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扶桑镜梦

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三章 人生第一次讲学

扶桑镜梦 MerlinCahrin 4521 2024-01-26 19:55

  玄朴先生早晨洗簌完毕,悠然坐在屋敷里喝茶。

  扶桑此时是抹茶和绿茶共存的年代。

  扶桑茶种和茶文化来自中华,最早记载的饮茶记录出现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初期,扶桑最古老的茶园在京都高山寺,是805年从中华归来的最澄和尚所建,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是1191年从中华回到扶桑的荣西和尚所著。

  日本茶道的鼻祖是村田珠光(1423年—1502年),村田跟一体宗纯(著名的一休和尚)参禅,将禅宗思想引入茶文化,创立了茶道。

  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在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和著名的同仁斋。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从此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扶桑茶室的标准。

  十六世纪末,桃山时代的千利休(千宗易)正式确立了茶道,他提出的茶道四谛“和、敬、清、寂”成为日后茶道文化的精髓。

  茶道中有名的“一期一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步使宾主间产生“一生一次、难得一次理当珍惜”的感受,清静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悲欢离合,使精神受到洗礼、升华。

  此时茶道中使用的是抹茶,类似于中华的团茶,用笼磨细,加香料冲煮而成,饮用的时候要茶筅(圆竹刷)划圈使茶粉均匀化开。后世茶道也开始使用的绿茶、红茶,不再拘泥于抹茶。

  扶桑绿茶起源于1738年前后,宇治茶农永谷宗圆(1681—1777年)创制了“煎茶”,即高级叶茶,“手采嫩芽一芽三叶,薄摊蒸气杀青,火上揉捻,然后用焙炉烘干”。

  十九世纪初,改进的永谷宗圆制茶法在扶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1837年山本德翁创制出煎茶中的极品“玉露茶”,从此绿茶得到了普遍认可,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直秀带着两个学生锻炼回来,玄朴先生的两个弟子也出来就座——以前都坐木地板上只能算是就坐,现在可不一样了,昨天在商人町直秀顺手订了叠敷(榻榻米)和円座(圆坐垫),让商人送货上门,给屋敷铺上了叠敷。现在大家坐上了円座,幸福感徒然上升——光大腿坐凉地板,真亏玄朴先生想的出。直秀一直认为再忙生活也不能对付,生活条件好了心情愉快,工作效率也会上升。

  仆人端上来米饭、味增汤、甜醋姜芽,还额外给玄朴先生、虎之助、学次郎上了茶碗蒸(豪华版鸡蛋羹),玄朴先生的两个学生和直秀就每人只有一个“卵烧”(煮鸡蛋)。

  直秀来佐贺的时候从长崎带了一些煎茶和风味渍物,这两天又买了一些本地渍物和味增。玄朴先生属于那种忙起来煮怀表的人物,虽然是医生,但自己的生活实在潦草,估计玄朴先生的两个学生和仆人都不好意思提醒,东亚文化氛围下有时人都活的谨慎、有时就是想的太多,能做就做做不了也顺其自然多好,想的太多只会为难自己。

  吃过饭到了兰学寮,玄朴先生自去忙碌,直秀因为字体的原因被排斥在铁笔刻字之外,他翻了翻兰学寮的藏书,质量一般,兰语医书居多,专业物理书只有一本志筑忠雄翻译的《历象新书》,专业化学书只有一本宇田川榕庵翻译的《舍密开宗》,还有一本冶金铸造学的书籍《铁汞全书》和几本兰国编著的自然百科书。看来兰学者是比较被动地接受西洋科学,而兰国商馆的馆员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传播知识,书籍缺乏系统性,也是,现在这种锁国状态下能捡到的豆包就别嫌馊。

  至于那本著名的《王家列日铸炮厂火炮铸造法》,直秀没找到,估计是佐贺还没从兰国商馆拿到这本书,就是这本书引导佐贺藩开始建造反射炉,进而造出西洋式的钢铁大炮。

  转来转去,直秀总觉得比起后世的大学,兰学寮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原来是少了这几件东西,直秀就和玄朴先生打了个招呼请假外出,先生忙着刻字只轻轻地挥了挥手,于是直秀带着两个学生溜之大吉。

  转眼之间直秀在兰学寮已经待到第五天,几位先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蜡纸印刷的技巧,蜡纸印刷设备也经过扩大采购变成了八套。第五天下午,粗糙版本的《光学》终于印制完毕,一共八本,几位先生和临时从弘道馆过来帮忙的兰学者们纷纷互相恭喜,直秀和学生在一边也做欢欣状当背景板。

