地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地缘板块——陇右,这里是秦王朝的发家之地。陇右在关中平原的西侧,居高临下,六盘山又是产马之地,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读史方舆纪要》:“(陇右)翼蔽秦陇,控扼羌戎。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屯,以守以战,东山秦陇,而雍歧之肩背疏;南下阶(今武都)成(成县),而益之咽喉;西指兰(兰州)会(会宁),而河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也。夫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

  由此可见,陇右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旦占据这里,可获得陇右甚至羌胡的优良兵源,以及组建骑兵的战马,西凉铁骑可是大大有名的。战马这个物种很特别,一是需要生活在高寒之地,二是需要驰骋的牧场。

  南方温暖的地带培育不出战马,一般骑乘可以,上了战场就是弱鸡。这也是为什么宋、明军队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之后,成了短脚鸭,打赢了追不上,打输了跑不掉,只有被动防御。

  陇右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有名的案例,就是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这个战略的成功性有多少?还有蜀国大将魏延提出走子午道,这个战略能不能行得通?

  陇右攻略的主讲是李靖的孙子李沅,他先挂出一张诸葛出祁山的地图:“陇右东与秦川相接,依丝路古道(即关陇大道)、渭河一线相通。素称秦陇一线唇齿相连,天水南可自阴平古道,江汉之线,双道直通川蜀江汉。汉中、陇右是当时蜀汉北铙曹魏的双大门。蜀国已经占领汉中,再取陇右,则蜀汉进攻关中可以形成钳形之势。若是防守,可双门紧闭,拒曹兵于门外,万无一失。

  陇右西连河湟,北通大漠,可与广阔的羌戎之地连成一片,而且翻陇山入秦川要比翻秦岭阴容易得多。从地形上分析,这里处在六盘山地、陇中黄谷相连。渭河谷地横贯其间,嘉陵江、西汉水谷地平缓由陇入蜀。东有陇山屏障,西有河湟天险,南可退走川岷江汉,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回旋余地,是屯兵作战的天然重地。

  所以诸葛出祁山进攻陇右之地的战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拿下这里,兵强马壮,然后再以陇右为根据地,配合汉中两面夹击关中地区,最后可能拿下关中。以后再视形势发展与吴国夹击魏国,达到消灭魏国,与吴国平分天下的目的,以至最终统一天下。”

  《三国志》记载这次战斗非常简略,也没有说清楚双方的兵力部署,所以也只能推断,魏军大概6.5-7万:其中陇右防御部队5千到1万左右(天水太守马遵、陇西太守等),长安驻军1万左右(曹真、郭淮等),魏朝增援部队5万人(张郃)。

  蜀军9万左右:诸葛亮西进主力兵团8万人,赵云、邓芝的疑兵估计6-8千人,汉中留守数千人。

  诸葛亮的战役企图是趁魏军兵力大部集中于合肥、荆州的时候,突然集中大军进攻陇右,从而达到迅速占据陇右,与魏军隔陇山对峙的局面。

  为达到上述目标,蜀军必须完成以下任务:第一,尽快攻占陇右各主要战略要点和城镇,消灭陇右的魏守军;第二,依托陇山险要,阻击魏国援军进入陇右,保证陇右的攻城作战的安全。

  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是一片开阔地带。此地为西北地区“五路总口”,西北是山地、东南是秦岭,是关陇大地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街亭的地形对于防守不太有利,“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且“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所以诸葛亮要求马谡在路中间安营扎寨。

  马谡的兵力2万5千,都是步兵,张郃有5万骑兵。诸葛亮要马谡守住一个月,不让魏兵过去,就完成了目标。曹军不仅要通过,还要向西增援。在街亭背后,蜀将王平、李胜、张休、黄袭等人在前方等着,只要张郃通过,他们将与马谡一起夹击张郃。

  <p/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