  庆祝完毕,玄朴先生等兰学寮先生拿着书、自己带着蜡纸印刷设备就兴冲冲的地冲出门外,留下直秀一干人等面面相觑,“这是啥情况?不是应该发点奖金聚个餐什么的,就这样完了……”。

  等到黄昏也没见几位先生回来,直秀就带着学生和玄朴先生的两弟子回家吃饭。玄朴先生的弟子早就发现了直秀的土豪属性,但其实是直秀最近有点飘了才花钱大手大脚,一个原因是穷家富路预算带多了;另一个是直秀面对陌生环境和历史名人压力有些大,所以花钱如流水排解一下,而他的两个学生对他有些小崇拜,也没有提醒他。

  这三天直秀没啥大事,外出时在商人町看到平民的生活细节,已经慢慢冷静了下来,但物美价廉的食物也多的是,关键要会做,所以大家还是对晚餐有很大期待。

  现在是初冬,时令蔬菜都看不到了,绿色的只有昆布(类似海带),但直秀买了些黄豆回来发豆芽,做个凉拌豆芽清脆爽口。土豆也是这样,直秀拿钉子把铁皮简单加工了下做成了厨房工具,凉拌土豆丝也挺好吃的。而萨摩芋(甘薯)放到铁皮上烤,冬天吃美味的烤红薯是多好的事情啊。

  干瓢(葫芦干)和其它蔬菜干也有,多少放一些到汤里,总比天天萝卜汤好的多。

  鲔鱼、乌鱼、沙丁鱼、窝斑鰶、鲱鱼干和干鲱鱼子被视为下等人吃的食物,非常便宜,冬天把鲔鱼块和葱待煮滚后趁热享用,这样做成的葱鲔锅非常好吃。

  另外直秀在江户自己用药材调制了类似十三香的调料,这次游学随身带了一大包,这东西在现在就是神器,谁吃谁知道。

  看起来花费不小,但实际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以前玄朴先生生活是比较随意的、给啥吃啥,仆人也不擅于创新,直秀指点几次后仆人也就学会了,学习的动力很充足,因为主人吃啥他吃啥,谁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不是。

  晚上直秀几个人正在闲谈,玄朴先生回来了,喝了杯茶就让直秀做准备,因为直秀明天要在医学馆给弘道馆的学员讲课。

  “先生辛苦,请问讲学所涉及的内容是哪些方面?”

  “内容你自己选择”,玄朴先生是个厚道人,但作为幕末三大名医之一,“海千山千”(见多识广,精于世道),也是吃过见过的,处事看的很开,不会顾忌这个那个的,颇有“啥幺蛾子老夫没见过”的自信。

  第二天直秀先到兰学寮把自己这几天做的东西搬到医学馆的教室,说是教室,其实是一间房屋的大厅,看样子能容纳三四十人的样子。

  原来昨天兰学寮众人跑去给医学馆馆主岛本良顺炫了下自己印刷的《光学》,岛本良顺又带着大家去弘道馆炫了一下,做出成绩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让领导知晓,道理古今通用,弘道馆的馆主和教授一看确实不错,最起码印点自己的讲义岂不是美滋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这其中的一不朽正在向自己招手。

  表扬是肯定要表扬的,奖励也肯定是要奖励的,但玄朴先生说发明人这两天要走,以直秀幕府武士的身份,别笑,二半场也是世袭武士,奖励这事不太好办,发钱有私下勾结拉拢的嫌疑,另外文化人谈钱也俗气,想来想去那就给他扬扬名吧,事情做的光明正大而且还是美谈,于是就有了这一场讲学。

  江户时代的报时靠太鼓或钟声,人们对准确的时间观念是不存在的,陆陆续续的弘道馆学员进入大厅,然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小声说话。直秀保持仪态,坐的腰酸腿疼,好不容易看有二十几人,就让学次郎请来玄朴先生及几位兰学寮先生压场子,开始讲学。

  弘道馆过来的学员以十五岁到十七岁的为主,兰学寮是研究兰学的所在,弘道馆才是正式教授学生的地方。弘道馆通知说的是“江户某某,于兰学有名声,于翌日上午于医学馆某某屋敷讲学,有兴趣者可自行前往”,直秀又没啥名气,一打听还是个年轻的,所以过来听讲座的都是些少年学生,基本上都是凑个热闹。

  直秀心里有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来的有你们后悔的时候”,微笑(狞笑)着走到黑板旁边,拿起粉笔写了两列大字,“江户堀直秀”、“兰学者”。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